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行人靠右走更要命 學者呼籲「逆向走」入法

行人靠右走更要命 學者呼籲「逆向走」入法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研究所副教授白志偉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行人若是採逆向車流步行(...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研究所副教授白志偉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行人若是採逆向車流步行(靠左走),行人發生事故的頭部外傷率和死亡率都會明顯減低。 記者葉信菉/攝影

國人習慣靠右走,但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研究所副教授白志偉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當行人行走在沒有人行道的路上,若是採逆向車流步行(靠左走),行人發生事故的頭部外傷率和死亡率都會明顯減低。

白志偉指出,在光線昏暗地區,行人更應逆向車流走路,因為能提升駕駛者對行人人臉的感受度,他呼籲政府應將行人「逆向走」入法。

白志偉研究團隊分析我國警方2011至2016年的行人交通事故統計,排除車行較複雜的十字路口案件,總計全國在這六年間有1萬4382名行人被汽、機車碰撞,其中1萬749人是順著車行方向走、占75%,3633人逆向走、占25%;進一步分析199宗死亡案例,有164人是順著車行方向走,35人逆向走。比較死亡風險發現,順向走若被車撞,死亡機率比逆向走高約1.2倍。

白志偉說,近十年來的研究發現,順著車流走路不會增加行人安全,挪威的研究也證實,行人逆著車行方向走,會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率。

白志偉表示,他的研究發現,當行人行走在沒有人行道的路上,最好是要逆向車流走路,頭部外傷率和死亡率都會明顯減少。尤其是在鄉下的昏暗地區,行人更應該要逆向車流走路。因為陰暗時,行人的人臉面對車流,駕駛者會更有物體的感受度,如果背對車流,駕駛者可能無法辨認出來。

白志偉表示,英美國家已經有法令規定,行人在必要環境下,一定要逆向車流走路,不然會有違規罰則。反觀台灣,政府大概五至七年前才開始鼓勵行人逆向車流走路。

「至今都沒有聞到行人逆向走路的立法氣息。」他說,台灣應該要在郊區沒有人行道的區域試辦,從鼓勵漸漸朝向「立法」,規範行人要逆向跑步或走路。逆向走路有兩個優點,一是行人可以看到對向車流的行車動向,另一是能加強駕駛者對於行人物體的感受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