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去歐洲旅遊前,這篇文章一定要看看!


去歐洲旅遊前,這篇文章一定要看看!

文/軼遊未盡 轉載請聯繫授權
來源/軼遊未盡(ID:yywj24)
原文/http://t.cn/ROBydso

這是一篇看似枯燥,但實際上很有趣,而且很漲姿勢,很有用的文章!

如果你到歐洲旅行,肯定會被歐洲建築的典雅所吸引,流連忘返於它的華貴。這個好看那個也好看。一座座教堂,一個個古城堡,這些精緻而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建築實在令人眼花繚亂,看了這篇文章,即便你不是建築師也能輕鬆入門成為一名歐洲建築達人~

    
看到這些圖,大家反應一定是歐洲的,有去過可以指出,這是索菲亞大教堂,這是倫敦橋等等。那我們經常聽到所謂的羅馬式、希臘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哪又是如何來分別的?
借用張Dr.John Sherlock的歐洲建築脈絡圖幫助我們建立索引

Dr.Zhao版


洲都是建立在希臘、羅馬文明之上。
歐洲建築按照年代來劃分第一個就是希臘式建築。    


希腊式建筑


臘式的建築非常容易辨識,三角形的門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就像古希臘先賢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點有了(三角門楣),棍子有了(希臘柱)。這就是希臘式建築



罗马式建筑


小贴士:萬用材料——黏漿
 
羅馬人對建築工程的重大貢獻,是發明了一種被稱為“黏漿”(Caementum)的萬用材料,這是一種用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漿,再加上碎石或碎磚,用之於建築業,非常堅固,又增添色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足以支撐大跨度建築的混凝土。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從此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就都能獨立,而無需像古希臘建築那樣靠許多柱子來支撐了,從而成為世界建築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古羅馬詩人霍雷斯說過,我們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征服。所以羅馬人的的建築也就是在希臘建築基礎上加上拱。       
我們看看如果在希臘建築後面加個包子(拱)就變成了這樣


如果在上面加个包子(拱)就是这样的:


也有单独放个包子(拱)的:


还有把包子(拱门)放盘子里的:


于是因为各种拱,造就了罗马式的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東、西羅馬帝國。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與羅馬式大同小異的建築風格----拜占庭式建築。   
如何辨認拜占庭風格,主要是看它的頂。和羅馬式一樣,在建築上加一個大圓頂,但風格又有所不同。羅馬式直接加個半圓,而拜占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就像是一個洋蔥頭。
像這個--洋蔥頂


还有这个--洋葱顶:


更东边的俄罗斯人喜欢吃洋葱,他们觉得一个洋葱不够,所以就放了好多个:


小贴士
因為帝國的分裂而導致兩個宗教產生,最後影響各自建築形式的發展。所以在歐洲羅馬式建築與拜占庭建築可謂涇渭分明。我們把歐洲切一半,羅馬式的在西邊(像法國、意大利),而跑到東邊就都變成了拜占庭式建築(像捷克、波黑)。


哥特式建筑


        
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所谓的神权大于皇权。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原来希腊式、罗马式风格通通不要。什么三明治、包子、洋葱,都站一边。天主教的风格就是----


为什么要高?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后要面临的四件事:一、死亡。二、审判。三、天堂。四、地狱。(这是所谓的万民四未)。
        
好,第一件事,死亡。人死後要葬在墓地,歐洲人的墓地就是教堂。     
死了之後由神靈對你審判。要是身前是個壞蛋,直接下地獄。要是個好人,恭喜你,你就可以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他們組成天上的教會,在那裡看到天主,與至聖聖三生活於愛的共融內,並為我們轉禱。 (聖經原話,不是趙導瞎編的)
那麼,問題來了。下地獄的話還容易點,棺材原本就是埋在地下的,帶個鍬,往下挖挖就到了。可是好人要咋辦?他們可是要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的。
在哪聚?
天堂。
天堂在哪裡?
天上。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希臘、羅馬、拜占庭式哪些大圓頂通通不能要。因為頂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牆去支撐,從而導致建築高不起來。改用尖塔,為了讓建築更高,還發明了 飛扶壁。
飛扶壁(英語:Flying buttresses)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凌空跨越下層附屬空間(如走道、小祈禱室等)連接到頂部高牆上肋架券的起腳部位,用於平衡肋架拱頂對牆面的側向推力。由於飛扶壁通常以半個拱券的形式出現,所以又稱飛券


既然是宗教建筑,哪当然会与上帝息息相关。上帝说了啥?

哥特式建筑上的玻璃百花窗其功用主要有三:

  • 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使得可以建的更高。
  • 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以蓝、红色。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 教化百姓。

小贴士
古时欧洲和我们中国一样,读书识字只是贵族们的权利。老百姓不识字怎么办,好在每个星期都要去教堂。于是就用彩色玻璃在花窗上拼出一幅幅的圣经故事。教徒可以根据图案来理解圣经。


文艺复兴式建筑



文藝復興。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復興文藝,復興什麼時候的文藝?羅馬、希臘時期的文化,藝術。文藝復興這四個字從背景、起因、發展等又是一個專題,趙導以後有機會和朋友聊。今天我們只講建築。
文藝復興式建築的特點很簡單----左右對稱。從中間一分為二。左邊一根柱,右邊一根柱。左邊一扇窗,右邊一扇窗。左邊一扇門,右邊一扇門


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像一本书



巴洛克式风格


请注意,这次的小标题上没有用建筑二字。巴洛克式是个统称,更应该把它叫做风格,风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装等等。

巴洛克式风格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为意大利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权势。于是意大利人原本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从而形成了巴洛克

关于如何辨认巴洛克式风格,四个字——无金不巴,没有金色就没有巴洛克。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建筑、家具、服装等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Bling Bling的。巴洛克就是他了。

巴黎歌剧院

凡尔赛宫

再来一个超级巴洛克晃瞎你:


关于洛可可: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风格的代表。洛可可风格其实更应该算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我们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华、更加的金碧辉煌。

所以我们就用一张图解决它:


最后再说两句,在欧洲除了上文所说的哪些皇帝、教皇、贵族们建的“高大上”建筑之外,还有平民式的建筑风格,下面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德国山形墙


以前的老百姓可没有皇室贵族这么有钱,他们的房子多数都按照当地的气候地形所建。例如德国山形墙建筑,中间高,两头低,它外立面像我们汉字的山,顾得名----山形墙。


那为什么德国人要建这种山形墙的建筑,原因很简单,我们来看一下德国气候。


德国的气候类型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很像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就是冬天冷夏天热。冬天一到德国入目所见,白雪皑皑。如果把房层建成平顶的话,以前也没有现在的建筑科技,雪越压越厚,直接就把房子压垮。于是德国人就发明了山形墙,便于雪的滑落。


小贴士
山形墙这种建筑风格并不是德国独有,世界上只要冬天下雪的地区都会出现这种风格,例如中国的东北、欧洲的瑞士等等。

地中海式建筑

圣托里尼岛

在地中海沿岸,我们看不到像德国山形墙之类的建筑。其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终年无雪,所以古时候人们选择平顶式建筑,并在外墙漆以冷色调(多以白色、蓝色为主)。用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建筑,它可以说是一种起源、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艺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简单的了解欧洲的那些建筑。

PS. 收好了,以后去欧洲旅游,谁再问你有关欧洲建筑的时候,不要只说好看好看,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讲给他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