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疼痛、腹瀉、冰冷都是這病因!中醫一味治百病

疼痛、腹瀉、冰冷都是這病因!中醫一味治百病




疼痛、腹瀉、冰冷都是這病因!中醫一味治百病


【早安健康/馬可迅(中醫主治醫師)】 寒邪──傷人陽氣 寒為冬季主氣,在氣溫較低的冬季,或因氣溫驟降,人們沒有注意防寒保暖,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此外,淋雨涉水、汗出吹風,也經常是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 

寒邪致病有外寒、內寒之分,外寒是指寒氣直接作用於肌表,鬱遏機體最表面的陽氣,這種情況被叫做“傷寒”,比如著涼感冒,頭身疼痛、發熱惡寒、鼻流清涕,就是由於寒邪作用於肌表引起的。 另一種情況是寒邪直接作用於內部臟腑,傷及臟腑的陽氣,稱作“中寒”,比如有些人受寒後胃部冷痛,不欲飲食,這時喝溫水或用暖暖包敷熨腹部、胃部後疼痛會得以緩解。如果受寒後嘔吐,且嘔吐物清稀,就是寒邪直中臟腑了。 

 如果長期感受外部寒邪,寒邪不斷侵入機體,積久不散就會傷害人體陽氣,這時外寒就會逐漸演變形成內寒,治療上除了要祛外寒還需要溫裡寒。反之,一旦人陽虛內寒,也容易感受外部寒邪。  




















寒邪是性屬陰的邪氣,即“陰盛則寒”。陽氣本可以制約陰氣,以達到陰陽平衡,但是當陰氣太過,陽氣不足以祛除陰寒之邪時,就會“陰盛則陽病”。陽氣受損,溫煦氣化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 

 如寒邪直中脾胃,脾陽功能受損,就會出現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當腎陽受到侵襲時,就會出現腰膝冷痛、小便清長、四肢冰涼等表現。 另外,寒邪除了易傷人體陽氣,還有凝滯(凝結、阻滯不通)。氣血阻滯不能通,不通則痛,所以寒邪傷人多見疼痛症狀。 

每當人們感到寒冷時,身體總會蜷縮,可見“寒性收引”,當寒邪侵襲肌表,氣機收斂,腠理閉合,機體最表層的陽氣被鬱遏不得宣洩,就會出現惡寒發熱、無汗。 

當寒邪侵犯人的血脈,就會使氣血凝滯,血脈攣縮,出現頭身疼痛、脈緊。 

當寒邪作用於關節,經脈就會拘急收引,出現屈伸不利。  
















名詞解釋: 

傷寒:

此傷寒是指肌表被寒邪所傷,出現感冒頭痛、流清涕、發熱惡寒等症狀。並非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 寒性收引:熱脹冷縮是很常見的自然規律,同樣如果人體血管受寒,血管收縮,血液流動減慢,甚至凝結不通,就會出現脈緊,血瘀。筋經受寒,攣縮變短,肌肉收縮,自然活動不利。 

毛孔面板受寒,閉合不開,就會惡寒發熱。   

生薑,溫中散寒,養生調料


    生薑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新鮮根莖。秋、冬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 •性味與歸經: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用於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或是魚蟹中毒。 生薑既是民間普遍使用的調味料,又是一種傳統中藥。生薑在中國長期大量種植,原材料來源豐富。 













的乾燥品──乾薑,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另立生薑,與乾薑區分入藥。生薑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洩瀉。生薑還能解半夏、厚朴的毒性。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薑具有抗氧化、改善脂質代謝、降血脂、改善心腦血管系統功能、防輻射、抗炎、抗微生物、抗腫瘤、降血糖等作用。 

按中醫理論,生薑還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淨慈寺八十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 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薑湯也叫“還魂湯”。 

名詞解釋: 解魚蟹毒:魚蟹海鮮性寒涼,多食易腹痛腹瀉,長期食用還會造成脾胃虛寒,生薑能解魚蟹毒,又性溫熱,能中和魚蟹的寒涼之性,所以在烹飪魚蟹海鮮時,最好用生薑調味中和,或在蘸料中加入薑絲,或者喝一點姜酒暖胃護胃。 男子不可百日無姜:現代研究發現姜具能調節男性前列腺,可治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礙,因此,姜常被用於男性保健。體質虛寒的男性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振奮人體陽氣。 

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