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六大型別片告訴你,王晶「認真」起來究竟有多可怕!第六型別是男人的最愛!

六大型別片告訴你,王晶「認真」起來究竟有多可怕!第六型別是男人的最愛!




[閃文]
                六大型別片告訴你,王晶「認真」起來究竟有多可怕!第六型別是男人的最愛!

王晶、關智耀執導,甄子丹主演,劉德華特別演出的《追龍》自確定於今年國慶檔公映以來,始終繞不開兩個字,但既無關片名也無關演員,而是關乎王晶——連他自己都說,這是他的“認真”作品!













同時,王晶還名言《追龍》是他“最喜歡”的作品:






作為一位拍過200多部電影的導演,能讓王晶如此自信打上這兩個“標籤”,足見《追龍》殊不簡單,也可推斷影片在劇情、人物、橋段等方面,都將與王晶過往風格大有不同,甚至“煥然一新”,否則,怎能對得起王晶自我判斷的“認真”兩字?























單說預告片,這一幕已見王晶認真:飛機掠過九龍城寨準備降落啟德機場的畫面,從1993年後就已經看不到了(該年城寨被清拆完畢)。所以《追龍》對歷史的還原態度已可謂“嚴肅”。











同時,影片也下足力氣“重現”九龍城寨的內景,畢竟它已經消失了近25年,除了香港導演,其他人著實難以真正復原它那股“三不管”的氣息:







其他香港街景配上人物的“飛仔”造型,也都似模似樣,至少在保證懷舊風格的同時,不會讓觀眾覺得“粗製濫造”:











還有這個妝,王晶也讓甄子丹每天開工化足三小時,大“整”鼻子和嘴巴,既符合潮州人的五官,也顯得更“粗獷”些,同樣證明王晶的認真。所以,這回還真能相信他的說法:











這幾年,不得不承認王晶給不少觀眾留下一種“不認真”的印象,但這並非他第一次背上“罵名”——早在33年前(1984年),他執導的《青蛙王子》雖以1800萬港元票房打破邵氏出產影片的賣座紀錄,但據他回憶,“謾罵聲馬上由四面八方攻擊過來,又說cheap又說屎尿屁...我已在香港被人狂扣黑帽子和打成牛鬼蛇神。”自此,王晶不僅在影壇得了一個“屎尿屁導演”之名,後來若其他香港導演拍比較“鬧騰”的戲,更被影評人形容為“王晶化”。換句話說,對王晶的“不認真”觀點,在80年代就已開始。





















但王晶對此就“自暴自棄”了嗎?恰好相反,從影36年,他的確不斷用作品告訴大家:王晶認真的時候最可怕!而且,王晶的“認真之作”不僅數量不俗,更涵蓋不同型別,甚至在影響力上也非其他許多導演能夠企及。所以,此番《追龍》在水準上並非說明王晶“轉性”,而是印證他“迴歸認真”——

一、“賭篇”
作為25歲就寫出電視劇《千王之王》和《千王群英會》的編劇,“賭片”對於王晶無疑是第一意義,而且說到拍賭片,如今華語影壇在數量和創意上還真沒第二個人能比得上他(包括劉鎮偉)。

幾十部賭片,水準自然有高有低,但論“認真”,王晶還真是少不了“可怕”的經典!

1.《千王鬥千霸》(1981)

事實上,這部王晶導演處女作不僅全無“屎尿屁”或“無厘頭”,各方面還都相當講究。其中,為讓邵氏對自己放心,王晶還專門先拍了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四大千王打麻將”,回看該片,謝賢、陳觀泰和汪禹打牌時的各種“神技”,無疑既有賭術神采,又具功夫特色,在當年而言創意很強。









此外,影片也有王晶後來擅長的各種懸念,如壞人冒充好人,“一副牌有54張”謎底,甚至拍打鬥場面時讓畫面漆黑營造“氣氛”等,都比其他許多導演處女作更具商業看點。可見,當時年僅26歲的王晶(右一),對電影態度已經很認真了,而觀眾也對此回饋:《千王鬥千霸》票房超過500萬港幣,居當年香港十大賣座電影第9位,也是邵氏歷史賣座第二名。









2.《至尊無上》(1989)
話說整個80年代除了《青蛙王子》,王晶另一部導演作品《精裝追女仔》,也同樣是票房出色卻罵聲不少。但當輿論認為王晶定“cheap”下去時,他卻交出另一部“認真之作”《至尊無上》。










這部原名《正將》的劇本,先後經歷新藝城與“好朋友”(曾志偉與譚詠麟、泰迪羅賓成立的電影公司)仍未能拍成,直至永盛老闆向華勝看過,方決定啟動專案。當時,輿論普遍反應是“王晶是個拍胡鬧片的人,一部正經片都沒拍過,不懂拍這種陽剛男性片。”

結果怎麼著?王晶逐個打臉:除了拍出兩位主角的兄弟情深,高潮賭牌的“局中局”也堪回味,他本人甚至去紐約和多倫多等地找了四個當地演員,同時拍了一部“英文版”,甚至後期宣傳上都不惜花費重本,在《東方日報》上連登7天頭版廣告...

最終,《至尊無上》票房高達2300萬港元,位居當年十大賣座電影第5位,還被譽為“港產賭片的復興之作”,對王晶個人而言,更是他隨後創作《賭神》的靈感來源。足見,這部戲在王晶的“認真”歷程裡,是絕對佔一席位的。

3.《賭神》(1989)
如果評選影響香港影壇的“百大名作”,王晶一定有部作品能夠入選,那就是《賭神》。相比其他“晶氏喜劇”,這部戲可謂製作精良,表演優秀,橋段豐富,周潤發飾演的“高進”迄今為止仍是兩岸三地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電影人物之一!









而且,《賭神》也一度讓王晶揹負的“屎尿屁”罵聲弱了下來,因該片既以3600萬成為當年香港十大賣座電影冠軍,更是臺灣地區第一部票房破億的華語片;甚至近年王晶將之改裝為“澳門風雲”系列,三部曲也一樣在內地取得26億人民幣的累計票房,可見“賭神”的成功,一大功臣就是王晶的“認真”。

值得一提的是,王晶創作《賭神》並不辛苦,只憑一部粵語舊片《非夢奇緣》的靈感,20多天的拍攝週期,加上當時演技、氣場和幽默都在巔峰的周潤發就成。而且,《賭神》也讓王晶第一次受香港電影金像獎青睞——發哥憑此角提名影帝,算是對他“認真”的另一回報。











二、“江湖篇”

回顧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影壇,江湖(黑幫)片產量最多的導演無疑是王晶——別的不說,火遍兩岸三地的“古惑仔”系列,就是他領銜的“最佳拍檔電影公司”出品。當然,“古惑仔”系列畢竟還有文雋和劉偉強,那麼王晶自己做江湖片,又有多“認真”呢?

1.《龍在江湖》(1998)

這可以說是90年代後期最出色的港產江湖片,甚至沒有之一。一方面王晶將這個“江湖悲劇”拍得跌宕起伏,另一方面他更憑此片將劉德華的戲路“拉”回來,因在96到97年前後,劉德華在影圈的影響力已陷入低潮。
























據王晶說,劉德華能憑此片翻身除了改變形象,更在於“要求他改變演法,前半部變成吳孟達,後三分之一才演回劉德華。”結果這部戲也不負眾望,在港片市道沉寂之時拿到近1700萬港元票房,位居當年十大賣座電影第4位。可見,當時觀眾並未忽略王晶的“認真”。

然而,王晶自己卻為這份“認真”倍感不甘——當年金像獎竟只給該片一個“最佳電影原創歌曲”提名,這一結果直接令他“對所有獎項完全沒有考慮”!所以,若觀眾覺得後來王晶不少電影變得“不認真”,會否想到曾“辜負”過他呢?

2.《龍在邊緣》(1999)

那一年,劉德華最奪目之作固然首推《暗戰》,但同樣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這部《龍在邊緣》。這個講述黑幫老大以“人老精,鬼老靈”為幫派掃除反骨仔,並躲過警察抓捕的故事,可謂劉德華演技成熟的另一寫照,尤其這一瞬間的表情變化,迄今仍是他最佳演出之一:









《龍在邊緣》描寫社團的內鬥仇殺,加上老大與臥底的主線刻畫,黑暗與壓抑程度比《龍在江湖》有過之而無不及,身為編劇,王晶的“認真”程度無需贅言之餘,也印證他對江湖片的駕馭能力。

3.《旺角監獄》(2009)

王晶跟張家輝合作電影甚多,但第一部真正“嚴肅”的還要數這部《旺角監獄》。作為一部“Cult片”,那句“走得出赤柱這個監獄,你又走不出旺角這個監獄?”的臺詞還是挺有意思,而張家輝演坐牢30年出社會後不適應社會變遷的沉重角色,在當時也算有代表性(幾年後他在《金雞3》裡也演了個差不多的人物),加上感人的母子情(張家輝與鮑起靜),還是看出了王晶的“認真”。



















當然,王晶其實在90年代就主導了不少cult片,,像《赤裸羔羊》、《人皮燈籠》、《伊波拉病毒》、《怪談協會》等放在今天也是經典,同時也教會劉偉強、葉偉民、張敏、錢文琦、馬偉豪等導演許多經驗,所以《旺角監獄》不僅同樣是王晶的“認真”之作,也算是他個人對“cult片”的一次自我發揮。

4.《大上海》(2012)

無論你怎麼看,都不能否認這部戲是王晶2010年至今最“認真”的作品,這部取材自上海灘大亨杜月笙事蹟的影片不僅是當年內地電影市場真正意義上的“黑幫片”,也讓重返華語影壇的周潤發名正言順地拿起了槍。











對於拍攝《大上海》的狀態,王晶甚至能說是有“野心”的,把主角“成大器”從青年寫到中年之餘,也大拍各種槍戰、爆破甚至戰爭戲,僅看畫面就知花費甚巨,連演員都是“周潤發+洪金寶+吳鎮宇+黃曉明”的級別,在這之前十年,還真沒有其他“晶氏電影”能達到這個規格。

可惜,要說當年《龍在江湖》是獎項不“認”王晶,這回《大上海》就是觀眾不“認”王晶。這麼一部“認真”之作,卻因題材沉重而令內地票房僅1.5億人民幣,反觀後面幾年“澳門風雲”三部曲難稱“認真”,卻部部大賣,對王晶而言,實乃另一諷刺!

三、“喜劇篇”

王晶“頭牌”有賭片,“嚴肅”也有江湖片,是否意味他拍最多的喜劇片就不“認真”了呢?非也。王晶喜劇雖少不了惡搞鬧騰,但在你出其不意的時候,他還真能讓你很“認真”地舒服一笑。

1.《與龍共舞》(1991)

相比王晶80年代最受歡迎的“精裝追女仔”和“最佳損友”系列,這部戲顯然沒有那麼“瘋癲”,而是自自然然地講了一個“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童話。事實上,在其他“晶氏喜劇”裡,你還真難見到這麼溫馨幸福的一幕:










更經典的是,王晶在戲裡還為葉德嫻打造了個既“凶猛”又可愛的老媽子形象,照樣讓觀眾捧腹,還讓葉德嫻成為金像獎史上第一位憑喜劇獲“最佳女配角”殊榮的影星:










對了,《與龍共舞》還是王晶獲金像獎“認可”最多的作品之一,除獲女配獎的葉德嫻,張敏也第一次獲提名影后,同名主題曲則入選“最佳電影原創歌曲”。可見在當時評審眼裡,王晶拍這部戲相當“認真”。對王晶本人而言,這部戲則讓他找準了90年代的風格方向。










2.《鹿鼎記》(1991)

雖然你會把這部戲算進周星馳式的“無厘頭喜劇”裡,但王晶拍這部戲的“認真”,卻體現在他的劇本上——他自己說過,沒有別人能將這部金庸長篇小說,通過分場形式濃縮得如此精巧,短短90分鐘,韋小寶出身、入宮、與康熙海大富龍兒建寧公主多隆鰲拜等人的關係都被交代得清清楚楚,實在需要編導的強大功底,和對原著的充分消化。
所以,後面看的所有版本《鹿鼎記》,實質都沒這版精彩:











當年,《鹿鼎記》創下王晶編導作品的票房新高(4000萬港幣)。更難得是,當時王晶試過同時在拍周星馳的《鹿鼎記2神龍教》和成龍的《城市獵人》,結果都水準不錯(《城》的“真人街霸”更是經典橋段)。看過這三部戲,你還會懷疑王晶對拍喜劇的“認真”嗎?

3.《九品芝麻官》(1994)

對很多內地觀眾來說,無論王晶拍過多少“不認真”的喜劇,只要有這部戲就可以原諒他。在王晶本人眼裡,這也是他94年幾部作品中唯一喜歡的一部,寧願不選當年高居全年冠軍兼打破票房紀錄的《賭神2》。當然,這也是王晶和周星馳合作的最後一部好片了:



















這部戲的劇情人物橋段已不用多說,絕大多數觀眾早就倒背如流了。但論整體水準,這部仍由王晶掌舵的作品,顯然勝過同年另一部周星馳創意掛帥的《破壞之王》,尤其高潮“庭審大戰”,現在華語片還沒比這過癮的同類橋段出現。所以要問你一句:王晶“認真”起來,到底可不可怕?

四、“文藝篇”

在有些觀眾看來,常年“不認真”的王晶怎麼可能拍“文藝片”?甚至他自己在90年代都說過:“沒想過拍藝術片,藝術不一定是電影,可以是繪畫、音樂、園藝、雕印章,我的工作職業是電影,藝術不需是電影。”

但真要整起來,他卻做到連“遊戲之作”都得到認可的地步。所以在這一領域,王晶同樣“認真”,而且展現出他眼光的多元化。

1、《笨小孩》(1999)

雖說是“遊戲之作”(王晶自稱),但王晶自編自導的這部絕症母親與弱智兒子的溫情電影同樣很打動人,尤其戲中剃光頭演出的葉德嫻,更拿到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和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論演技她固然傑出,但若沒有王晶的“認真”,她也沒機會兩次拿獎:








此外,王晶本人還憑這部戲獲得人生中第一個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這時他已寫了不下100個劇本。這一遲來的肯定固然認可了他的“認真”,但正如他所說,《龍在江湖》後已經“再不對獎項存任何希望”,《笨小孩》票房又不太好,對他而言或許更多是無奈吧!























2.《天水圍的日與夜》(2008)

這部戲的背後,實質是王晶和許鞍華長達20年的“恩怨”,只因1990年許以自己為藍本拍攝的《客途秋恨》,被王晶說“誰願意看一個胖胖的老女人的故事呢?”結果令她一度想揍他。但多年之後,王晶“認真”起來卻不輸許鞍華,主動拿出200萬投資她這部沒人願出錢的“冷門文藝片”《天水圍的日與夜》。
























結果,這部花120萬拍成,票房10多萬的電影既成為王晶參與的最“賠錢”的一部電影,也成為他參與的拿獎最多的一部電影:在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天水圍的日與夜》拿到最佳導演、編劇、影后、女配四項大獎,風頭一時無倆;後來,王晶的公司“影王朝”也投資了《天水圍的夜與霧》,成本加到700多萬,票房100多萬,照例賠錢,但不僅讓許鞍華再出佳作,也同樣印證王晶的“認真”,可以到為文藝片付出甚多。











五、“武俠篇”

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王晶就把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都讀透了,甚至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這種“晦澀難懂”的故事也照讀不誤,所以整武俠片也自然不在話下。
王晶涉及古裝武俠的電影,你或許說《笑俠楚留香》和《武俠七公主》“平庸”,也會說《大內密探探零零狗》“不認真”。但王晶一樣能“認真”給你看,還能成為你童年觀影的經典記憶,正如他說過:“我一直受武俠片所影響,張徹對我的影響絕不較吳宇森少!”

1、《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2)

作為王晶第一部真正獨立執導的武俠片,多年來觀眾紛紛問的就是“什麼時候開拍下集?”事實上,該片當年票房並不理想,令對此“認真”的王晶打擊不小,但論質量,大批影迷從未否認它的好看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王晶第一部“北上”之作,還“從酷熱的八月拍到極冷的十二月”,對向來快手的他來說也算“慢工出細活”的認真。所以如果真開下集,他能按《追龍》這個誠意去拍,相信也“再續經典”。

2、《新少林五祖》(1994)

論90年代李連杰的古裝片,在內地最為人熟知的有徐克的《黃飛鴻獅王爭霸》、元奎的《方世玉》和袁和平的《太極張三丰》,但王晶卻佔了兩部,除了《倚天屠龍記》就是這部《新少林五祖》。


















在王晶的“認真”創意裡,親情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所以這部戲裡李連杰和謝苗的父子關係就成為非常搶眼的情感描寫,而且“父子”打戲的一致動作也讓影片成為當時古裝題材的又一創新。所以《新少林五祖》在武俠片已沒落的1994年,在香港取得近2000萬港元的票房,並位居全年賣座電影第11位——要知道,當年像《刀劍笑》、《六指琴魔》、《詠春》、《黃飛鴻之龍城殲霸》、《天龍八部》等同型別片拍票房都沒超過700萬,所以王晶“認真”起來,就是厲害到“不行”的題材都給你拍到“行”!

PS:正因《新少林五祖》賣座,隔年王晶又監製、編劇了一部“現代版”《給爸爸的信》,既令“李連杰+謝苗”組合更受歡迎,也同樣是他的“認真”作品,因雖是“動作片”,但格調還是挺文藝的(包括片名)。



















六、“三級篇”

很多影迷知道王晶監製過不少“三級片”,所以會認為這種“博眼球”的題材怎麼都不會“認真”了吧?錯!拋開這個“三級”的logo,王晶不僅一樣可以“認真”,還能做到票房和提名都不落,問你服不服?

1、《赤裸羔羊》(1992)

這部戲不僅是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情色cult片之一,也是王晶個人的電影公司“晶藝”的響招牌之作——當年投資超過1000萬港幣,對獨立公司而言已算“大製作”,當然最重要是讓那位最有名的“晶女郎”邱淑貞名聲大噪,擺脫花瓶身份,成為獨當一面的“性感女神”:


















王晶的“認真”同樣在他花費的血本和投入的宣傳上——“片子開拍那天,我在《東方日報》封面全版刊登這海報,玉女初露,震驚全港,馬上引起了全港觀眾與傳媒的好奇...到首映日六張報紙首頁全版,引起全城熱議。”雖然這部戲最後虧了400萬,但從反響來看,王晶的“認真”確實沒有白費!

2.《香港奇案之強姦》(1993)

雖然片名充滿“噱頭”,但王晶的“認真”卻為他帶來兩個成功:第一,影片上映後票房超過1300萬,是當年第二賣座的三級片(僅次於《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第二,這也是導演劉偉強第一部“千萬票房”之作,作為王晶力捧的第一位後輩,從此華語影壇更多了一位優秀導演。

















而且,不要以為這是“三級”就只有賣弄肉體。若你看過該片,會發現劇情懸念很足,“高智商犯罪”的設定與情節也相當完整,兩條主線更交織得非常緊密,連最後的“復仇”戲都讓人解氣,所以嚴格來說,戲中的裸露只是商業元素之一,《強姦》實質是一部出色的犯罪懸疑片。王晶能將這兩個型別融合,並讓當時香港觀眾普遍接受,還不能證明他的“認真”程度麼?

總結起來,王晶所“認真”過的這六大型別,實質都是香港乃至華語電影中的主流題材,而且王晶在這些作品中都做到創意、陣容、劇情、風格等各不重複,還能又拿票房又拿獎,甚至每隔一兩年都能做出一部,在芸芸華語導演中實在找不到第二個。所以這次《追龍》能讓王晶花那麼多時間,你還有什麼理由不信那句話——王晶認真的時候最可怕!

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