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重回寧波故里,用一場家宴尋回失落百年的民國風骨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重回寧波故里,用一場家宴尋回失落百年的民國風骨


一條細長的河流從西南流向東北,沿著河流你能看到高低錯落的青磚粉牆黛瓦,不遠處是雲霧繚繞連綿起伏的山,一片質樸淡雅之氣,彷彿轉身就能回到民國條河叫剡溪,這裡是奉化溪口,蔣介石就出生在這兒。1949年年,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拜別奉化溪口祖堂,倉皇赴台,從此,再也沒踏上過故土。




溪口夜景 摄影丨曾翰



1975年,蔣介石去世,次年,蔣家第四代蔣友柏出生。有些遺傳的東西,是入骨入心的,兩人雖從未見過面,但牽扯著他們的,始終是何日再回故鄉一看。

19歲那年
的,蔣友柏第一次回奉化溪口,此時,距離蔣介石一家離開大陸,已整整47年。在隨後的12年裡,他未再踏入大陸一步。

若干年後,在某次採訪中蔣友柏說:「我一定還會再回溪口的,我一直在思考,能為溪口做一些什麼有價值的事。」但在沒有準備好之前,他一直沒敢輕易踏上這塊土地。

因而今夜顯得如此特別,多少個春秋過盡,蔣友柏在武嶺中學大禮堂,和十幾位不惑之人,共同享用「最美的一餐」。
一步。



「最美的一餐」用餐中 摄影丨陈乙



武岭中学是蒋介石尊母遗训创办并命名的学校,而大礼堂曾是蒋氏家人寿庆、演戏、礼拜的重要活动场所。



吃饭,是中国人最传统最具感情色彩的形式。最终,生性低调的蒋友柏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和祖辈们在这座充满历史的建筑物中相遇。



设计一个特殊的用餐场景,聚合奉化的历史与人文,风物与特产,旧迹与新貌,变迁与发展,亲情与友情,以最美的形态来展现。




▲ 蒋友柏在奉化溪口 摄影丨曾翰



整个晚餐的的呈现与内容设计,都由蒋友柏完成。他用最直觉的方式,把自己在奉化这一年的体验与看到的奉化之美,用三组设计呈现出来。



「随溪而设,奉美自荐。

逆境遨游,汐竹曦起。

三人行师,水到渠成。」





▲ 最美的一餐场地布置完成后 摄影丨曾翰



走进武岭中学礼堂,门前两块围屏一前一后交错放着,原本显得扁平的入口瞬间拥有了像在园林之中的景深。几个拐弯后,这「最美的一餐」真面目才出现在你眼前。






▲ 从门口走入大礼堂内,一步步看见「最美的一餐」的样子 摄影丨陈乙



空旷庄重的礼堂中间放置了一张长桌,这是今天「最美的一餐」的长席。最显眼的莫过于木质长桌中间那条蜿蜒的「河流」——




▲ 长桌中间打造了一条「河流」 摄影丨曾翰



一张长桌两侧是两块原木,中间是一块绿玻璃,灯光透过底下绿色的玻璃发出莹莹绿光,里面摆满了石头、树叶、花、芋头,容易让人联想到奉化溪口那条从民国流动到现在的剡溪。



照在屋顶和讲台墙壁上的灯光,好像水面上的粼粼波光。当客人们坐在餐桌两侧时,就像在溪边用餐。



对蒋友柏来说,奉化是一个在溪边走才能体会到它自然美的地方。




▲ 「最美的一餐」现场 摄影丨曾翰



在长桌「河流」的尽头是数十根交错的竹子,竹子上有青瓦片拼成了鸟的形状,就像竹林中的鸟儿正带着希望向上飞翔。



原本一进门就能看到的讲台和墙上挂着的孙中山像,因为隔着竹林,视觉上拉远了距离,变得隐隐约约,像是一道透过历史尘埃的遥远的注视。




▲ 「最美的一餐」现场 摄影丨曾翰



在「河流」的两侧,是用丝做的围屏,丝上印着蒋友柏画的鱼,因为儿时教育,蒋友柏根深蒂固地认为,溪口的鱼一定是逆流而上,因此在围屏上以「逆流而上」的鱼为主要的创作意象。



围屏被制作成两个半圆的形状,如果从二楼往下看,你会惊讶地发现两侧的围屏,和中间的长桌一起,刚好组成了一个“中餐”的“中”字。




▲ 从二楼俯瞰 摄影丨曾翰



「中餐」,这便是这场“最美的一餐”的主题。



在「餐」的概念上,以「中」餐为核心价值。请的,都是不惑的人。因为只有集合不惑的人,才能成國。



用蒋友柏的话来讲,「國,就是『或』结合『口』。 口中加上一,就是中。所以我们就是在邀请不惑的人,来吃一口『最美的一餐』。」



因为奉化最特别的就是其民国文化的保存与融合,所以在「最美的一餐」的呈现上,蒋友柏尽可能地使用当地的元素材料。




▲ 蒋友柏亲手摆放餐桌上树叶、花朵和石头的位置 摄影丨曾翰



在布置上,也以溪口当地随手可得的「自然」为颜料——石头是从剡溪边捡的,芋头是奉化本地挖的,树枝取自武岭中学。



这些都足以看出蒋友柏对奉化的感情,和对这一餐的用心。奉化之美全都融进这一餐里了。



活动前一天,蒋友柏就来到武岭中学,和现场工作人员一起布景。




▲ 蒋友柏亲手拿起树枝布景 摄影丨曾翰



他随性而至,即兴而作。在校园内,随意捡起的一根略粗壮的树枝,便能被它用作布景。



石头要怎么摆,树枝的位置、角度,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部分,蒋友柏却一点也不肯放松要求。



丝画的正反位置有没有贴对,灯光要照在哪里,他总是在大礼堂的四处走走停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 蒋友柏拎起新鲜挖来的芋头,放到长桌上 摄影丨曾翰



蒋友柏记忆最深的,是奉化独具民国风味的建筑,因此,他还在现场放置了瓦片、青砖,让这一餐又平添一份民国时代的意境,旧的时空与新的时空交织在一起。



这些精巧的设计,从构思到创作,蒋友柏仅仅只用了15分钟。





▲ 蒋友柏亲自调整树枝 摄影丨曾翰



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蒋友柏说,「我的设计,是以情境、故事、价值为主。所以都偏离不了中国的故事与元素。因为这就是我的原点。在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先舍再扩。舍,靠的是直觉,扩,靠的是管理。」



和其它的艺术家不同,蒋友柏不是靠突然迸发的火花去获取设计的灵感,而是靠日复一日的专业态度去「设计自己的设计」。



因为武岭中学是一个民国建筑,为了保护它,所有设计都以道具设计的原则做。让自己回到武岭中学礼堂还在用的时候,体悟当时的场景,再做出符合现代的设计转换。




▲ 武岭中学 摄影丨曾翰



最美的一餐当然要配最好的菜品。这一餐的主厨,请到的是24季美食顾问,同时也是杭州醉庐的主人——刘汉林。




▲ 醉庐主人刘翰林是这次的主厨 摄影丨陈乙



为了准备这一餐,刘老师提前几天便到了溪口,逛了奉化城区、溪口当地的菜场,和菜农们预约食材。



在奉化民镇食府名厨的支持下,一起精心准备土猪肉、新鲜的冬笋、本地的芋头等食材。晚宴当天一大早,刘老师就去溪口当地菜场购买食材,用在地的食材做出地道的奉化风味。



有了风物,有了温情,也有了连绵不绝的记忆,才有了这「最美的一餐」。








▲ 外婆家的服务团队正在准备餐具 摄影丨陈乙







▲ 晚宴正式开始前 摄影丨陈乙



晚宴的导言共有四道凉菜,分别是雪竇素錦,初冬海境。溪口辦豆,冬至山節。






▲ 四道前菜摆放在一起 摄影丨陈乙



其中溪口辦豆这道菜取谐音,把台语中的办桌(请客的意思)融入到菜名的设计(溪口办豆)中。



刚入座,聊天中,吃瓣豆是很好的选择。








蒋友柏与客人聊天、思考 摄影丨陈乙



一桌地道的菜除了材料好,做法也得讲究。先把蚕豆过水暴熟,再下油锅炸。需要注意的是油温一定要低,两成至三成熟,养1个小时左右才能捞出晾凉,这样才能从里到外的酥脆。



盛豆的容器使用的纸来自奉化棠云村,「选用这个纸做成船的形状,寓意着跨越时间长河,远方的客人坐船归来,找寻根的寄托」,刘汗林说。



这奉化特有的棠云纸同时也被做成手折鱼,作为伴手礼,鱼上有手工绘制的墨水,并搭配了慈溪的越窑青瓷和蔺草。




蒋友柏为客人准备的伴手礼同样破费心思 摄影丨陈乙



最美的一餐中的大部分菜品,都恰当的运用了奉化本地的食材,比如第一道主菜「紫芋五花,选用的是奉化本地特产芋头。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奉化芋头就是奉化芋艿头,人们以吃过奉化芋艿头引以为自豪,可见这芋艿头非同寻常。




     ▲黃魚戲雲 摄影丨陈乙




▲ 綠藻珠母 摄影丨陈乙






▲ 金魷伴蔥 摄影丨陈乙



奉蜆早筍 摄影丨陈乙



醜牛對麵 摄影丨陈乙





▲ 民鎮時翠 摄影丨陈乙





▲ 武嶺金條 摄影丨陈乙




▲ 奉飯嬈霧 摄影丨陈乙




▲ 紫金千層(芋泥千層餅,表面上桂花釀糖漿) 摄影丨陈乙




▲ 桂人圓滿 摄影丨陈乙



前来用餐都是蒋友柏口中的“不惑之人”,晚宴结束后,我们也采访了其中几位嘉宾,请他们谈谈享用完这「最美的一餐」后有什么样的体会与感受。



吴国平 外婆家创始人



「今天这一餐,是民国记忆与传统食材,同现代生活的一个结合。尤其是场景的设计,显示出中国人的文化。美食其实来自于生活,生活首先要有这块土地,然后才有物产,然后才有烹饪的方法,这才有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说奉化,芋头是奉化特有的食材,它有很多种调味方法,而今天我们做的口味,是符合宁波的一个烹饪方法的。」




▲ 嘉宾吴国平和蒋友柏聊天 摄影丨陈乙



陈垦 浦睿文化创始人



「最美的一餐我已经参加过几次了,今天这一餐我觉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这样的一个人(蒋友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蒋氏故里)做最美的一餐。而这个场景的布置,也颇具民国风味,尤其是蒋友柏先生对空间的运用,汉字和意象的隐喻。」




嘉宾陈垦用餐中 摄影丨陈乙



汪文伟 艺术家、音乐人



「这个空间很有历史感,所以我今天弹的曲子也有一些古朴的意蕴。今天弹的几首曲子都是即兴的,是我在观察了整个空间之后,随性而弹的。」




嘉宾汪文伟在现场即兴演奏 摄影丨陈乙



曾翰  摄影家



「这一餐我印象最深的是精酿啤酒,当然,刘老师的菜也非常出彩,尤其是那道千层,这是奉化本地的紫金千层,刘老师有稍微改良,加了桂花,加了糖汁,细微之处见真意。」






嘉宾曾翰饮酒中 摄影丨陈乙



奉化的美景和美食,人文、自然和情感,全都聚合在这个特殊的场景里。



今天当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场景,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怀着郑重朴素的情怀,更怀着对一段历史的敬意。



时代的钟停摆在存在与失落之间。那样的一段历史是离我们有多远,又离我们有多近呢?当作为蒋家第四代的蒋友柏,回到奉化,回到溪口,亲手捧回一汪溪水,一只芋艿,我想那必是他心中「最美的一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