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漫畫家從周遭生活取材 化身偵探破案 靠推理逮好股
六十七年次的陳喬泓,是業餘漫畫家、專業的設計接案人,股齡僅十二年,卻逮過儒鴻、寶雅、佳格、鼎翰、豐泰、統一超等股票,獲利動輒倍數出場。當然也曾看走眼,踩到再生-KY、綠悅-KY等慘跌地雷股,幸好能及時停損,在投資路上持盈保泰。
盈虧相抵後,總體而言,獲利耀眼,四十歲的他,去年以累積數年的投資獲利,在新北市買下一間六十幾坪的新成屋,為一家四口找到新家。他表示,設計接案賺錢有限,能買到夢想中的房子,股市投資獲利幫了很大的忙。
原為門外漢
借鏡失敗經驗 轉換成功投資契機
陳喬泓自陳,從小數理成績不佳,拿到不及格分數是家常便飯;但自小就喜歡畫畫塗鴉,為了餬口,走上設計這條路,還曾待過電子公司當設計人員。但是,他真正志趣是當一名漫畫家,把腦海中的故事加以構思編撰,用有組織、有邏輯,以有趣的方式畫下來。
陳喬泓不但設定了一個用畫筆「講故事」的人生目標,他也喜歡聽故事、讀故事,尤其是日本推理小說巨擘松本清張的作品,最讓他愛不釋手。為了「朝聖」,他還帶了妻小去一趟日本九州小倉市,瞻仰偶像的故居。「要不是小孩一直在旁邊吵說很無聊,我在那裡待上一整天都可以。」
問題是愛編故事、愛聽故事,能當飯吃嗎?這是周遭人一直對陳喬泓的質疑。如今他卻用自己的例子證明:「不但能當飯吃,裡面還有山珍海味哩!」
「我認為投資,就像松本清張寫推理小說一樣,須具備組織一個故事,蒐集素材、分析、判斷、到最後採取行動進行『破案』的種種能力。」陳喬泓說。
例如,二○○九年他以三十六.八元價位開始投資食品股佳格,起點是觀察到父母早上都在吃桂格燕麥片,上網研究發現,原來得意的一天橄欖油、天地合補、養氣人蔘滋補液等健康食品都是佳格旗下產品。他投資佳格,是買一個「健康養生」風潮的故事,後來佳格以五十八元賣出。
他也曾以七十八元價位投資統一超,主要是他發現每天會不經意光顧樓下的7-ELEVEn,不僅買飲料、食品,連繳帳單、買咖啡、領包裹等都能在同一家店搞定。於是,他定位買統一超,就是買一個「便利商店全面滲透生活」的故事。後來,他以一三二元價位出清該檔股票,對照如今三百多元價位,讓他又學到一個教訓:「趨勢一旦啟動,將長達好幾年,起碼五至十年,急功好利心態是投資之最大心魔。」因此他定位自己的統一超,是一筆「失敗」的投資。
一八年台股大盤跌破萬點,行情由多轉空,陳喬泓也賣出不少持股,比如說中租-KY與神基;但有兩檔股票,他著眼於背後有「不尋常的故事」,如同先前的統一超一樣,將長期性地發酵,故仍抱牢不放,打算放長線釣大魚。
第一檔是連接器與線材製造商信邦,陳喬泓於一六年,約六十多元價位開始陸續買進。「買信邦,是買台灣電子公司從紅海市場轉型至藍海市場,不成功、便成仁的轉型故事!」陳喬泓表示,「不論是故事本身的戲劇張力,還是以配息、本益比的理性分析,都令我相當期待。」
信邦電子
脫離紅海、勇闖藍海的轉型故事
信邦是由高中老師王紹新於二十九年前所創辦的連接線廠。信邦初創時,搭上台灣資訊產業起飛的發展盛世,它幫電腦廠做的筆電用、螢幕用、電腦周邊用的各種連接器,曾經大發利市。
陳喬泓觀察,大部分的企業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非得等到危機火燒屁股,才亟思轉型求變。信邦則是「棺材還沒出現,只是有個模糊的影子,就如同驚弓之鳥,不計一切代價地進行變革與轉型!」
從報章雜誌中,陳喬泓逐漸拼湊出信邦的故事。約莫在○七年,信邦電子創辦人王紹新著眼於連接器毛利連年衰退,即使營收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巨大,他就預見,再不轉型,最後將遭中、台連接器同業無情火併,屆時公司即使要轉型也無力回天。信邦逐漸淡出出貨量巨大的筆電、螢幕、消費性電子連接器市場,轉往高度客製化的醫療、汽車、能源、工業電腦市場。股價還因轉型挫折、營收衰退,掉到僅七元出頭。
經過十幾年轉型生聚教訓,目前已出現重大成效。來自消費性電子的營收已降至三成以下,對比十年前,單一客戶占信邦營收最高曾達四成以上,報價任人宰割;如今,最大客戶占營收比重不過六至七%,不再仰大客戶鼻息。「信邦已展現連接器大廠的全球性競爭地位格局,有機會挑戰貿聯-KY(現在股價二百多元)。」陳喬泓下注腳說。
「目前八十元出頭價位,仍具長期投資價值。一八年前三季EPS達五.二六元,全年EPS六.五元應可達陣。照過去幾年成長態勢,今年如成長一成,EPS可達七元以上。配息每年呈現遞增,今年有機會配四.五元,明年則上看五元。」陳喬泓如此分析信邦。
信邦創辦人王紹新還出了一本《勇氣30:信邦電子30年成長之路》的書。陳喬泓如獲至寶買來詳讀,更加印證他對信邦先前的判斷。
崇友電梯
老年化社會來臨 趨勢受惠的故事
另一檔陳喬泓極為關注並伺機加碼的股票是崇友電梯。故事是這樣的:陳喬泓還在某舊大樓賃屋而居時,有次納悶詢問管委會主委,社區每月出現極為可觀的盈餘,管理費為何不能降價?主委回答他:「大樓的電梯維修占了管理費相當高的比重,且必須預先儲備未來數年後電梯汰舊換新的基金;否則,屆時要換電梯時,每戶一次要拿出二十至三十萬元,大家一定不肯。」
陳喬泓發現,自家電梯所用的品牌叫「崇友」,他發揮股票投資的推理精神,研究後發現,崇友是台灣前三大電梯製造商之一,不但有自有品牌,也是日本東芝電梯在台總代理。更讓他驚訝的是,崇友是台灣電梯廠中,最致力於耕耘維修市場的業者,營收中有高達近四成皆是來自維修的「勞務收入」。公司網頁上甚至說,「全台灣有高達三萬五千台電梯是崇友負責維修!」再加上,有次與長輩聊天,赫然發現,許多年長者最大心願之一是住在「有電梯」的房子。於是,陳喬泓把崇友與「銀髮商機」、「都更」連結在一起。
「電梯股已經好幾年乏人問津,本益比、成交量都極為低迷,這與房地產步入休整空頭有關。」但陳喬泓發現,儘管台灣房地產這幾年陷入低潮,導致崇友營收持平,不見成長,獲利卻能節節升高,EPS從一三年的一.五八元,成長至一七年的四.四元,一八年前三季則為二.七三元。「我判斷這與注重維修市場的營業方針有關,電梯維修不受景氣影響,而且隨著新電梯出售,餅會愈來愈大!」
「況且,如果台灣房地產景氣走出谷底,崇友業績爆發性更值得期待!」陳喬泓以反向思考的角度分析。不過,目前該股本益比高於十五倍,還不到陳喬泓心目中的理想價位,故僅先少量買進,列為高度觀望。
陳喬泓用自身的例子證明:做好投資未必需要一顆敏捷的數理頭腦,即使你的天賦是傾向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人文腦,也一樣可以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