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減災希望工程


減災希望工程

慈濟正在臺東、花蓮、屏東、高雄共二十一所學校,進行「減災希望工程」──整建老舊校舍。

十六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震毀了許多學校,暴露出臺灣教育機構普遍存在的老舊校舍危機;地震幸好是發生在半夜,沒有學生上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時慈濟援建了五十一所學校,劃時代地全部採用鋼骨鋼筋混凝土,加強防震功能。儘管耗資數十億,但我認為學校和醫院一樣,在災難中絕對不能倒。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必須為他們打造安全的學習環境,所以慈濟在災後傾全力進行「希望工程」。如今更進一步,在南部和花東地區進行「減災」希望工程──在災難還沒有來臨前做好防範,即使避免不了災難,也希望減少生命損傷、將傷害減到最輕,最好能「免災」。

兩年多前我行腳到南部,聽到一位慈濟委員說,屏東不少學校教室是危樓。我聽了很擔心,因為臺灣位處地震帶,如果強震發生在上課期間,損傷會很嚴重。所以回到花蓮後,我請慈濟營建處同仁去勘察,發現有五所學校建築老舊、鋼筋裸露,甚至還有手一碰、水泥塊就落下的情形。

為了保護下一代的安全,慈濟二○一四年與屏東縣政府簽約,動工拆除危樓、重建新校舍。一年半來,屏東的「減災希望工程」已近完工,校長們表示今年寒假過後,師生們就能搬進新校舍;不只家長、老師安心,學生們也很歡喜。

慈濟五十年來,就是如此守護臺灣;因為對臺灣這塊土地有情,慈濟有使命感與責任感,疼惜臺灣。

今年四月三十日(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慈濟將邁入第五十一年。半世紀前慈濟開始的第一天,就是用愛鋪路──號召家庭主婦每天節省五毛買菜錢,存入竹筒助人。竹筒歲月,小錢行大愛,人人有心付出,相互勉勵與提攜,就如「千手千眼觀世音」,能聞聲救苦,將愛普及所有暗角苦難人。

不分貧富,只要心靈富有愛,人人都可以助人。社會上多一個好人,就多造一分福,人間自然祥和少災難。

慈濟五十年來,寸寸大愛,分分長情,始終如一;「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從臺灣的花蓮起步,半世紀來慈善足跡走過九十幾個國家,關懷援助無數苦難人,也讓「臺灣之愛」名揚國際。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要如何傳承法脈、鞏固宗門?必須人人以「法」為依歸,以「誠正信實」之心,入人群而不受污染,持戒、修定、生慧,精進力行「慈悲喜捨」;造福人群的同時,也成就自我修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