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川專文:蔡英文接收國民黨漠視的李登輝資產
國民黨內許多人對李登輝前總統充滿怨恨,將其視為國民黨敗選、台灣黑金體制惡化的罪魁禍首;事實上,如果能再深一層去看,李登輝其實應當是國民黨的資產,兩蔣強人政治消逝之後,他成功地搭建了國民黨通向本土路線的橋樑。他執政的12年,民進黨根本無法全盤「獨吞」愛台灣的本土政治資本。2000年敗選的真正原因,是同樣擁有本土嗅覺的宋楚瑜先生的出離,打亂了國民黨接班的順序,而當時李登輝選擇了站在連戰這一邊。之後,掃地出門,國民黨一夕間大方切除李登輝、宋楚瑜所代表的政治資產。
民進黨成本土化國民黨?
民進黨2000年起執政8年,人才、經驗、國會實力再加上陳水扁因素,政務根本施展不開。之所以還能勉強持續8年執政,主要是因為民進黨牢牢抓住愛台灣的先天資產,並結合、吸收李登輝所代表的國民黨內外本土路線,那個8年,國民黨並没有佔到太多便宜。
2008年,台灣人民還是給國民黨熱烈的支持與溫暖。不過,從黨的內部來看,馬英九總統8年執政,並沒有有效地重整國民黨,李登輝留下的路線和遺産,在黨內始終沒有被認真的評估與面對。相反地,敗選後的民進黨,卻大方地將主席的位置交給新進黨員蔡英文女士,她是李登輝一手提拔、調教過的政治精英。8年下來,民進黨完全消化了李登輝的資產,路缐的修辭也變得更具彈性。尤其重要的是,由於蔡主席的關係,民進黨成功聯結了野百合世代和太陽花學運的年輕力量,結構厚實,已成氣候。大選期間,蔡英文對憲政和兩岸的務實談話,雖然仍有許多待觀察的地方,但已相當接近國民黨的主張。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說:現在的民進黨其實就是已經完成本土化的國民黨。
柯P崛起,台灣從認同噩夢中醒來?
接下來的問題是:一個失去了本土發言權,又在兩岸政策上逐漸失去差異性的國民黨,如何面對未來的新局面?這需要很深的反省和徹底的改變。2016年白色力量柯P的崛起,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點:藍綠、統獨半個世紀來的對決,始終是台灣人民的一場認同惡夢。現在對立的兩端,雖然有輸有贏,但對人民來說,它們終於靠攏在一起了。囘歸政治的本質,我們可以比較正常地評價政治人物的表現,而不必在愛不愛台灣、去不去中國化的悲情泥淖裡打轉。
2016年之後台灣的民意結構,必然會有本質上的變化,爾後的選舉,將由愈來愈成熟務實的選民來決定。還想繼續用意識形態、族群動員、恐嚇悲情來操弄政治的政黨,將被選民唾棄。
附:〈期待成熟的選民 〉
二○○○年大選之後,李登輝前總統成了國民黨敗選的代罪羔羊,由他所主導的充滿台灣主體性意識的路線,迅速在國民黨內衰退。到二○○四年,為成就連宋體制的建立,國民黨本土路線的支持者,基本上已喪失了在黨內外的論述能力。國親結合後的泛藍陣營,從二○○四年的大選到今年底的立委選舉,主攻的戰場始終希望能拉回到民生議題或所謂政績的清算上。然而,事與願違,整整一年台灣政局的走向,似乎愈來愈環繞國家定位問題而發展。 修憲或制憲,國旗、國號和對黨國舊思維的批評,依然掌控了選舉話題的主流,成為一個愈來愈清楚的全民共識。
泛藍陣營主張維持現狀,「中華民國」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需要推動任何所謂「正名運動」。這一方面可以維繫法統,滿足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民族主義的集體情緒;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刺激中國,遠離台海戰爭的威脅。
這些說法,並不都是無稽之談,有現實的考量,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情感基礎。困難在於:今天台灣問題的性質,既不是一八九五年之後殖民解放的問題,也不再是一九四五年之後中國內戰的延伸。一九九○年代以來,台灣的法政發展,存在著一個內在的邏輯,即一步一步透過合乎西方民主標準的程序,不斷驗證自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李登輝路線和今天陳水扁總統所領導的民進黨政府,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民主選舉,堅定地演繹著此一自證存在的歷史命題。我認為,台灣除非真實地成為一個完全「正常化」的「國家」,否則由那內在邏輯所導發的行動能量,必將永不止息。壓力愈大,反彈愈大,甚至可能產生近乎信仰的力量……。
在我看來,當前台灣民意的最大公約數,並不如泛藍所估計的那樣,是要「維持現狀」、「發展經濟」。「國家」不被承認的「現狀」,一個空頭的經濟發展,不可能是台灣應當接受的現實。尤其要注意的是:台灣特別是一九九○年代起的種種憲政改革,不論你喜歡不喜歡或同意不同意,它們都是在一定民主程序的規範下完成的。兩次總統大選的失敗,泛藍或許還是可以找到種種藉口,但是認真檢討自己的主張和策略,應該不算是一種惡意的提醒吧?!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威脅是藍軍拿來嚇台灣人民的選舉伎倆,一如泛綠陣營所指控的那樣。中國民族主義的神話還沒有被打破,武力統一有它情緒的基礎;這不是輕鬆一句「免驚」,就可以化解或消除的。歷史上,非理性因素所造成的悲劇,是任何負責任的執政者,該當要戒慎恐懼的。
作為一個選民,尊重透過民主程序所形成的決定,乃是唯一值得捍衛的價值。台灣經過半個世紀民主化的過程,許多反民主的歷史積澱,本來就應當一一將其清理,進而提升民主的品質。我們正處在蛻變的最後一個階段!二○○四年之後,藍、綠陣營無論如何相互指責,雙方都相信民主,也都認為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接下來的問題,顯然不是內部認同的問題,而是外部承認的問題。怎樣避免將此問題本質化、轉外部現實成內部對立,正是我們當前民主發展最大的考驗。政客不可靠,我們期待成熟的選民。(93.11.29)
*作者為監察院副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