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有朋自遠方來(雲門劇場)


有朋自遠方來(雲門劇場)
日期: 20151121
2008年,看到雲門在八里的排練廠失火的新聞,不禁「啊呀」一聲,感到十分不捨。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職業舞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間一度辛苦撐不下去,還曾休業三年。
如今享譽國際,算是站穩了腳步,竟然遭此火劫。

東隅桑榆,是不幸,也是幸。讓社會大眾看到他們的處境,伸出援手,在淡水重建新家。
我們今日的雲門之旅,就從入門處這面感恩木板牆展開。
仿照台灣廟宇將捐款人姓名刻在牆上的傳統,這片木牆也雋刻著捐款者的名姓。
材料是從日本努力找回當年運出的台灣檜木。導覽員要我們湊近聞一聞檜木的香味。


     內置圖片 2

最開端寫著火燒後重建新屋的緣起。
所需經費民間籌募。沒有動用到政府的錢。BOT的精神應該是如此吧!

    內置圖片 1

排名第一的,是美國芝加哥的 Alphawood 基金會。基金會創辦人,是雲門的舞迷。雲門到美國演出,他都跟著舞團四處去觀賞。
知道了雲門的困境,慷慨捐贈500萬美金。

  內置圖片 3

經費有了著落,讓我們回到後門的入口處。
這張照片並不出色,選它放在這裡,是看一看建築物的綠、和環境的綠。
從停車場進入夾在樹叢中的小路,約略走了三分鐘。
穿紅色制服的是中壢高中學音樂的同學,今日和我們結伴同行。幾近兩個世代的差距。

 內置圖片 4

建築物後方的造型。
入口,斜坡向上到二樓平台。
白色雕塑的夫婦推著嬰兒車,邁步向前,營造出絡繹於途的感覺。

 內置圖片 6

這是雕塑大師朱銘的作品,白彩人間系列之一。
「人間」,想像空間很大。任何情境都可納在「人間」項下。

內置圖片 7

穿過感恩檜木牆,上到二樓平台。遇見一桌「會議中」的人間系列。
陽台面對著淡水河的河海交會口。水面清晰可見。正是夕陽墜落的方向,淡水夕照,曾經是台灣八景之一。

內置圖片 8

平台上,遇到一群幼稚園小朋友的校外教學。
真是老青幼三代大匯集。童稚之音向我們問好。導覽方向一時岔了題。

內置圖片 11

內置圖片 1

回到雲門。
火災之後,新北市政府給雲門提出了幾個地點供選擇。
林懷民選擇了這裡。
原址是停用的中央廣播電台。舊建築十足軍人風格。沒有設計,方方的,天花板挑高,牆很厚,沒有柱子,反而充滿了排練場感。
四周都是公園綠地。位置又高,又面對著淡水河口。很理想。

接著,選擇建築師。林懷民中意黃聲遠。
標準的黃聲遠作風之一:「建築物不是給人參觀的,建築物是給人使用的。」
動手設計之前,先要了解誰在使用?使用者要什麼。
所以黃聲遠和舞團共同生活了近一年。舞團出去巡演,他也跟著去。
他發現舞者缺少陽光、缺少空氣。因為排練都是關在密閉的空間裡,盡量隔絕一切干擾。
他自己在宜蘭的工作室位於「田中央」(也正是他工作室的名稱),下班的時候,光是關窗就要關上十分鐘。
所以,新建雲門,第一個特點,要有有大窗、有陽光的排練場。

第二個特點,原有的中央電視台屬歷史建物,不能拆,不能改建,只能維護。
新蓋的部份一定要能和舊房子連接(與環境連接正是黃聲遠的作風之二,上封信已介紹),新舊需協調。
先看一下新舊怎麼協調。
這是建築物的正面,上部是透明玻璃,曲線,加三角形,下部是方正呆板的古董水泥。
建築師對舊房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努力刷洗外牆。
四周都是高地,只有這一個角度可以看見舊房子的全貌。前方種樹。可以想像樹長大之後的遮掩。牆腳種的是攀沿植物,綠意順牆往上爬,有可能長成一面綠牆。
雲門今年四月才完工,現在是十一月,中間還被颱風掃過。慢慢來,假以時日,看看將來如何改變。
舊房子的右側門楣上,還看見「莊敬自強」四個字。
這四個字的上方,是「會議中」那幾個人間代表。未親臨現場的同學朋友們可以有個整體的方向感。
這四個字的下方,那扇對開、木色的半截玻璃門,應是我們經驗裡非常熟悉的部隊形式。

 內置圖片 2

回憶一下當年。

內置圖片 3

內置圖片 4

建築物正面。
稍稍側過一點,換一個角度看看。搭配前景綠地,舊房子有著沈入地下的感覺,一點都不顯眼。
兒童在草地上奔跑嬉戲,給建築物添色。
也正是林懷民對新劇場的定位:「希望也是民眾休憩的空間」。
其實政府撥給林懷民的土地,有1.5公頃,他、和黃聲遠(兩人想必理念相同)都考慮到:旁邊是1886年劉銘傳建的滬尾砲台,和另一邊,台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也近一百年。
雲門不要搶戲,不要巨大、不要突出,屋型也好、顏色也好,都要悄悄的溶在其中。盡量多留出廣大的綠地給民眾使用。
結論,雲門劇場的建物,只用了20%的土地。

內置圖片 4

黃聲遠花了五年的時間設計,改了又改,改了幾百次(不斷修改也是黃聲遠的特色之一)。
實際開工又花了二年半。一共用去近七年半。
2008 年初失火,2015 年的四月完工,雲門才真正有了一個家。

回到二樓平面,看看新蓋的部份。
整圈環繞著淺綠色的玻璃大窗。支撐的結構鋼架也漆成深綠色。更誇張的,為求融入環境的綠色,屋頂還採用了青銅的材質。
據導覽者說明,青銅的延展性是一個重要考慮。方可鑄造出流線的造型,來緩和底部硬梆梆的直角建築物。
再者,青銅的顏色會隨著時間一直改變。剛開幕的時候,屋頂是帶著粉綠的白色,經過幾個月,現在漸漸出現了一些淺淺的黑色。
若是慢慢轉成墨綠,應可完全溶入周遭樹林之中。
我好奇的請問,將來會不會生鏽呢?(長滿銅綠,搞不好開始漏水。這一句是我心裡想的,沒敢烏鴉嘴)
導覽者回答的真是「奧妙」,她說,「嗯,將來會有歲月侵蝕的痕跡。」
等於沒回答。



內置圖片 1 

同一個角度。鏡頭退後一步,讓寬度幾乎和建物相等的木頭階梯,完整呈現。
青銅屋頂,說不出是什麼形狀。「雲門」的家嘛!說它是一朵雲應該是錯不了。舞者的裙擺也合理。網上有很多聯想,荷花,菇,太空船,帽子.....
有一點是確實的,可觀賞夕照的那一面,當然是西面,當然會西晒,所以屋頂像遮陽帽的帽沿,努力向外伸出,是很實務的遮陽功用。
從階梯的側邊看一看。好像是一層木製的皮膚、或木頭地毯,包覆住底下的一切。

內置圖片 2

底下除了中央電台的老房子,還有這一個厚壁、堡壘式的圓屋。
所有會震動的機具,冷氣機,發電機.....全都集中在這裡。獨立。被隔離。
排練也好、劇場演出也好,都不能受到震動的影響。

內置圖片 3

從莊敬自強門,進室內去參觀。
舊房子外觀有攀沿植物那一面牆的裡面,是一個小排練室。排練室面向我們走動的廊道,都拉上了窗簾。
不好意思,從窗簾縫裡偷看了一下。裡面有舞者在打坐。

小排練室(照片取自雲門官方網站),想必是前述「牆很厚、挑高、沒有柱子」的房間改建。

內置圖片 3

室內,大致上半邊是道具、服裝、舞者生活需用的空間。另半邊則歸行政需用。
細節不一一介紹。

走廊一角
內置圖片 7

道具間、服裝間的迴廊

內置圖片 8

最重要的當然是大排演場地,也可以作為表演的大舞台。
當天舞台外借,已經搭建好、將要上演的舞台劇「台南人」的佈景,以至於看不出舞台的原貌。
舞台的大小,和真實演出時的舞台相同。
(以前雲門的排練室較小。排演好,等到正式登台,發現劇院舞臺大了許多,不但會造成演出者心理的緊張,空間角度也不易抓穩。)

座位不多。俗氣點說,一場表演賣不了幾張票,不容易賺錢啦!但是觀眾和表演者的關係親密,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
劇場椅子可以調整、搬移,切合各種需求。
最精采的部份,是黃聲遠說的:「要有有大窗、有陽光的排練場。」
窗子和陽光在哪裡?

內置圖片 9

舞臺佈景拆掉,露出有陽光的的排練場。
背後是淡水高爾夫球場的青青草地。(雲門網站 download
雲門開幕首演的第一場,我幾個朋友搶到票,在這個劇場上看「雲門2」演出舞蹈:「春鬥2015」。
演完之後,緩緩拉開舞臺後面的窗簾,露出這一片青草地,據說,頓時全場發出尖叫,High 到不行。
我們今日不巧,只能看看圖片想像一下。

內置圖片 5

但我們有其他節目。
同行的中壢高中同學,現場來個快閃演奏。
演奏的曲目是「梁祝」中間的一段,胡琴和小提琴合奏,是他們自己編的曲。
贏得熱烈掌聲。

內置圖片 1

內置圖片 2

我們今日預約的行程是「劇場導覽」+「說舞」,二段。
說舞,是在小小的演講廳,簡單說明雲門的舞作,按創作時序,說一段,放一段影片。
勾起歷來觀賞雲門舞作的回憶。
(演講內容,省略。)
演講廳現場 Kevin拍攝)

內置圖片 3

聽完演講已經12:40,遠遠超過餐廳預約的12:00
餐廳在劇場建築的外面。
再回到木頭階梯上。換一個角度,從階梯上往下看。
左前方角落,不起眼的小小建物,即位於荷花池上的「花語餐廳」。

內置圖片 2

階梯上的小朋友太可愛了,再放一張。

內置圖片 6

餐廳是透明的綠色玻璃圍成。今日陰曆初二,門口放著擺了供品的拜拜小桌。
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荷花池中的舞者雕像。
看這撒開的裙擺,那一定是羅曼菲的經典表演「輓歌」。

我自己認為那是雲門最好的一個作品。不會忘記。經過多少年都記得每一個細節。
林懷民為抗議六四天安門事件而作。
一開始,舞者站在舞台中央。有一個像是壞掉的收音機發出的聲音,雜音很大,聽不太清楚的感覺,聲音又很遠,只模模糊糊的說了一句話:「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
然後響起李斯特的鋼琴,「葬禮進行曲」。舞者就開始旋轉,轉的很快,一直轉個不停,強烈到有種搥胸頓足的感覺。
一直轉,一直轉,有時候仰頭向天,像是呼喊,有時低頭胸部內縮,像是痛苦不堪,旋轉了很久很久很久。
感受到的激動和緊張,難以形容。更擔心她停下來時「千萬別摔跤啊!」。
結果,表演完她竟能正對觀眾,站的直直的。停了一會兒,慢慢鞠躬。
大家都站起來鼓掌,回報她,也是一直鼓掌一直鼓掌一直鼓掌。周圍的人都跟我一樣,毫不掩飾的掉眼淚。
隔了幾年(忘記多久)她似又表演過一次。可能技巧真的是太難了,「後遂無問津者」。

(我在網上找不到「輓歌」的表演,只好附一段李斯特「巡禮之年」III-6~葬禮進行曲,感受一下那氣氛。)

內置圖片 4

這件雕塑是銅製品,又厚又重的材質,卻能表現出旋轉的輕盈和動感。
名為「旋的冥想」,副標題:「紀念羅曼菲」。
成功的作品。

內置圖片 5

太囉嗦了一點,終於要去吃飯了。
說是簡餐,一點也不簡,一份套餐裡有一籠小籠包(或蒸餃),兩個蟹殼黃,小菜,一個用掛包做的漢堡,一杯熱茶。
茶又特別好(經營者是一間茶莊和一位前鼎泰豐師父的合作),大家都去續上熱水帶著走。

內置圖片 6

吃完就太飽了。飯後在庭院裡散步。
餐廳旁邊竟有一個防空洞。這一定是中央廣播電台的遺跡。

內置圖片 3

這一棟也是。改建成洗手間。
內置圖片 4

洗手間外觀不稀奇,裡面的洗手池子稀奇。
還有一棟舊建築改建成「大樹書房」,咖啡屋。漏掉沒有拍照。

內置圖片 5

最怵目驚心的是這烈火燒過的貨櫃屋。
雲門過去16年,在淡水河對岸的八里觀音山腳下的排練場,用貨櫃作為室內隔間。
2008 大火,劫後倖存的貨櫃、和排練場鋼樑的 H 型鋼條,留下來作為八里歲月的見證。
紀念貨櫃安置的方位,正對著淡水河對岸雲門的舊家。
內置圖片 6

舊家的樹也被火烤傷,隔了兩年,又發出新芽的菩提樹,和林懷民母親種的一棵梅樹也都移植過來。
林懷民又在庭院裡種了200 棵樹,特別選擇不同的樹種,希望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景觀。
現在這時候,只有殘荷,和殘蒜香藤,盛開的只剩荷花池裡幾株睡蓮,以及苦楝樹結的金黃小果。

苦楝果
內置圖片 7

原路出園,又經過一座座朱銘的人間。
朱銘的雕塑,可能不是常設於此。雲門開幕那一陣子,還有朱銘的降落傘從空而降。
今日參觀,降落傘已經不見。

把握時機,看一場朱銘的「人間特展」。
這討論激烈的一桌,六個人神色各異,看看各別的表情,就知道他是誰,他要什麼。
非常熟悉,非常親切,正是自己經過的那無數個會議。終結併入「人間」一景。

內置圖片 9

夫妻
內置圖片 8

內置圖片 9

內置圖片 10

再看一眼黃聲遠的作品,和朱銘的結合。
內置圖片 11

怕遺忘,急急想寫下,竟寫了一個禮拜。後續的砲台和漁人碼頭、落日夕照還沒寫呢,累啊!

林懷民曾說,這新家是大家的家,歡迎藝術團體借用場地,歡迎民眾去遊玩,等等。
有三種導覽的方式可以選擇,想去的同學請看這裡。

延伸閱讀:
如果對雲門、對舞蹈、對成就一樁事業、對光鮮表面背後的艱辛、或對「人間」有興趣的話,推薦延伸閱讀下面這兩本書:
    「高處亮眼」,一些關於他自己的經歷、創作歷程,和舞蹈的知識
    「跟著雲門去流浪」,到國外表演的種種行腳,和國外的看到種種細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