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她從小很沒自信


她從小很沒自信,總覺得自己不漂亮、覺得自己不特別會讀書、不特別聰明、不懂得討人喜歡…,在她的心中有好多好多的「覺得」,就這樣過了一個有點彆扭的青春期。等她回過神來,她已經在法國開始了離鄉背井的歲月,嫁了不像該嫁的人,又解散了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姻緣,但她只記得父親這句話:「即使跌倒了,爬起來時也不要忘記順手抓一把沙」。

她,是金石堂書店創辦人周塗樹的女兒、也是金石堂旗下瑪德蓮書店咖啡餐廳的負責人,周品慧。
 
周品慧在35歲時,與大她16歲的法國工程師結婚,39歲懷了女兒Emma,在巴黎住了38年,這些特殊的人生經驗,讓周品慧在《巴黎上車,臺北到站》這本書中,暢談台法/東西兩種文化衝擊出的情節。

● 法國小兒科醫師教她的事:

周品慧說起Emma出生後,身為高齡產婦及東方媽媽的她,遇上了法國小兒科醫師的種種衝擊。曾有一次,Emma要當花童當天卻發高燒至四十度,眼看中午婚宴在即,周品慧急如熱鍋上螞蟻,一方面煩惱新人臨時要上哪找替補花童,一方面又擔心女兒的身體狀況,馬上打給醫生。周品慧書中描述:
「小孩現在精神好不好?」醫師問我。
「還不錯!」不知是否高興著要當花童,女兒即便發著高燒,看來還是頗有精神。
「那就讓她去啊!」電話那頭傳來他依舊一派輕鬆的聲音。
「啊?她發燒到四十度耶!」我有點不可置信。
「我寧願一個孩子發燒四十度,精神還很好,也不要看到三十八度,精神不濟的孩子,去去去!好好的玩,別擔心!」
周品慧說,「這位醫生總是告訴我們,嬰兒出生沒兩天,大家都可以抱,沒有人需要戴口罩;小孩可以在地上爬;未滿月就可以推出去散步,而且是每一天;在家裏,掉在地上的食物,撿起來,擦一擦,還是可以入嘴,只要家裏有固定打掃!父母實在不需要那麼擔心,真的!」

● 法國服務業教她的事:

周品慧說,在台灣,服務生為客人上菜時,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向服務生道謝的習慣,在法國,服務生是值得尊重的工作(其實任何工作都是),當他為你服務,等於是在幫你做一件事,雖然是你付錢,但並不表示你是老大,法國人會向服務生感謝他的幫忙,也是在教導孩子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禮貌。
 
周品慧初到法國時,有時趕時間,忘了跟店員先道聲法文的日安,劈頭就問:「你們有沒有賣xx?」但那些法國店員此時不會回答,只會先等到你打了招呼,或者他們會特別說「日安,太太。」然後等人也問安後,你得再問一遍,店員才會回答顧客的問題。有了幾次經驗,周品慧說,自己也被教會了養成先問好、再問事的習慣。這是基本的禮貌,即便你是花錢的大爺也不能免去這道程式。

● 法國女兒教她的事:

「法國式人生的幸福不是在告訴孩子世界有多完美,人一生下來就有多幸福,他們更趨向探討不完美、苦難等人性層面議題,從映照出的不完美,感受生活,如何面對人生各種難題和糾結,然後從中領悟某些事或某些人存在的價值。重要的其實不是結果,而是活著的過程,也許在歷經苦難中因為一點點的溫暖,所得到的片刻幸福就是值得了。能活出生命意義,方能體悟何謂真正的幸福。」
 
周品慧說,她與女兒Emma,各自包容對方、珍惜老天給的緣分,沒有佔有,不求天長地久,在一起的時候各自做自己的事,也會一起玩、一起喝酒;會吵架、也會冷戰,分處異地也不會天天聯絡,偶爾想起來,就打個電話聊聊,母女好像有默契似的,儘量不要互相牽絆。「我們希望自己是對方的禮物,而不是包袱」。

對周品慧來說,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相信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之下,也不會毫無所獲,「過活」這件事才是重點。周品慧強調,《巴黎上車,臺北到站》的種種陳述,是她多年來的經歷與想法,她無意吹捧法國文化,因此「如果覺得好用,就請試試;如果不認同,也很正常」,因為「人生,本來就是這麼多樣,才精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