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台灣好多奎斯林


台灣好多奎斯林
◎ 李濠仲

一九四○年四月十五日英國泰晤士報以「到處都是奎斯林」(Quislings everywhere)作社論標題。日後字典對Quisling的解釋是「如傀儡一般,協助敵人占領自己國家的叛徒」,簡稱賣國賊。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挪威扶植傀儡政府,奎斯林正是主動臣服其下的挪威政客,他的名字Quisling因此成為英文裡「賣國賊」的通稱,不僅自己遺臭萬年,也成為挪威人心中的痛。

奎斯林相貌堂堂,具政治抱負,自稱挪威人,心裡想的卻是「大日爾曼主義」,真正認同的是德國;他熱中選舉,組織政黨,骨子裡卻是反民主先鋒;他的中心思想是大融合,什麼都要大一統,就是不能有「獨」的成分,卻又毫不掩飾自己的「獨裁」,標準菁英政客,認為自己天生就是要來治理人民,只要跟著他走就對了。

當希特勒還在為要不要出兵挪威猶豫不決時,奎斯林自動請纓願和德軍裡應外合,條件是確保他取得挪威總理寶座。奎斯林於是成了德國入侵自己國家的臨門一腳。

在德軍當後盾下,奎斯林不僅迫使挪威國王流亡海外,繼之重組員警系統,以逮捕自己同胞為能事,鎮壓所有抗議活動;也不忘清算前朝,把當初反對他的大法官、主教、政敵一一軟禁。

奎斯林靠著對納粹卑躬屈膝當上挪威總理,但在德國高壓統治下,這個總理猶如「特首」、「區長」,他自覺風光,挪威人則深以為恥。希特勒不是笨蛋,他當然知道奎斯林在挪威國內聲望極低,因此利用他完成階段性任務後,一個星期立刻請他走人。奎斯林的總理夢短暫而荒謬,並把自身的鬧劇變成國家的悲劇。

納粹垮臺,奎斯林遭逮,仍辯稱當時德國崛起是沛然莫之能禦的大勢,他所作所為是為了避免挪威被邊緣化,出發點是挪威。挪威人聽不進他胡扯一通,終以槍決伺候奎斯林終其一生回報給自己國家的,就是他的名字成了挪威文字裡最不名譽的名詞。

台灣今天很多政客朝思暮想著自己的歷史地位,方式是絡繹不絕向中國輸誠,一不小心可能就走上奎斯林那條路了

(作者為前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