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執導《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見證苦難神學
| |
|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探討信仰的電影。(圖片提供/福斯電影公司)
當苦難發生時,人們的反應是甚麼?抱怨、痛哭、喪志、無助…還有很多的「為什麼」,甚至覺得自己根本撐不下去…但是,當你看完奧斯卡金獎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體悟!
(圖片提供/福斯電影公司)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一位16歲的印度少年PI,他的父親在當地擁有一間動物園,因此從小熟知動物心理學;對於宗教也有相當豐富的知識,更在特殊機緣巧合下,同時擁有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種信仰。
後來,他們全家連同部分動物準備移民至加拿大,卻在海上遭遇暴風船難,倖存的就只有一頭鬣狗、一隻猩猩、一匹受傷的斑馬和一隻450磅重的孟加拉虎理查派克,全擠在一艘小救生船上。在弱肉強食下,孟加拉虎吃完其他動物後,便開始打PI的主意。
一艘孤單小船,一個落難少年,加上一隻「虎」視眈眈的理查派克,在南太平洋的海上,展開長達227天的漂流,兩者如何和平共處並生存下來,成了最艱難的習題…
改編自加拿大知名得獎小說 講述上帝真實存在的故事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同名中文小說。(圖片提供/皇冠文化集團)
這部電影,由李安導演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楊˙馬泰爾(Yann Martel)的魔幻現實主義同名小說《Life of Pi》,熱賣突破700萬冊,曾榮獲英國曼布克獎、德國圖書大獎等6項國際大獎。
馬泰爾是外交官之子,1963年出生於西班牙,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從事過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包括植樹工、洗碗工、警衛等。27歲開始以寫作為生,曾兩度造訪印度想要寫作,結果旅費用盡,幾乎無以為繼。
直到有一天來到孟買附近的一個小鎮,忽然文思泉湧、欲罷不能,他甚至花了6個月的時間造訪印度南部所有的動物園,深入了解當地生活,隨後回到加拿大,開始鑽研各宗教教義,《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也逐漸成形。
在作者馬泰爾筆下的PI,生動演譯人類應有對生命的尊重和愛、對夥伴的忠義和信任、困境中的信念和堅持,並且讓人相信上帝真實存在,正如馬泰爾的寫作目的:「把信仰推向極致,直至人被迫超越了宗教。」當中所蘊含的真理,才是最令人讚嘆之處。
李安導演首部3D鉅作 獲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唯美3D特效,被國際媒體評為新里程碑。(圖片提供/福斯電影公司)
導演李安的首部3D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耗時近4年才籌備拍攝完成,極致的文學想像、壯闊的視覺奇觀、細膩的3D特效,就連同樣曾為3D電影樹立典範的好萊塢金獎導演詹姆士柯麥隆都表示,這部電影將3D效果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可能更好了!」並讚揚其為「不朽的鉅作」,鼓勵影迷「一定要眼見為憑」。
電影試片時也獲國際媒體好評,紐約時報稱讚是數位電影的偉大成就之一;洛杉磯時報評論該片超越3D電影刻板印象,創下新里程碑;時代雜誌也推崇是下一個「阿凡達」,創造視覺奇蹟。
電影拍攝的主要場景,都是在台灣完成。(圖片提供/福斯電影公司)
李安表示,這部電影在台灣拍攝長達9個月時間,才發現台灣什麼都有。他感謝台灣在軟硬體各方面的支持,讓他能帶著百多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工作團隊在全台各地跑,包括片中主場景,是在台中水湳機場打造的片廠完成的,船的用具是在高雄做成的,「少年PI不在台灣,拍不出來」。
電影於上周上映後,在台灣、印度、香港和大陸四地開出紅盤,台灣衝出6500萬票房收入,登上週末票房冠軍;在印度上映第一個週末,票房進帳約新台幣1億183萬元。從媒體、影評人到一般觀眾,佳評如潮,更被大陸網友喻為「零差評」電影。
感恩節期首選電影 再思苦難意義
對於基督徒弟兄姊妹而言,觀看電影的過程,很容易會聯想到《聖經》約伯記中的苦難神學,誠如少年PI在大風暴中,失去了家人和一切,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帶領觀眾思考:「人為什麼活著?人又為什麼而活著?」
若拿掉那些炫目的3D特效,這是一部再「信仰」不過的電影,「只要你信,上帝就存在!」苦難的發生,很多時候不是人所想像的充滿咒詛,反而是激發人活下去的力量。
如同電影中最後存活的一人一虎,必須在漫長的海上漂流過程中找到和平共存之道。直到撐過227天獲救後,才恍然大悟,若沒有老虎所帶來的刺激、互動與陪伴,可能早就喪失求生意志;原本可能威脅生命的猛獸,是上帝賜予他活下去的「恩賜」。
這部驚人又感人的電影,非常適合感恩節期觀看,尤其是在現今經濟動盪、人心不安、天災頻仍的時候,可以帶出更多的省思:「苦難過後,會讓人更懂得如何向苦難『致敬』!」
|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李安執導《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見證苦難神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