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心臟
請把手放在胸口,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再把手放到可按到脈搏處,靜靜感受一下……那些脈動,是你活著的標記!為你創造這些脈動的,是你的心臟!在你一生中的每個寒暑、每個日夜分秒,心臟都毫不停歇地為你工作。若你能活到統計數字上的平均年齡,你的心臟將已為你跳動了三十億次。
現在,請你花一點點時間,仔細思索一下一個事實:就在你閱讀上面那段文字時,已經有一個美國人的心血管被完全堵塞,血流因此被阻斷,導致組織與細胞快速死亡。這個過程當然有個較廣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心臟病發作」!等你看完這一頁的時候,又會有四個美國人心臟病發,還有另外四個人會中風或是心臟衰竭。而在接下來的二十四小時裡,又將有三千個美國人會心臟病發,相當於二○○一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所造成的罹難人數。
◎大家都一樣
心臟,是生命的關鍵,然而在美國,它也常是造成死亡的關鍵。估計有40%的美國人,都將死於心臟或是循環系統功能失調,死亡人數遠超過其他任何的損害或病痛―包括癌症!近一百年來,美國的第一大死因幾乎都是由心臟病拔得頭籌,這個致命疾病沒有性別或種族的差別,所有人都籠罩在它的陰影中。如果你去問女性朋友,對女人而言,究竟是心臟病的威脅較大,還是乳癌的陰影較大?許多人絕對會回答是乳癌,但是她們錯了!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是乳癌的八倍!我們甚至可以說,「最美國」的運動是棒球,「最美國」的點心是蘋果派,而「最美國」的病,非心臟病莫屬!
一九五○年,茱蒂.哈樂黛(Judy Holliday)躍上銀幕,班恩.侯根(Ben Hogan)稱霸高爾夫球界,而音樂劇《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贏得了東尼獎。同年六月二十五日,北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入侵南韓,所幸美國政府能及時反應―杜魯門總統火速派軍進駐,發動陸空攻勢,嚇阻北韓軍隊。三年後,即一九五三年七月,南北韓正式簽訂停火協議,韓戰正式結束。在這段期間,共計有三萬名以上的美軍捐軀。韓戰結束之時,《美國醫學會期刊》報導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科學調查。軍隊的醫學研究人員檢驗了三百名於韓戰捐軀的男性軍人的心臟,這些軍人平均年齡為二十二歲,先前從未被診斷出有心臟病,然而在解剖他們的心臟時,研究者卻發現他們患病的證據非常驚人,且病例數奇高―研究者所檢驗的心臟,有77.3%都顯示了罹患心臟病的明確證據。
77.3%這個數字真讓人目瞪口呆!數字出現時,大家仍對這個頭號死因不甚了解,而這份研究清楚指出,心臟病會一輩子發展,每個人都有罹患的可能!這些軍人可不是懶洋洋的沙發馬鈴薯,而是處於青春年華的巔峰狀態。從那時候起,其他研究也陸續確認心臟病的確相當頻繁地出現在美國年輕人的身上。
◎心臟病解密
話說回來,心臟病到底是什麼呢?大體來說,形成心臟病的構成要素之一,就是硬塊斑(plaque)。硬塊斑是一層油油的蛋白質、脂肪(包括膽固醇)、免疫系統細胞,以及其他累積在冠狀動脈內壁的物質。我曾聽一名外科醫生說過,如果你用手抹過覆蓋了硬塊斑的動脈,感覺就好像是抹過一塊熱熱的起士蛋糕一樣。如果你的冠狀動脈堆起了硬塊斑,那就表示你已經罹患了某種程度的心臟病。以韓戰軍人的解剖報告來說,每二十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動脈硬塊斑的累積程度,嚴重到90%的動脈都阻塞了。這就好像花園裡的水管糾結了,只能靠著細細的水流來澆灌乾枯的花園一樣。
那麼,這些軍人怎麼沒有心臟病發作呢?動脈只剩下10%暢通,怎麼會夠用呢?其實,如果動脈內壁的硬塊斑是經過好幾年慢慢累積的,那麼血流就有時間慢慢調整。我們可以把流過動脈的血液想像成洶湧的河川,如果你每天在河邊堆幾個石頭,堆了好幾年,就像硬塊斑在血管壁慢慢累積,如此水流將會另外找路,形成小支流或小隧道,或許也會再匯聚成一條新河道,然後流向目的地。這些穿梭在附近或鑽過石頭的小通道,就叫作「支系」。我們的心臟也一樣,如果硬塊斑是經過好幾年慢慢累積而成,那麼血流就有時間可以發展支系,血液也依然能流經心臟。然而,一旦硬塊斑累積過多,就會導致血流嚴重受阻,這時你的胸口將會疼痛難耐,這就是心絞痛。不過,這種慢慢累積的硬塊斑,很少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那麼,究竟是什麼才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呢?其實,那些累積得不那麼嚴重、阻塞不到50%動脈的硬塊斑,反倒常常是導致心臟病發的主因。事實上,所有的硬塊斑外頭,都包覆有一層薄膜狀細胞(Cap),能夠把硬塊斑的中心與血流分開。然而,在這些危險的硬塊斑裡面,這層薄膜狀細胞卻異常地薄而且脆弱,當血液衝過時,就會對它們造成侵蝕,甚至使之破裂。一旦這層薄膜狀細胞破裂了,硬塊斑的主要內容物就會與血液混合,之後,破裂處附近的血液就會開始凝塊,凝結會不斷增加,也會很快地堵住整條動脈。
動脈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被堵住,血流旁支來不及發展,流經破裂處的血液就會因此大幅降低,心肌也無法獲得所需之氧氣,進而導致心肌細胞開始死亡,心臟的幫浦機制也逐漸失效。此時,患者可能感到胸口極為疼痛,上至頸部下顎、下至手臂也可能產生劇痛,總之,病患這時已經面臨死亡大關。在美國,每年有一百一十萬人心臟病發的過程都是如此,而每三個心臟病發的患者中,就有一名會死亡。
最致命的其實是中低程度的硬塊斑累積,也就是阻塞不到50%動脈的硬塊斑,那麼,我們該怎麼預測心臟病發的時間呢?不幸的是,現有技術尚不足以做到這點。我們無法得知哪個硬塊斑會破裂、什麼時候破裂,或嚴重程度如何。不過,我們卻能確切知道罹患心臟病的相對風險。過去奪走許多壯年人性命的心臟病,曾經非常神祕,但是許多科學研究已經一步步解開其中的謎團。在這些科學研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佛明漢心臟研究計畫」(Framingham Heart Study)!
◎佛明漢心臟病研究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國家心臟研究所在經費有限、任務艱鉅的情況下成立。那時的科學家們已知道,不健康的心臟動脈內的那層硬塊斑,是由膽固醇、磷脂及脂肪酸所構成,但卻不知造成這種損害的起因、過程,以及導致心臟病發作的確切原因。為了尋找答案,心臟研究所決定以數年的時間,追蹤一個地區的人口,並詳細記錄人口中每個人的病歷,看看哪些人會罹患心臟病,哪些人不會,而科學研究者選擇了麻薩諸塞州的佛明漢市。一九四八年,這座城市裡有五千多名的男女市民,願意擔任科學家針筒下的研究對象,讓大家能更了解心臟病。
這些科學家們並沒有辜負這些自願者,我們確實從研究中得到了許多資訊。佛明漢心臟研究觀察了哪些人罹患心臟病、哪些人又不會罹患,並且比較其病歷,終於了解到,心臟病的風險因子包括膽固醇、血壓、身體活動量、吸菸與肥胖。許多年來,醫師們都以佛明漢的預測模式,來分辨哪些人容易罹患心臟病,哪些人不會。該研究已衍生出一千篇以上的科學研究報告,至今已研究四個世代的佛明漢市民。
佛明漢研究計畫中,最珍貴耀眼的成果就是發現了血膽固醇。一九六一年,研究者提出非常有說服力的說法,指出血膽固醇高與心臟病間的相關性很大。例如男性的血膽固醇濃度「若每公合超過二百二十四毫克,那麼這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是每公合低於二百一十毫克者的三倍以上!」血膽固醇濃度是否能預測心臟病,原本眾說紛紜,但這時答案塵埃落定了―膽固醇濃度確實會帶來差異!而同一份報告也證明,高血壓是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國家心臟研究所在經費有限、任務艱鉅的情況下成立。那時的科學家們已知道,不健康的心臟動脈內的那層硬塊斑,是由膽固醇、磷脂及脂肪酸所構成,但卻不知造成這種損害的起因、過程,以及導致心臟病發作的確切原因。為了尋找答案,心臟研究所決定以數年的時間,追蹤一個地區的人口,並詳細記錄人口中每個人的病歷,看看哪些人會罹患心臟病,哪些人不會,而科學研究者選擇了麻薩諸塞州的佛明漢市。一九四八年,這座城市裡有五千多名的男女市民,願意擔任科學家針筒下的研究對象,讓大家能更了解心臟病。
這些科學家們並沒有辜負這些自願者,我們確實從研究中得到了許多資訊。佛明漢心臟研究觀察了哪些人罹患心臟病、哪些人又不會罹患,並且比較其病歷,終於了解到,心臟病的風險因子包括膽固醇、血壓、身體活動量、吸菸與肥胖。許多年來,醫師們都以佛明漢的預測模式,來分辨哪些人容易罹患心臟病,哪些人不會。該研究已衍生出一千篇以上的科學研究報告,至今已研究四個世代的佛明漢市民。
佛明漢研究計畫中,最珍貴耀眼的成果就是發現了血膽固醇。一九六一年,研究者提出非常有說服力的說法,指出血膽固醇高與心臟病間的相關性很大。例如男性的血膽固醇濃度「若每公合超過二百二十四毫克,那麼這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將是每公合低於二百一十毫克者的三倍以上!」血膽固醇濃度是否能預測心臟病,原本眾說紛紜,但這時答案塵埃落定了―膽固醇濃度確實會帶來差異!而同一份報告也證明,高血壓是心臟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摘自"救命飲食" (The China Stu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