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4月04日訊】全球視角,搶先聚焦,歡迎收看新唐人大視野【冷戰觀察室】。
今天焦點:全球「去美元化」戰線悄然形成?專家曝三大考量;美元被撼動?數據來回答;人民幣國際化買得來人民幸福?
最近多家媒體報導,以美元為基礎的全球貨幣秩序遭受挑戰,去美元化趨勢加速擴散。相關報導還列擧了一些事實來佐證,例如:中共國企中海油與法國巨頭道達爾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中國首筆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成交量大約6.5萬噸,天然氣資源來自阿聯酋。
還有,近日沙特阿拉伯內閣批准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決定。日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經與沙特的國家銀行達成首筆人民幣貸款合作;中國和巴西也敲定了以兩國貨幣直接進行貿易結算的協議;而東盟十國財長和央行也已開會討論,如何減少對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的依賴。
當然,還是中俄「去美元化」最為積極,今年2月時,俄羅斯的人民幣交易額首次超過美元,市占率逼近40%。
這些國家為什麽換成人民幣結算?
這些國家為什麽要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與北京的一些貿易為什麽換成人民幣結算?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對本台分析說,這其中有好幾個方面的考量。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從去年一直到現在,美國是為了抗通膨,現在是把利率提升,美元的幣值在不斷地上升。這時候握有美元,當然比當時貶值的那段時間好很多。可是自從俄羅斯跟烏克蘭戰爭發生之後,俄羅斯面臨美國的SWIFT制裁。
「中國(中共)看到俄羅斯的這種教訓,在美國經濟制裁或金融制裁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生。所以這段時間,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國際化正在被推動,要降低它在金融上面臨的可能的一個制裁。所以這是一個安全上的布局。這有好幾個條件存在。
「第一,中國主要是能源的進口大國,如果用美元計價的時候,對它的負擔是很重的。第二個,剛才講的烏俄戰爭裡面,人民幣國際化對它的安全布局是有利的,這是一個考量重點。第三個,是『一帶一路』的推動,比方說『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裡面,借那麼多美元,本來就經濟不好了,已經還不起美元債了,現在美元再升值的時候更還不起。所以說,這時候的改變,用人民幣計價的一個借貸也是有利的。」
「去美元化」戰線形成?專家:可預見的將來未看到大幅變化
大陸財聯社報導說,如果把有意落實或推行去美元化進程的經濟體都算上,從亞洲到非洲再到南美洲,一條全球「去美元化」的戰線正在悄然形成,其中,金磚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正成為這一演變進程的核心,中東、東南亞的眾多新興經濟體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不過,專家對此説法並不認同。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表示,近年來美元的地位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在實務上來講,我們並沒有看到美元它的價值、它的流動性,在最近、或者可預見的將來有大幅的變化。
「2019年的1月,全世界前五大交易支付的貨幣,美元45.02%,歐元34.5%,英鎊4.1%,日元4.1%,加拿大幣2.2%,中國人民幣占全世界交易金額的比例是1.2%。中國的貨幣是排不上全世界五大交易的貨幣。到2023年1月、4年之後,美元比重是45.4%,歐元是33.3%,英鎊是4.5%,日元是4.3%,加幣是2.2%,這是前五大貨幣,沒變。人民幣1.3%。基本上美元、歐元、英鎊、日幣和加拿大幣,這前五大貨幣已經超過90%了。
「歐元和美元這兩大貨幣來講,它就已經將近80%了。怎麽可能悄然去美元化?第二個,從常理來講,為什麽美元和歐元可以成為國際主要金融貨幣?因為它有好的債信,比較強的債信,基本上沒有辦法被他們的中央銀行所操控,它的價值是完全自由浮動的。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的,不是人為干預的。這兩個條件,人民幣可能都還沒有達成。」
媒體關於去美元化的報導也引發了大陸網民的熱議,有的說,「人民幣要取而代之了,大東方領導世界」,但也有人提醒,「別忘了,美元是和黃金掛鉤的」。對於人民幣能否取代美元,兩位專家也表達了看法。
人民幣取代美元的結論下得太快太早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沙特並不是中國最大的一個貿易夥伴,中國最大貿易夥伴還是美國,第二個巴西,巴西跟中國的貿易量,那根本排不上前15名的,它到底對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多大的助力,這也是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中法天然氣採購交易)畢竟只是一筆的交易,它並不是說主導以後中法國際交易都是用人民幣來結算。
「用這樣幾個例子來變成說去美元化、人民幣要取代美元的這個結論,未免下得太快太早了,看到一個影子就開槍了。因為貨幣本身是中央銀行發行的一個短期負債,我們撇開各國政治上的考量,因為貨幣可以視為一個廣義的發行證券,最後交易的金額、流動性和價值還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經濟的基本面,還有它的國際貿易的需求。
「美元它在國際上的地位,連歐洲這麼多國家要挑戰它都無法將它取代,長期以來,人民銀行也很努力地要進行國際化的作為,中國(中共)對外的『一帶一路』和成立亞投行,都是幫助人民幣國際化的具體作為。
「但是從數字上來看,以全世界國際貿易交易的清算貨幣的過去比重來看,沒有什麽太大變化的。經濟行為講到最後,還是要用經濟的基本面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靠喊口號、靠政策一時的做多,就可以達成目標。」
美元作為基價條件:交易和投資的貨幣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美元作為全世界一個基價或交易的貨幣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條件是它是一個投資貨幣。就是大家跟美國做生意的時候,如果說手上握有很多的美元,是可以用美元債,用美元當作一個交易的貨幣發行的一個存底。大部分的一個機制是如此。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全世界用貨幣當存底裡面,我印象沒錯的話,除了黃金之外,好像有60%是用美元,還有一定的比例是用歐元,還有日幣,還有英鎊。當然人民幣也是其中的一個。
「但是因為中國大陸現在到目前為止,資金的匯出跟匯入不是那麼自由,美元的話是在境內和境外裡面的話,都是互通的,所以美元當作一個投資貨幣它是穩定跟可靠,還是一個透明的。但是現在人民幣的話,就分成在岸人民幣跟離岸人民幣,似乎是切成兩個市場,這個主要就體現出它的一個投資上面的一個問題所在,一個制度上的一個問題。
「目前我看不出來有太多的一個條件,使它(美元)會被撼動。事實上,就算是被撼動,只是它的比重下降而已,但是可以說全世界用Swift來做這種機制裡面,大部分金融機構還是用Swift,這個是結算的一個機制。其它的貨幣裡面,目前看起來還沒有可以取代Swift的這個幣種。」
中共正面臨多重經濟挑戰
目前,中共正面臨多重經濟挑戰,包括:消費疲軟、失業率上升、房市低迷、企業缺乏信心、地方財政吃緊、人口危機等。兩會後,中共接連對外資喊話,並出台政策試圖安撫民營企業,挽救經濟。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認為,中共在兩會後的表現,凸顯中國面臨的困境,在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想用人民幣來取代美元,更是難上加難。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疫後各種風險,這個是全世界共同的一個現象,COVID19之後的各個國家都是大量的一個流動性,拯救經濟,那現在的話是通膨發生了,各個國家都是在用緊縮貨幣的方式來對抗通膨,但相對的話中國大陸大量的還是降低它的存款準備率也好,或者降低利率,還有透過各種融通,所以顯示出來是中國大陸現在經濟還是面臨到相當大的困難,尤其兩會裡面還是要解決它的一個青年失業的一個現象。
「所以這個經濟上面的困難凸顯出來的話,要用人民幣來取代美元,這個看起來還沒有太大的一些條件。
「看起來是習近平,或者他們的外交單位裡面,不斷在訪問各個國家裡面,是要推動它用人民幣去支付各種交易,是降低美元上面的影響力,我看得出來的只不過是這樣的努力。」
貨幣國際化真的那麽重要嗎?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則是問了一個很有啓發性的問題:貨幣國際化真的有那麽重要嗎?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邱萬鈞:「一個國家強大,其實不如是把人民照顧好比較重要。人民做得好,可能比國家強大來得更重要。美國憲法講維護人民追求幸福的自由,不是追求美國的強大。國家是不是真的強大,是在讓人民自由,讓人民發展,讓人民幸福。國家貨幣是不是變成國際貨幣,真的是這麼重要的事情嗎?」
「如果政府不能為人民創造幸福,那麼,政府就失去了存在的目的。」觀眾朋友,您知道這句話是誰説的嗎?這是1629年,不丹王國的法典中的名言。不丹的第4任國王旺楚克也認為,「國民幸福總值」GNH,遠比國內生產總額GDP更重要。所以不丹雖然不富裕,但被稱為「幸福國」,人民幸福開朗。這種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同的思考與啓發。
好的,今天的大視野【冷戰觀察室】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節目時間再見!
《新唐人大視野》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