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戳破了!「陸客洪流」對台讓利假相
2008年中台2國大幅開放觀光,正式開啟了前總統馬英九「親中」政策的新紀元。從早期每年數10萬陸客來台,到了2015年年底,締創史上新高的一年達340萬陸客。持續成長的陸客潮,受到雙方馬習政權,同表吹捧;場面為之歡聲雷動,並譽之為中台「和解」、「和睦」,新時代的降臨。
馬政權透過傳媒,以及馬英九本人大肆將陸客來台,宣揚為其任內重要政績,以致在地觀光產業雨後春筍般,蜂湧竄起,全力搶攻陸客觀光大餅;如今陸客洪流的風華不再,部份業者當年投資,形同付諸流水,難道馬先生不該為其「泡沫式」的陸客錯誤政策,成為眾矢之的?
台灣中研院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伊恩·羅文(Ian Rowen),7月25日於《中國政策研究所分析》(China Policy Institute:Analysis)網站,發表一篇專文,名為「中台和解式觀光的告終」(The end of China-Taiwan rapprochement tourism),內容指出,陸客洪流湧入台灣,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中台和解」,實為欺騙的錯謬解讀;事實上,它是種虛擬和睦的「姿態政治學」(gestural politics),目的為了獎賞,當年馬英九政權的「親中政策」,並增強中台經濟臍帶關係的深化依賴。
2012年11月即有相關報導指出,陸客來台的商機利益,多數由中國港資的同業聯盟 (cartels)一手包辦,其獲利多數流向境外,並沒有帶給台灣多大好處;其安全漏洞也始終存在著(如7月19日的火燒車事件,造成24名陸客身亡);其在觀光景點所造成的環境衝擊,也每每飽受在地人士抨擊。
「陸客洪流」馬習糟糕的政治牌
相當可笑的是,一片歡雷動的陸客浪潮,竟讓台灣以及美國研究學者,做出如下(過度樂觀)的臆想論斷:「在觀光交流脈絡底下的(中台)合作、政治互動,有助於修補彼此的負面關係;兩岸草根民眾的直接相逢,也將避免兩岸未來的可能衝突。」另一方面,我們這位喜歡交際的馬前總統,當然不會讓這個天賜的發言權良機,白白溜走;他在2015年5月間,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指出:過去7年來兩岸的觀光交流成就,遠遠超出我們原本計畫與想像規模。
對於「陸客洪流」鑼鼓喧天吹捧,其歡慶氣息,直到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以及同年11月間的縣市長5合1選舉,國民黨慘遭潰敗。學界才大夢初醒,出現180度轉彎論述,並指出其中的可能問題:中台(對立)政權達到史上「高度和解」,雙方卻欠缺對觀光人潮,進行限制。言下之意隱含,陸客人潮洶湧,引發台灣社會民怨反感。
相應於2015年的陸客洪流,中共當局在2016年5月、6月,各削減3成來台的陸客團;不過,其它「個別」來台旅遊人數卻相應提昇10%(5月)、20%(6月)。北京大幅縮減陸客來台的團體簽證,一則,擺明是衝著新當選的蔡英文政權。另一方面,中共卻沒有拒絕,大陸人士用個人名義來台旅遊。換言之,中共雖不鼓勵陸客來台,卻還不到嚴格禁止地步。
陸客團來台人數縮減,確實傷害到台灣導遊人員、司機,以及隨著陸客團爆增,雨後春筍般新增設的旅館業者;其衝擊效應也將波及部份非依賴觀光的業者。不過,台灣反陸客的運動人士 如《馬的報報》臉書,則發出嘲諷賀辭:「歡迎台灣,沒有陸客」(Welcome to Taiwan, without Chinese!)
任職台灣中研院的文化人類學學者羅文,於專文結語處指出,基於6年來他個人對於「陸客現象」的研究發現,過往基於政治目的,獎勵陸客團來台旅遊,用人潮填充「政治數據」業績的不當作為,的確讓陸客受傷,並給觀光當地帶來環境災難,進一步激化中台民眾彼此惡感,深化政治制度性對立。例如,台灣人可能會說(也的確如此),陸客團用低劣品質的削價競爭,提供廉價食宿服務,以及耗費多時的巴士購物行程,終於釀成26人死亡的719國道火燒車慘劇。然而,學者羅文也表示,一些來台自助旅遊的陸客,(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中台民眾,對於彼此的制度差異,有更深一層理解。
2008年中台2國大幅開放觀光,正式開啟了前總統馬英九「親中」政策的新紀元。從早期每年數10萬陸客來台,到了2015年年底,締創史上新高的一年達340萬陸客。持續成長的陸客潮,受到雙方馬習政權,同表吹捧;場面為之歡聲雷動,並譽之為中台「和解」、「和睦」,新時代的降臨。
馬政權透過傳媒,以及馬英九本人大肆將陸客來台,宣揚為其任內重要政績,以致在地觀光產業雨後春筍般,蜂湧竄起,全力搶攻陸客觀光大餅;如今陸客洪流的風華不再,部份業者當年投資,形同付諸流水,難道馬先生不該為其「泡沫式」的陸客錯誤政策,成為眾矢之的?
台灣中研院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伊恩·羅文(Ian Rowen),7月25日於《中國政策研究所分析》(China Policy Institute:Analysis)網站,發表一篇專文,名為「中台和解式觀光的告終」(The end of China-Taiwan rapprochement tourism),內容指出,陸客洪流湧入台灣,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中台和解」,實為欺騙的錯謬解讀;事實上,它是種虛擬和睦的「姿態政治學」(gestural politics),目的為了獎賞,當年馬英九政權的「親中政策」,並增強中台經濟臍帶關係的深化依賴。
2012年11月即有相關報導指出,陸客來台的商機利益,多數由中國港資的同業聯盟 (cartels)一手包辦,其獲利多數流向境外,並沒有帶給台灣多大好處;其安全漏洞也始終存在著(如7月19日的火燒車事件,造成24名陸客身亡);其在觀光景點所造成的環境衝擊,也每每飽受在地人士抨擊。
「陸客洪流」馬習糟糕的政治牌
相當可笑的是,一片歡雷動的陸客浪潮,竟讓台灣以及美國研究學者,做出如下(過度樂觀)的臆想論斷:「在觀光交流脈絡底下的(中台)合作、政治互動,有助於修補彼此的負面關係;兩岸草根民眾的直接相逢,也將避免兩岸未來的可能衝突。」另一方面,我們這位喜歡交際的馬前總統,當然不會讓這個天賜的發言權良機,白白溜走;他在2015年5月間,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指出:過去7年來兩岸的觀光交流成就,遠遠超出我們原本計畫與想像規模。
對於「陸客洪流」鑼鼓喧天吹捧,其歡慶氣息,直到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以及同年11月間的縣市長5合1選舉,國民黨慘遭潰敗。學界才大夢初醒,出現180度轉彎論述,並指出其中的可能問題:中台(對立)政權達到史上「高度和解」,雙方卻欠缺對觀光人潮,進行限制。言下之意隱含,陸客人潮洶湧,引發台灣社會民怨反感。
相應於2015年的陸客洪流,中共當局在2016年5月、6月,各削減3成來台的陸客團;不過,其它「個別」來台旅遊人數卻相應提昇10%(5月)、20%(6月)。北京大幅縮減陸客來台的團體簽證,一則,擺明是衝著新當選的蔡英文政權。另一方面,中共卻沒有拒絕,大陸人士用個人名義來台旅遊。換言之,中共雖不鼓勵陸客來台,卻還不到嚴格禁止地步。
陸客團來台人數縮減,確實傷害到台灣導遊人員、司機,以及隨著陸客團爆增,雨後春筍般新增設的旅館業者;其衝擊效應也將波及部份非依賴觀光的業者。不過,台灣反陸客的運動人士 如《馬的報報》臉書,則發出嘲諷賀辭:「歡迎台灣,沒有陸客」(Welcome to Taiwan, without Chinese!)
任職台灣中研院的文化人類學學者羅文,於專文結語處指出,基於6年來他個人對於「陸客現象」的研究發現,過往基於政治目的,獎勵陸客團來台旅遊,用人潮填充「政治數據」業績的不當作為,的確讓陸客受傷,並給觀光當地帶來環境災難,進一步激化中台民眾彼此惡感,深化政治制度性對立。例如,台灣人可能會說(也的確如此),陸客團用低劣品質的削價競爭,提供廉價食宿服務,以及耗費多時的巴士購物行程,終於釀成26人死亡的719國道火燒車慘劇。然而,學者羅文也表示,一些來台自助旅遊的陸客,(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中台民眾,對於彼此的制度差異,有更深一層理解。
馬政權透過傳媒,以及馬英九本人大肆將陸客來台,宣揚為其任內重要政績,以致在地觀光產業雨後春筍般,蜂湧竄起,全力搶攻陸客觀光大餅;如今陸客洪流的風華不再,部份業者當年投資,形同付諸流水,難道馬先生不該為其「泡沫式」的陸客錯誤政策,成為眾矢之的?
台灣中研院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伊恩·羅文(Ian Rowen),7月25日於《中國政策研究所分析》(China Policy Institute:Analysis)網站,發表一篇專文,名為「中台和解式觀光的告終」(The end of China-Taiwan rapprochement tourism),內容指出,陸客洪流湧入台灣,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中台和解」,實為欺騙的錯謬解讀;事實上,它是種虛擬和睦的「姿態政治學」(gestural politics),目的為了獎賞,當年馬英九政權的「親中政策」,並增強中台經濟臍帶關係的深化依賴。
2012年11月即有相關報導指出,陸客來台的商機利益,多數由中國港資的同業聯盟 (cartels)一手包辦,其獲利多數流向境外,並沒有帶給台灣多大好處;其安全漏洞也始終存在著(如7月19日的火燒車事件,造成24名陸客身亡);其在觀光景點所造成的環境衝擊,也每每飽受在地人士抨擊。
「陸客洪流」馬習糟糕的政治牌
相當可笑的是,一片歡雷動的陸客浪潮,竟讓台灣以及美國研究學者,做出如下(過度樂觀)的臆想論斷:「在觀光交流脈絡底下的(中台)合作、政治互動,有助於修補彼此的負面關係;兩岸草根民眾的直接相逢,也將避免兩岸未來的可能衝突。」另一方面,我們這位喜歡交際的馬前總統,當然不會讓這個天賜的發言權良機,白白溜走;他在2015年5月間,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指出:過去7年來兩岸的觀光交流成就,遠遠超出我們原本計畫與想像規模。
對於「陸客洪流」鑼鼓喧天吹捧,其歡慶氣息,直到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以及同年11月間的縣市長5合1選舉,國民黨慘遭潰敗。學界才大夢初醒,出現180度轉彎論述,並指出其中的可能問題:中台(對立)政權達到史上「高度和解」,雙方卻欠缺對觀光人潮,進行限制。言下之意隱含,陸客人潮洶湧,引發台灣社會民怨反感。
相應於2015年的陸客洪流,中共當局在2016年5月、6月,各削減3成來台的陸客團;不過,其它「個別」來台旅遊人數卻相應提昇10%(5月)、20%(6月)。北京大幅縮減陸客來台的團體簽證,一則,擺明是衝著新當選的蔡英文政權。另一方面,中共卻沒有拒絕,大陸人士用個人名義來台旅遊。換言之,中共雖不鼓勵陸客來台,卻還不到嚴格禁止地步。
陸客團來台人數縮減,確實傷害到台灣導遊人員、司機,以及隨著陸客團爆增,雨後春筍般新增設的旅館業者;其衝擊效應也將波及部份非依賴觀光的業者。不過,台灣反陸客的運動人士 如《馬的報報》臉書,則發出嘲諷賀辭:「歡迎台灣,沒有陸客」(Welcome to Taiwan, without Chinese!)
任職台灣中研院的文化人類學學者羅文,於專文結語處指出,基於6年來他個人對於「陸客現象」的研究發現,過往基於政治目的,獎勵陸客團來台旅遊,用人潮填充「政治數據」業績的不當作為,的確讓陸客受傷,並給觀光當地帶來環境災難,進一步激化中台民眾彼此惡感,深化政治制度性對立。例如,台灣人可能會說(也的確如此),陸客團用低劣品質的削價競爭,提供廉價食宿服務,以及耗費多時的巴士購物行程,終於釀成26人死亡的719國道火燒車慘劇。然而,學者羅文也表示,一些來台自助旅遊的陸客,(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中台民眾,對於彼此的制度差異,有更深一層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