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思齊採訪報導)總算在兩輪核酸檢測後回老家過年了,但楊誼(化名)的心情並沒那麼好——她所在的教培機構年前剛倒閉,再次集體失業。2021年是多變的一年,在杭州英語教培行業工作的楊誼,沒想到自己會在一年內集體失業兩次。
26歲的楊誼已在杭州工作了約兩年半。她在第一家培訓機構幹了2年零2個月,如果不是「雙減」後,老闆不打招呼跑路,她或許會一直幹下去。從小城市來的她,只是想有份工作,在杭州待下去。她記得和同事們一起對著空蕩蕩的教室不知所措,前一天還在上課,一夜之間,教學設備和工具都沒了。驚愕之餘,她和同事們還不得不一起面對討要學費的家長,然後商量著如何找到老闆,把拖欠的薪水要回來。
2月2日,楊誼在電話裡對大紀元記者說:「老闆說是『雙減』規定落地後,沒法幹,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到底是什麼。」所謂「雙減」是中共於2021年7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及相關細則、法規及措施。
她的第二份工作僅維持了兩個月,這次楊誼非常清楚為什麼會集體失業。她說:「家長擔心『雙減』政策變化,將來不僅沒法上課,就怕連交的學費也拿不回來,所以明年的課程乾脆先不續。公司沒錢入帳,自然倒閉了。」
楊誼和她的同事們只是2021年「雙減」教培失業大軍中的零頭。中國教培巨頭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9901.HK,簡稱新東方)在2021年裁員了6萬人。
新東方副總裁張戈在2020年8月的一次演講中提到,「新東方的老師平均年齡28.5歲,其中90後占68.5%,95後占25.1%。」90後和95後對應的最大年齡為30歲和25歲。
值得一提的是,新東方教師持優秀學歷的占比是67%。所謂「優秀學歷」指從中國重點建設的院校畢業,或持碩士及以上的學歷,以及留學回國人員。可見從新東方失業的大多是些有優秀教育背景的年輕人。
中國網媒「界面新聞」在去年12月25日的報導中是這樣描述「雙減」對就業的影響的:直至7月24日,「雙減」政策正式發布,在線教育開啟了上百萬人的大撤退,從教育行業巨頭到互聯網大廠,無一倖免。
高途(NYSE: GOTU)創始人陳向東在「雙減」後第六天晚上發出員工內部信,宣布不得不裁員。信中說:「我們之所以做出如此艱難的決策,核心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活下去。」
高途原本在13個省市有輔導中心。2021年8月1日前,即「雙減」發布後一週內,高途關閉了10個,僅保留鄭州、武漢、成都3處。每個地方輔導中心約有上千名教師,因此涉及上萬人失業。
去年8月,字節跳動旗下的大力教育裁員了。成立於2020年10月底的大力教育曾是字節跳動「巨額投入,三年不盈利」的業務。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曾表示,教育是字節跳動跨界嘗試的新業務方向,是公司未來三大關注重點之一。去年3月,大力教育還發布招聘計劃,在未來4個月內要招聘1萬人。但「雙減」出台後,一切都變了。
2021年行業性大裁員的不只是教培行業,以年輕人為主的互聯網行業也經歷了「縮編」和「裁員」。中國網媒「21世紀財經」在1月25日的報導中對互聯網行業的裁員做了梳理。文章稱,2021年,裁員的互聯網公司數量超過了35家,包括字節跳動、快手科技(01024.HK)、愛奇藝(NASDAQ:IQ)、百度(9888.HK)等。而被裁員的,又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
失業者中20至24歲的年輕人超過20%
2021年12月,中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在一次網絡公開演講中披露,20至24歲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青年群體失業率持續處於20%以上的高位,即5人中至少1人失業。
他認為,青年人找不到工作是中國就業市場上的一個突出問題,並且該問題又與每年上千萬的大學生畢業相關,使得問題高度複雜。
公開信息顯示,很多應屆畢業生因對就業沒信心而選擇考研。中共教育部2021年12月22日公布的2022年的考研報考人數高達457萬人,比2021年增加了80萬,增幅21%,再創歷史新高。2021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77萬,比2020年的341萬多出36萬。
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披露,近六成考生是為了「增加就業競爭力而選擇考研」。《報告》認為,就業壓力成為考生選擇考研的最主要因素,並且部分考生以考上為第一目標,不再追求非要上名校。
中國從2019年起研究生一直在擴招。2020年,碩士擴招18.9萬,專科升本科32.2萬;2021年研究生繼續擴招。中共官媒中國網在報導2021年考研趨勢時也承認,考研比例呈歷史新高,除應屆生考研失敗的「二考」外,「部分企業招聘縮減甚至降薪裁員」的壓力使部分在職人員也開始考研。
不過,外界普遍質疑,研究生畢業後中國的就業市場能否好轉。
李揚在演講中還談到校外教培行業有上百萬人口要重新就業,以及高排放高耗能行業和房地產銷售與中介行業都有大批失業人員。其中,教培行業失業的大多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年輕人,新東方的裁員中就不乏持海外學歷的碩士或博士生。
就中國就業市場其它值得關注的就業現象,李揚演講中涉及的還包括:青年群體就業意願轉變、農民工離場、育齡婦女勞動參與率下滑。但這些現象都未反應在中共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就業數據中,官方2021年第四季度的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4.9%至5.1%區間,25歲至59歲的就業主體人群的失業率是4.5%。
目前中國有1.5億戶市場主體,其中企業有4600萬戶,個體工商戶接近1億,以及200多萬農民專業合作社。2015年時,平均每新增一個市場主體對應0.9個就業數量,但2020年時,該數據已降至0.5個。
年輕人失業背後的中國經濟困局
根據中共官方的數據,中國的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了70%的技術創新,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占據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博士李松筠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中小企業,或者說民營企業,是吸納城鎮就業的主體,吸納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但是在過去一年中,中小企業的境況非常不好,據報導,去年前11個月就有400多萬家中小企業倒閉,這對就業的衝擊很大。」
香港《南華早報》去年12月30日報導說,依據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提供的信息,中國2021年每月平均有39多萬家小微企業註銷,超過了前年的大約37萬家。2021年的企業註銷數量也是時隔20年後,再次超越新註冊企業的數量。
李松筠說:「2021年前的11個月中,中國約有437萬家中小企業永久關閉了,是同期新開業企業數量的3倍之多;估計全年註銷的中小企業數量也會再創歷史的新高,據觀察家的分析,幾乎是2019年的2倍,2018年的10倍左右。」
他說:「至少在2020年,小微企業的註冊數量仍然高於註銷數量,達到613萬家,而在2021年的前11個月中,只有132萬家新的小微企業開業,而且只有註銷數量的三分之一,這也是20年來小微企業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但中共黨媒新華網對小微企業數據的報導角度有選擇。在2021年7月30日的報導中,沒有提及2021年大量小微企業註銷的事實。
其實,小微企業註銷潮並非是從2021年開始。據中國網媒上游新聞2020年11月的報導,中國皮草行業相關企業年度註冊增速自2013年到達峰值(34.9%)後開始逐年下降,截至2020年8月,註冊的同比增速為-37.4%;2017至2019年,皮草相關企業註銷數量已連續3年超過4,000家。報導稱,皮草行業中小微企業的比例占比近8成。
面對中國的經濟形勢,楊誼對就業前景並不樂觀。她打算回杭州找工作,不管怎樣房子還有下半年的租期。
第一次集體失業後,楊誼花了一個多月找到了第二份工作,雖然第二份工作僅維持了兩個月,但有點收入總比要父母補貼好。對於找第三份工作,楊誼表示不一定非得幹本行。
談到去年的網絡流行語「躺平」,楊誼的看法是,大多數年輕人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情況才想躺平。如果找不到工作,她也可能會「躺平」的。她還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也會考慮去讀研。
「躺平」指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維持生存最低標準,被理解為是對中國社會現狀的一種無聲和無奈的反抗。
責任編輯:連書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