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赫拉克勒斯的選擇:美德女神或享樂女神?

赫拉克勒斯的選擇:美德女神或享樂女神?

文/埃里克·貝斯(ERIC BESS) 翻譯/陳遇
格哈德·德·萊里瑟, Hercules
格哈德·德·萊里瑟(Gérard de Lairesse)的作品《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 Between Vice and Virtue),17世紀下半葉。油彩、畫布,112 x 181公分。盧浮宮,巴黎。(Public Domain)

每天早晨醒來,我都試圖將每一天當作生命的全部,像是整場人生的微縮一樣。我問自己:「朝生暮死,我該如何過這一天?該如何決定一天中的每件事,好讓我再次闔上雙眼時,內心充滿著平靜和尊嚴?」

最近無意中看到了格哈德·德·萊里瑟(Gérard de Lairesse)的畫作《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Hercules Between Vice and Virtue,又譯《赫拉克勒斯在美德女神和享樂女神之間》)。畫家雷瑞斯描繪了希臘神話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台譯海格力斯)人生的關鍵時刻。反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似乎也面臨著同樣的選擇。

先讓我們看看赫拉克勒斯的這段故事吧。

赫拉克勒斯的神話


蘇格拉底用這則故事《赫拉克勒斯的選擇》來教導學生,最早可追溯至普羅狄克斯(Prodicus of Ceos)的記載。不過,最廣為人知的著作仍是色諾芬(Xenophon)的《回憶蘇格拉底》(Memorabilia)。以下是我根據18世紀作家約瑟夫·斯彭斯(Joseph Spence)譯本的彙整。

年輕力壯的赫拉克勒斯決定獨自閉關,靜靜思考他未來的道路:美德還是享樂。

正當他在沉思時,兩位比真人還要高大的女子向他走來。第一位女子穿著樸實,散發著體面而謙遜的氣息;她緩緩走來,就如她的天性,真誠自然並帶有尊嚴。

第二位女子相較更柔和、更圓潤。她刻意讓皮膚看起來更白皙,穿著也更加襯托她的美。她很在意自己給別人的印象,因為她希望獲得別人的重視。

第二名女子趕在第一位之前向赫拉克勒斯打招呼。她試圖說服赫拉克勒斯踏上和她一樣的人生道路。她說她能使他的生活「更加輕鬆並且更愜意」,並告訴他:「你將享盡所有人生喜樂,並且免於所有煩惱和麻煩。」

她講完後,赫拉克勒斯問了她的名字。她回答道:「我的名字……我的朋友稱呼我為幸福;但我的仇人非常幽默,且更樂於叫我——享樂。」

此時,第一位女子,美德女神,也走到了赫拉克勒斯身旁並開始說話。她也希望他能遵循自己的路。她說:

「我不會向她(享樂)一樣,用光鮮亮麗的言詞蒙騙你;我將擺在你面前的是事情的本質和諸神運行不悖的律令。」

「天堂賦予人類的所有美好事物中,每一項都必須透過努力和勞動才能獲得。」

不過沒隔多久,享樂女神便打斷了她並告訴赫拉克勒斯,她會帶領他走向幸福的捷徑。

美德女神回應並責備享樂女神說:

「沒錯,你本源自天上;不過你不是被神界放逐了嗎?而且從那時起,你甚至也被地上所有最值得尊敬的人拒於門外?……相反地,與我為伍的是諸神和好人;世上所有好的作品都是受我的影響完成的。我受到了諸神和所有好人的尊敬。」

美德女神最後說,所有跟隨她的人「在回顧過去的所為時,皆深感寬慰,並且對於他們當下的處境非常滿足。依據我的方式,他們獲得了諸神的寵愛;受到朋友的愛戴;接受自己國家的榮耀:而且在他們生命所定的周期結束時,他們也不會可恥地被世人遺忘;而是在人類的讚譽中繼續茁壯,甚至代代相傳不朽。」

就如史詩故事所記載的,赫拉克勒斯最後選擇了美德女神的路,而這段神話更啟發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包含格哈德·德·萊里瑟(de Lairesse)。

名畫的構成


德·萊里瑟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初期,他受到倫勃朗(台譯林布蘭)的影響很深,後者曾為其繪製肖像《格哈德·德·萊里瑟》(Portrait of Gerard de Lairesse)。到了後期,在他的視力完全退化以前,德·萊里瑟的畫風則更偏向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的作品。

倫勃朗繪製德·萊里瑟的肖像作品,《格哈德·德·莱里瑟》(Portrait of Gerard de Lairesse),1665-67年。油彩、畫布,112.7 x 87.6 公分。(圖片來源/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其畫作《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勒斯》中,德·萊里瑟使用了更多新古典主義的元素,譬如他著重於「形」的描繪多於色彩,色彩相對黯淡。這幅寓言畫作也使用了古典的題材和人物穿著來描繪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不同於原著,德·萊里瑟筆下的版本多了兩位人物,總共為一名男子和四位女子。那名男子,當然就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畫面上,美德女神在他的左邊,看著赫拉克勒斯,手卻指向上方。她的穿著樸素而莊重。

在美德女神後面則有另一位女子,眼睛斜看著赫拉克勒斯。她的頭稍稍上揚,看起來很有尊嚴。她的右手舉著一把小火炬。

享樂女神在赫拉克勒斯的右邊。她的穿著放蕩,雙手輕撫著赫拉克勒斯並試圖引誘他。她看著赫拉克勒斯,眼神散發著愛慕之意。在她的肩膀後,站著另一位老女人,手放在嘴前,像是示意保守祕密。她的眼睛直視著觀眾。

赫拉克勒斯也直視著觀眾,並且位於整幅畫的中心。左邊兩個人物的眼睛望著他,而右邊兩位則是以身體傾向他,這樣的安排更加強調了赫拉克勒斯的中心位置。同時,他的右手握著一根狼牙棒,後端靠在右肩上,在畫面上與頭部形成一個X字形。這樣的構圖元素,加上使用高度對比的手法來描繪這位大力神的形態,更大幅強化了赫拉克勒斯在圖面上的份量。

在這幅畫中,我們有辦法看出赫拉克勒斯最後的選擇嗎?這兩位多出來的女子又是誰呢?為何赫拉克勒斯和這位老女人要直視觀眾呢?而焦點為何又安排在赫拉克勒斯身上呢?

亦是我們的選擇


赫拉克勒斯的肢體語言顯示了他最後的選擇。他用他的左手將享樂女神推出,身體稍稍轉向他右邊的美德女神。手舉著狼牙棒,暗示他已經準備好面對未來路上的任何挑戰。大力神並沒有選擇享樂女神提供的「輕鬆」之路。

後面站著的兩名女子就如她們的真實面貌。換句話說,享樂女神將自己變成豔麗年輕的樣子,用享樂和安逸引誘著赫拉克勒斯。她的真面目——也就是步上這條路的後果——卻和表相恰恰相反。不為人知的後果則是這條路唯一吸引人之處。畫家選擇將享樂女神後面的這位老太太——享樂的真相——直視著觀眾,做出保持安靜的手勢,是否在叫我們一起幫她保守祕密呢?

這個祕密就是享樂女神將她自己醜陋的原貌變成了亮麗的外表。那麼為什麼享樂女神的真面目是一位老女人呢?

讓我們回到神話的記載,美德女神其實早就揭穿了享樂女神的謊言,她說:「就如跟隨你,會讓他們年紀輕輕就氣力耗盡;到了年老的時候卻缺乏智慧。在他們年輕時,就被怠惰和各種山珍海味所慣大;導致他們年老時充滿各種苦難和憂慮。」

而美德女神的真面目,卻充滿著莊重和尊榮。追隨美德女神之路的結果是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無論在人生中將面臨多少艱難、多麼黑暗的處境,美德女神總會在面前指引我們道路,即便面向光明的火炬看似如此微弱。這是否就是美德女神原貌舉著火炬的原因呢?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美德和享樂女神之間的強烈對比:一個為我們照亮未來之路,而另一個則偷偷隱瞞著路途背後的真相。

那麼,為什麼赫拉克勒斯是畫面的視覺焦點呢?為何不將美德或享樂女神作為焦點?因為赫拉克勒斯和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是共通的:他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他看著我們,好似和我們分享著這個非常時刻,我們在人生中都有這樣的時刻;對於未來之路,我們必須自己做出選擇。

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同時也是向我們挑戰。向我們展示他選擇的道路——一條辛苦的路——並且看向我們,像是在說:「你也能夠選擇這條很少人願意走的辛苦路,這條美德女神指引的路嗎?」他不只和我們共享這一個選擇的時刻,同時也在警惕我們,要深思自己行為的後果。

我們都有能力選擇自己人生的每一天要怎麼過。我們都有選擇美德或享樂的機會。有時候我們也會步上錯誤的步伐,不過感謝德·萊里瑟描繪了赫拉克勒斯的這段神話,提醒我們永遠不要放棄美德女神所指引的道路。

傳統藝術作品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見的東西,從而引發我們思考:「這對我、對每位觀眾意味著什麼?」「它如何影響了過去,又會如何影響未來?」「它對我們的人生歷程有什麼啟迪?」

原文 A Herculean Choice: Virtue or Vice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作者簡介:


埃里克·貝斯(Eric Bess)是一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讀博士生。

責任編輯:茉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