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5月02日訊】大學生失業已成中國經濟下滑過程中老大難問題。202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破紀錄的1179萬人,比2023年新增21萬人,比2022年新增103萬人,毫無疑問,大學生失業已經成為中共當前最為急切的難題。
一季度青年失業率上升,打臉GDP增速
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月、2月、3份月16—24歲失業率分別為14.6%、15.3%和15.3%,4月16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稱,從一季度情況來看,青年失業率略有上升,需高度關注。
青年失業率指的是16—24歲年齡階段人的失業率。2023年4—6月,青年失業率均超20%,2023年6月高達21.3%。之後,中共暫停公布這一數據,試圖通過改變統計方法來縮小失業率數據。2024年1月,國家統計局對青年失業率統計口徑進行調整,在校生不再納入統計範疇。這意味著,即將畢業卻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四學生不再計入失業人口統計數據中,也就是說,2024年即將畢業的1179萬大學畢業生即使全部未找到工作,也不會被計入上半年的青年失業率中。當然,下半年數據,中共仍然會持續造假。
即便是如此粉飾後的青年失業率,一季度仍然呈上升趨勢,且2月、3月的青年失業率數據比去年12月的高出0.4個百分點。
社會失業率往往和經濟增速呈反向關係,國際上,衡量實際經濟增長率與失業率變動之間的關係是奧肯法則,由美國總體經濟學家亞瑟‧奧肯於1962年提出,即經濟增長率越高,失業率就越低,1%的產出增長會帶來0.5%的短期失業率下降。
不同於西方的是,中共統計局的失業統計是城鎮失業率統計,城鎮勞動力供給主要是大學畢業生和3億的農民工,但農民工卻不在中共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範圍內,因缺乏真實數據支撐,奧肯法則難以在中國應用。
按照中共自己所謂就業彈性係數數據,GDP每增長一個單位,可以帶動200萬左右的就業人口計算,GDP保持在6%左右才能勉強消化掉每年1200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榮鼎公司認為2023年中國實際GDP增長僅為1.5%,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只能提供約300萬左右的新增就業崗位,意味著當年3/4的大學生失業。
就算是按照中共的GDP數據,2024年1季度為5.3%,環比2023年4季度增長1.6%,但3月青年失業率卻比2023年12月高出0.4%,這不是在打臉GDP嗎?
中共打壓民企,造成大學生失業堰塞湖現象
中共國家統計局自己公布的數據顯示,民營企業較中共國有單位更能吸收就業人員。
截至2022年底,中共國有單位就業人員5612萬人,過去20年內,在國有單位就業人數累計減少了1000多萬人,從2004年到2022年,國有單位吸納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總量的比重從25%下降到了12%。私營企業和個體吸納就業2.95億人,累計增加了2.4億人,占城鎮就業總量的比重從20%上升至60%。據中共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委會課題組測算,每新開設一家小微企業,將新創造3.4個就業崗位,每新創造一個就業崗位,國有企業需要投入300萬—500萬元,非國有大型企業需要投入50萬—70萬元,而小微企業僅需要投入不到5萬元。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原主席莊聰生稱,現在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只占全部就業崗位的12%左右,外資企業就業崗位約占5%,民營經濟領約占83%以上。
但中共當局多年來不斷打壓民營企業,壓縮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大搞公私合營,沒收私產,打擊民營企業家,民營老闆一夜之間上億財產被清零,家族數十人遭牽連坐牢的慘案比比皆是。2023年年末,女企業家馬藝珈伊被地方公安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她曾為貴州六盤水承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中央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幼稚園、小學等10個政府專案,卻被欠款8年,因向中共討債而被無端迫害。
疫情三年,經濟下行,民營企業驚現倒閉潮。2022年,全國有46萬家企業倒閉,310萬家公司註銷或暫停營業,2024年第1季中國註銷和吊銷營運的餐飲企業就已達45.9萬家,其中1月占16.7萬家,2月占11.2萬家,3月達18萬家。
當前,中小企業用工需求不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增。從3月份PMI(採購經理指數)細項來看,小型製造企業從業人員指數僅為47.6,遠低於榮枯線,同比下降了1.8個百分點,較製造業整體水平還低0.3個百分點。
據中央社報導,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說,中國民企對市場的信心低迷,大企業裁員益增,而小微企業徵才又瞻前顧後,凡此種種加劇就業的內卷。一項由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針對中國1410家民企所做的調查顯示,49%企業坦承,未來兩年無意大舉招募,26%不打算擴編,6%考慮裁員。
「新質生產力」解決不了失業率高企問題
相較製造業,服務業單位GDP增長能吸納的就業數更高,近年來,中共服務業單位GDP增長吸納新增就業人數較製造業分別高出六七百萬。服務業增長是帶動吸納就業的主要力量。
但是,中共黨魁今年高喊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經濟發展向來服從政治指揮棒,往往是運動式發展,政策、資本、人才與技術都會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質生產力」領域投入,不僅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反而抬高失業率。
綜合多家陸媒報導,中國芯片產業正面臨嚴重挑戰,截至2023年12月11日,數據顯示,已有1.09萬家芯片相關企業工商註銷、吊銷,同比增加69.8%,較2022年增長89.7%,平均每天就有超過31家芯片公司宣告倒閉。假設每家吸納就業人數平均為50人左右,僅芯片產業2023年就有500多萬人失業。
2017年至2023年,中國汽車業營收從8.8兆增長至10.1兆,獲利率卻從7.8%降至5%,低於工業企業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2023年中國平均車價下降15%,2024年前兩個月,中國汽車業賺幅進一步下降至4.3%。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虧損,單車虧損額介於1萬至3萬。電動車虧本銷售將導致大量車企淘汰出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加速淘汰,因銷量低迷而難以為繼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如高合、威馬、廣汽三菱、天際、愛馳等等,都已淘汰出圈。2024年,對於新能源車行業從業者來說,是個逃不脫的裁員年。
受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衝擊,特斯拉今年境況不佳,4月24日,「特斯拉被曝毀約應屆生」話題登上熱搜。特斯拉今年春招的簽約的應屆畢業生,還未進特斯拉廠子大門,就被裁員,馬斯克4月15日宣布裁員超過10%,意味著將有1.4萬人受到波及。有特斯拉中國員工透露,特斯拉中國的銷售、交付、售後等崗位均是此次裁員重災區,有的部門裁員比例高達40%。
「政府不會承認失業率高達50%」
隨著中國經濟狀況越來越糟,北上深廣等一線城市也走向衰落,外商撤離,百業漸蕭條,本土失業率大增,職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小,一些大學生不得不返鄉找工作。
日前,中國高等教育諮詢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中國2018—2022年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追蹤評估藍皮書」稱,應屆本科生(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往縣城就業比例明顯上升,從2018屆的20%升至2022屆的25%。
統計數據指出,2022屆大學生在縣內就業比例最高的兩大行業類,分別是教育與政府公共管理。其中教育類就業占比23.6%,政府及公共管理類14.9%,相較於全國2022屆本科畢業生在這兩大行業類的就業占比,分別高出10.6和8.1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還指出,在縣城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從2018屆的人民幣4640元(下同,約新台幣20,900元)上升到2022屆的5377元,就業滿意度也從2018屆的67%,上升到2022屆的76%。
中共以此鼓吹越來越多畢業生將目光轉向小城市,掀起入鄉就業潮。
中共掩蓋了不敢說的真相是,返鄉就業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縣城婆羅門一族,背後是地方權貴的裙帶關係,「一杯茶,一根菸,一張報紙看半天」,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存在的中共體制內子承父業就業生態,一直沿襲至今。什麼警察三代、稅務三代、銀行三代、菸草三代,肥水不流外人田,靠政府特權和國有體制讓中共地方權貴權力接棒、財富世襲,近期安徽宣城廣德市某10歲男孩自稱長大繼承父業當農發行行長的熱搜,就是典型的一例。
針對麥可思發布的數據,美國之音實際訪問兩名大陸青年,受訪者認為麥可思調查未反映實情。就讀觀光系的21歲魏姓同學表示,縣城工作機會少、薪水低、產業貧乏,除了政府機構,私人企業很難在當地生存。
魏姓同學舉重慶觀光服務領域為例,主要城市月薪2000至3000元,縣城僅有1000至1500元。這個數字與上述麥可思的數據有所落差。魏姓同學還說,以他在重慶就讀的學校為例,一班50人大約只有25人有工作機會,他們真實感受是「中國政府不會承認失業率高達50%」。
去年7月,北京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在財新網上發表題為「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的文章表示,經過計算,在2023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達到了46.5%。張丹丹的數據和重慶魏同學的數據比較接近。
中國社會真實的失業率到底有多少?恐怕外界很難想像。大學生作為社會思想最活躍的一個群體,畢業即失業,必將給社會穩定和中共政權帶來巨大壓力。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2023年11月數據,16至24歲青年,2033年將達到峰值1.61億人,這表明青年失業率問題在未來10年內,都將是中共揮不掉的噩夢。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任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