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情緒威力強大決定你過得好不好

情緒威力強大決定你過得好不好

 

境由心生,當心智融入宇宙的非局域心,就能取用無限的資源創造各種可能性。現代科技提供我們 改變腦波的一些技巧,透過科學化訓練來開發我們內在巨大的能量與力量,走向完整的自己,重新 形塑我們周遭的世界。

 

1892 年一個晴朗的春天早晨,名叫漢斯伯格 (Hans Berger) 的年輕德國士兵興致高昂地騎著馬。他正在參與符茲堡鎮 (Wurzburg) 的軍事演習,而他的單位正在驅使馬匹將大砲拉至定位。

 

突然間,伯格騎的馬前腳立了起來,把他摔到地上,就摔在馬車的車輪前面。千鈞一髮之際,伯格 焦急的同伴們在大砲向伯格壓下前止住了它的落勢。伯格撿回一條命,只弄髒了制服。

 

那天傍晚,他收到來自科堡 (Coburg) 父親發來的電報,想知道他好不好。他的父親從來沒發過電報 給他,當天早晨,伯格的大姊「內心充滿不安……相信他一定發生了什麼可怕旳事」,因此請求父 親發電報問問。

 

伯格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恐懼如何能傳達給一百公里外的姊姊。一直以來,太空人是他努力奔赴的目 標,但如今他改變了心意,退伍之後他成了精神科醫師,專門研究大腦的運作。

 

1924 6 月,他有機會研究一名十七歲男孩的大腦,男孩曾開刀取出腦部腫瘤而在腦袋上留下一個 開口。伯格想了解是否能量測到大腦的活動。好幾個禮拜下來,因為幾次不成功的讀數而調整了設 備之後,伯格驚喜地發現自己終於觀察到「電流計持續的振盪」。

 

他在日誌上寫下: 「有沒有可能我即將實現自己懷抱了二十多年的計畫,甚至還能創造出某種大腦 鏡:腦電圖!」

 

發明腦電圖 (EEG) 的德國生理學家漢斯伯格 (Hans Berger)

 

1929 年,在改善自己的設備與技能之後,伯格描述了人類最初發現的兩種腦電波:α波與β波。遺 憾的是,伯格的研究違背了當時醫學主流的大腦理論,因此他的成果遭到多數同僚的否定。英國和 美國科學家認為他所測量到的是電流設備所造成的結果,當時還有人寫到:「高度懷疑是否能由大 腦表面記錄到任何有意義的東西。」

 

伯格被迫從大學教職退休,建康也日益惡化。他深陷憂鬱,最終在 1941 年自殺。直到 1960 年代研究意識的人才開始探索心智與大腦之間的連結,腦電圖也才開始獲得廣泛運用。如今腦電圖被用於描繪意識狀態與大腦功能,而諸如γ (gamma) 波等新的腦波也持續被發現。

 

腦波互動,連鼓掌都能同歩

 

我時常前往紐約,喜歡去看百老匯音樂劇。《摩門之書》(The Book of Mormon) 開演時,我是第一批買票的人之一。開演後,全場觀眾從頭笑到尾,最後還全場起立鼓掌。

 

突然間,掌聲有了變化,不再是一千人此起彼落的掌聲,而是所有人開始有節奏地鼓掌。啪、啦、啪、啪……有節奏的掌聲變得如此執著,讓演員們再一次上台謝幕。鼓掌向表演者傳達了肯定,而表演者則多唱一首歌來做出回應。

 

你大腦的神經元也會做類似的事。它們會以有節奏的模式同時放電, 跨越整個腦部彼此溝通。這些模式的測量單位是每秒的週期數,或稱為「赫茲 」 (Hertz,縮寫為 Hz)。想像一群觀眾一同緩慢鼓掌,就同緩慢的腦波,有數百萬個神經元緩慢一起放電一樣。再想像一群觀眾快速鼓掌,那就如同快速的腦波,有數百萬個神經元一起快速放電。

 

現代的腦電圖會從大腦許多不同部位計算腦波模式,通常是使用十九個電極連結到頭皮表面。

 

一個研究團隊的觀察如下:「如今的科學家已經如此習慣於這些腦電圖與大腦狀態的相應關係,因此可能遺忘了它們是多麼不可思議……平均下來,一個電極所提供的突觸活動估算,涵蓋了大約一億到十億個神經元的組織區塊。」如果腦電圖上的腦波出現變化,這就代表我們大腦有數億個神經元的放電模式也正在改變。

 

腦電圖描記儀通常配備十九個電極

 

腦波是什麼?有什麼功能?

 

現代的腦電圖能測量到五種基本腦波。γ (gamma) 波是最高的腦波頻率(40 100 赫茲)。當大腦在學習、在現象之間進行連結以及由大腦許多不同部位進行資訊整合時,此時γ波為優勢腦波。

 

製造大量γ波的大腦,反映的是複雜的神經組織及更高的覺知。 當僧侶被要求以慈悲心進行靜心冥想時,他們的腦部會出現大量的γ波。

 

對照組是初學靜心的人,他們在前一星期每天靜心冥想一小時。初學者的腦部活動和僧侶類似,但是當僧侶們按要求召喚出慈悲心時,他們的大腦開始節律性地同步放電,就像在《摩門之書》音樂劇那些鼓掌的觀眾一樣。

 

在他們腦中測量到的γ波規模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而僧侶們表示他們進入了某種狂喜狀態。與γ波有關的是高度的心智運作、創意、整合、高峰狀態,以及一種「心神合一」的感覺。γ波由大腦前側向後側流動,每秒大約四十次。研究人員把這種振盪波視為一種「意識的神經基礎」(neural correlate of consciousness,簡稱 NCC ),這種狀態會連結大腦活動與意識的主觀經驗。

 

大腦研究人員提到的腦波振幅,簡單說就是腦波有多大。高振幅γ波指的是巨大的γ波,而低振幅指的是小的腦波。 腦波測量會呈現波峰和波谷, 從波峰到波谷的距離就是振幅,其測量單位是微伏 (micro volts) 。腦波一般是在 10 100 微伏之間,速度快的腦波 (比如γ),振幅最低。

 

第二快的腦波是β (12 40 赫茲)β波一般分成兩部分:高 β波與低β波。高β (15 40赫茲)就是你如猴子般不安份的心, 是有焦慮症、受挫、深受壓力的人最代表性的腦波。

 

承受的壓力越大,腦部產生的β波振幅越高。諸如憤怒、恐懼、責怪、罪惡感、羞愧等負面情緒,也會造成腦電圖讀數的β波大量出現。

 

δ (Delta) -- 非快速動眼 (non-rapid eye movement,簡稱 NREM)睡眠的週期時,δ波也是最主要的腦 波。

 

θ (Theta) -- 也就是所謂的快速動眼期 (rapid eye movement,簡稱 REM)

 

α (Alpha) -- α波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橋梁; 8 12 赫茲)是放鬆式警覺。 β (Beta) -- β波也稱為「感覺運動節律頻率」(sensorimotor rhythm frequency,簡稱 SMR12 15 赫茲)。

 

β (15 40 赫茲)就是你如猴子般不安份的心, 是有焦慮症、受挫、深受壓力的人。

 

γ (Gamma) -- 腦波一般是在 10 100 微伏之間,速度快的腦波 (比如γ),振幅最低 。

 

這種情形下,會關閉大腦負責理性思考、決策、記憶、客觀評估的部位,流向前額葉皮質這所謂「思維腦」的血液最高會減少到八成。缺乏氧氣和養分,會讓我們大腦的思考能力急遽降低。

 

β波的這個頻帶會讓我們身體的自發性功能同步化,所以低β波也稱為「感覺運動節律頻率」 (sensorimotor rhythm frequency,簡稱 SMR12 15 赫茲)。

 

我們需要β波來處理資訊並進行線性思考,所以平常程度的β波是沒有問題的。當你專注於解決問題、創作詩歌、評估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或是計算收支平衡,這時β波就是你的朋友。SMR 代表平靜、專注的心理狀態。壓力則會產生高β波,尤其是高於 25 赫茲的腦波。

 

α波(8 12 赫茲)是放鬆式警覺(意識清醒,但身體放鬆)的最佳狀態。α波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橋梁,一端是較高的腦波頻率 -- 有意識思考的β波,以及聯想性思考的γ波,另一端是兩個頻率最低的腦波,亦即θ波(4 8 赫茲)與δ波(0 4 赫兹)。

 

θ (Theta) 波是典型的淺眠狀態。夢境生動鮮明時,我們的眼球會快速移動,也就是所謂的快速動眼期 (rapid eye movement,簡稱 REM),此時大腦的優勢腦波就是θ波。此外,進入催眠狀態、狂喜狀態、靈感湧現的人以及治療師、主要腦波也是θ波。 回想起情緒性經驗,無論是好是壞,都會觸 發θ波。

 

頻率最慢的是δ (Delta) 波,是進入深度睡眠的特徵。進入非局域心的人也會出現振幅非常高的δ波,即使是在非常清醒的時候也一樣。靜心者、直覺者、治療師的大腦都比平常人有更多的δ波。

 

處在深度無夢睡眠的人,眼球不會移動,處在這種稱為非快速動眼 (non-rapid eye movement,簡稱 NREM)睡眠的週期時,δ波也是最主要的腦波。


編按:所謂非局域性 (nonlocal) 是指超越時空的限制,例如量子纏結,同屬一個系統的物體彼此有深層次的聯繋,即便相隔遙遠仍會相互牽動,心靈感應就是其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