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用一杯溫牛奶加蜂蜜來幫助入睡,那麼你已經掌握了一種流傳了幾個世紀的療法。但這不僅僅是一個令身心舒緩的方式,這一混合飲品的助眠特性是有科學依據的。
答案在牛奶和蜂蜜中的碳水化合物,其有助於身心舒緩和放鬆,以此使入睡變得更容易。
碳水如何促進睡眠
當你攝入碳水化合物時,身體會釋放一種名為胰島素的激素。胰島素有助於增加血液中色氨酸這種胺基酸的含量。因此,更多的色氨酸進入大腦,在那裡轉化為血清素和褪黑素,而這兩種神經遞質對睡眠至關重要。
「攝入足夠的優質碳水可以改善入睡時間、睡眠時長以及睡眠質量。」ART Health Solutions的營養師瑪麗‧柯里斯汀(Mary Curristin)告訴《大紀元時報》。
一份極低的碳水化合物飲食通常將碳水攝入量限制在每天50克,而標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則包括每天50至150克碳水。這兩種飲食方式都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
碳水不僅影響你的睡眠時長和質量,還會影響你的睡眠類型。研究表明,與較低的碳水攝入量相比,攝入足夠的優質碳水化合物可以將快速眼動(REM)睡眠(即夢境階段)延長近九分鐘。REM睡眠對於大腦修復跟重組至關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不總是更好。為了優化睡眠,晚餐的攝入量、時間和攝入類型都同樣重要。
高質量碳水化合物指的是富含纖維且血糖生成指數(GI)較低的食物——這意味著它們使血糖上升更加緩慢平穩。這類碳水化合物與更好的睡眠質量以及更低的失眠風險有關。相反,高糖跟精製澱粉含量高的飲食往往會導致更多的睡眠中斷。
雖然精製糖和加工澱粉可能會干擾睡眠,但適量攝入天然來源的碳水化合物,如生蜂蜜和牛奶,則能為身體帶來益處。蜂蜜會促使胰島素釋放,而牛奶則會提供色氨酸,其有助於褪黑激素的生成。兩者結合並適量食用時能更好地促進睡眠。
一項涉及超過39,000人的研究表明,富含高質量碳水化合物(如全穀物、水果和非澱粉類蔬菜)的飲食有助於改善睡眠。然而,研究人員也發現了一個臨界點:在當日碳水攝入量超過約230克(相當於15.9份)時,睡眠狀態往往會變差。
舉例來說,230克碳水大約等同於五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每個約含45克碳水化合物)或2杯半煮熟的意大利麵(每杯約含90克碳水化合物)。
每日餐點與零食選擇
適量攝入健康碳水通常意味著每天攝入量為100至150克,以此維持正常體重。較為活躍的人則可以每天攝入碳水150到200克,從而改善睡眠。
含有更多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對睡眠更為有益。然而,纖維本身並不會產生助眠的效果,因為它無法刺激胰島素的釋放,而胰島素的釋放對於增加褪黑素是必要的。實際上,纖維與澱粉(常見於全穀物或水果中)的結合有助於促進更好的睡眠。
以下是每天攝入100到1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示例:
• 早餐:兩顆煮雞蛋,半杯燕麥片(27克碳水)和一小把漿果(6克碳水)
• 午餐:半杯藜麥(20克碳水)配烤雞胸肉和一份綠葉蔬菜
• 小吃: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25克碳水)配一把杏仁
• 晚餐:半杯糙米(22克碳水)配烤三文魚和蒸西蘭花
• 晚間小吃:一根小香蕉(23克碳水)配乾酪
對於能量需求較高的人,碳水化合物需求增加到150至200克,每日膳食可以如下安排:
• 早餐:一杯燕麥片(54克碳水),搭配奇亞籽、小把漿果(6克碳水)和一湯匙杏仁黃油
• 午餐:一碗扁豆湯(30克碳水),配烤雞胸肉
• 小吃: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25克碳水)和一份希臘酸奶
• 晚餐:一碗紅薯(27克碳水),搭配烤火雞胸肉和炒菠菜
• 晚間小吃:半杯乾酪與半杯漿果(20克碳水)
此外蔬菜也含有碳水化合物,儘管量較小。這些碳水化合物也會積累,因此在規劃每日攝入量時應予以考慮。
以下是一些有助於促進睡眠的晚間小吃選擇,依據柯里斯汀和註冊營養師、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發言人黛比‧佩蒂潘(Debbie Petitpain)的建議:
• 一小碗燕麥粥、希臘酸奶、一把混合堅果、撒上一些肉桂粉,再淋上一點蜂蜜。柯里斯汀表示,這提供了複合碳水化合物、鎂和色氨酸,有助於放鬆和睡眠。
• 一根香蕉配杏仁黃油。佩蒂潘表示,香蕉提供天然糖分、鉀和鎂,而杏仁黃油則提供健康脂肪和少量蛋白質。
• 全麥餅乾配鷹嘴豆泥。佩蒂潘表示,這種搭配提供了慢消化的碳水以及少量蛋白質,有助於穩定血糖並促進放鬆。
或者,作為一天的溫馨結尾,為什麼不嘗試經典的溫牛奶搭配蜂蜜呢?畢竟,它已行之有效了多個世紀。
時機很重要
你選擇的碳水化合物的質量以及與之搭配的食物都至關重要,此外時機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柯里斯汀表示,在睡前三到四小時攝入碳水可以優化血清素和褪黑素的生成,這兩種激素都會有助於調節睡眠。
這個時間安排讓身體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逐漸升高並穩定下來,為入睡前血清素和褪黑素的持續產生提供支持。◇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How Carbs Can Help You Sleep Better。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