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好奇號在火星有新發現 科學家興奮不已

【大紀元2025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編譯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近日在火星發現迄今最大型的有機分子,為探索火星過去是否具備生命條件提供重要線索。根據最新研究,這些化合物可能與複雜的有機化學反應有關,正是生命起源所需的條件之一。
這些包括癸烷(decane)、十一烷(undecane)與十二烷(dodecane)的大型有機分子,來自一塊約37億年前的岩石樣本,經探測車上的火星樣本分析儀(SAM)分析發現。科學家推測它們可能是脂肪酸碎片,而脂肪酸是構成地球生命細胞膜的基本成分。
這些分子雖不能直接證明火星曾有生命,但顯示火星曾具備保存脆弱有機物的條件。研究首席作者卡羅琳‧弗雷西內(Caroline Freissinet)表示,這意味著未來有望在火星發現遠古生命的痕跡。
這項被科學家認為是「整個團隊一大勝利」的研究成果,於週一(3月24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黃刀灣突破發現
好奇號於2012年登陸蓋爾隕石坑(Gale Crater),自此行駛逾21英里,攀登夏普山(Mount Sharp),探索火星從濕潤轉為乾燥的演變歷史。2013年,它在黃刀灣(Yellowknife Bay)取得「坎伯蘭樣本」(Cumberland sample),顯示該地曾為含水湖泊。
研究團隊於2015年首次在該樣本中發現有機分子,以及硫元素、硝酸鹽與地球生物活動相關的甲烷。科學家認為,當時的環境足以支持生命所需的化學反應。
好奇號保留了部分樣本,供後續分析。最近一次實驗原為尋找胺基酸,卻意外偵測到微量癸烷、十一烷與十二烷。反向實驗證實,這些可能源自脂肪酸十一酸、十二酸與十三酸。
這些分子皆為11至13個碳原子的長鏈化合物,比過去火星上發現的更大、更複雜。佛羅里達大學地質學副教授艾美‧威廉斯(Amy Williams)指出,這類長鏈脂肪酸通常與生命起源相關。
雖然火星樣本分析儀(SAM)無法偵測更長鏈脂肪酸,但目前的發現已突破原任務預期。弗雷西內強調,「好奇號的目標是判定火星是否具備生命演化的條件,而非直接探測生命。但這些成果讓我們比想像中更接近答案。」
下一步:樣本回地球
好奇號不會再次返回黃刀灣,但保留了樣本供後續實驗。研究團隊正設計新實驗,盼進一步確認這些分子的來源。弗雷西內說,「這是我們車上最珍貴的樣本,正等待我們進行理想的分析。」
普渡大學行星科學教授布里奧妮‧霍根(Briony Horgan)稱此發現是「整個團隊的一大勝利」,並指出火星早期水環境中的沉積物確實有能力保存有機分子。
天體生物學家班‧K‧D‧皮爾斯(Ben K.D. Pearce)認為,這可能是人類迄今最接近「偵測到生命訊號」的一次發現。他指出,雖然目前未發現胺基酸、核苷酸或糖等關鍵生物分子,但這些發現令人振奮。
歐洲太空總署計劃於2028年發射ExoMars火星車深入鑽探火星地底;NASA的毅力號(Perseverance)則持續於耶澤羅隕石坑(Jezero Crater)採集樣本,計劃於2030年代送回地球。威廉斯指出,目前在火星不同地區已發現多種有機碳,顯示這類分子可能相當普遍。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負責樣本送回的高級科學家丹尼爾‧格拉文(Daniel Glavin)總結說:「我現在更樂觀地相信,我們將有機會解決關於火星生命存在與否的長期爭議。」
(本文參考了CNN報導)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