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採訪】企業倒閉、降薪 大陸底層哀鳴
【大紀元2025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熊斌採訪報導)中國經濟形勢日益嚴峻,企業倒閉、員工降薪成常態。基層勞工面對生活壓力,透支體力,過勞死亡的現象層出不窮。近期大紀元記者採訪了多名來自不同地區的從業者,他們的親身經歷勾勒出當前中國經濟下滑的殘酷現實。
基層勞工:工時長、工資低,為餬口賣命
上海環衛工人劉先生表示,經濟狀況一塌糊塗。雖然單位未正式裁員,但卻要求一名員工承擔兩人的工作量,日工時長達15小時,月薪僅四五千元。
他說,單位一個五十多歲的同事因過勞猝死了。他租的房子每個月租金五千多塊,做環衛工賺的錢只夠交房租。根本沒法生活。為了維持生計,他只能再打一份工,賺吃用的錢,非常辛苦。太慘了。
劉先生說,失業潮正在蔓延,「每個小區都有找不到工作的人,甚至碩士生、博士生都去送外賣」。
他還提到,過去上海淮海路的商場熙熙攘攘,如今人少得可憐,蕭條至極。
企業員工:企業拖欠工資情況屢見不鮮
山東泰安的私營企業員工石先生表示,企業拖欠工資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工廠好幾個月都沒發工資,我們公司已拖欠了三個月的薪資」。
當被問及如何維持生計時,石先生說:「現在還沒到爆發的時候吧。」
他的無奈反映出不少基層員工對現狀的無力感。四川打工人王先生表示,拖欠工資的情況多得很,老闆也困難,打工人也困難。自己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現在哪一行業都不好做,不管是做什麼生意都很困難。他表示,有些話自己不敢說。
崑山台資撤離、民企降薪,經營環境惡化
在江蘇崑山從事市政工程的張偉(化名)透露,崑山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
他說,「很多台資企業已關閉或搬遷,大概40%都走了。廠房出租都沒人要。崑山的人口從320萬驟減到200萬,一年內流失了120萬人。」
張偉解釋,台企撤離的原因之一是當地的優惠政策消失了。「台企來崑山時享有三年免稅期,但現在免稅優惠期已過,政府還強制企業繳納員工社保稅,一個職工一年最低標準要交18,000多元,讓企業不堪重負。」
即便仍留在崑山的企業,生存狀況也不容樂觀。
他說,雖然他所在的公司是大型市政單位,過去薪資在一萬五至二萬之間,現在降到一萬,而且「獎金也從去年開始取消」。
張偉說,雖然自己所在的公司很大,但也處於危機中。「現在倒閉的公司太多了,民企撐不住的話,就只能破產了。」
經濟寒冬下的中國社會
進入2025年,中國從北到南,連最發達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也是一片肉眼可見的蕭條清冷。工資下降、失業人數攀升、企業倒閉潮加劇,這場經濟危機正逐步吞噬著許多人的生活。
儘管中共當局推出多項刺激措施,但中國經濟依舊低迷不振,在華各大外資企業開始削減價格和成本,縮減在中國的業務。這場經濟寒冬,已經讓無數人難以承受。
從基層勞工到企業員工,再到企業經營者,他們的經歷反映出中國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廣泛影響。
責任編輯:林琮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