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血栓是中風心梗元凶 3物清血管 這樣防猝死

【胡乃文開講】

血栓是中風心梗元凶 3物清血管 這樣防猝死

文/胡乃文(中醫師)、王賀

血栓是誘發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關鍵因素。(Shutterstock)
 
 

護好血管、防止血栓,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如果出現心肌梗塞或中風,猝死的風險就非常高。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並關注身體發出的警訊,就能及早預防血栓,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和猝死風險。

 

這些人易得血栓

 

許多人認為血栓只會影響老年人,事實上,一些年輕人也可能成為血栓的高風險人群。下面這些人易得血栓:

 

久坐不動者:血液循環變差,血液會變得黏稠,增加血栓風險。建議每坐一小時就起來活動五分鐘,以促進血液流動。

 

肥胖者:深部靜脈栓塞風險比非肥胖者高 2.5 倍。

 

●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會影響血管內壁和血小板的結構和功能,增加血栓風險。

 

吸菸者: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血管內壁,使血液更容易凝結成血栓。

 

血栓三大警訊

 

血栓的形成並非毫無徵兆,身體會發出一些警訊,提醒我們血液流動是否順暢,當出現以下情況時,請務必提高警覺:

 

1. 視力短暫模糊

 

65歲以上長者特別容易發生這種情況,平時視力正常,但偶爾會突然看不清。這可能因為血液變黏稠,無法順利供應視網膜與視神經足夠的氧氣與養分。

 

2. 唇舌發紫

 

是血液循環不良、血液黏稠的徵兆,中醫稱之為「血瘀」。

 

3. 蹲下易喘

 

當血栓影響血液流動時,人體會出現易喘、胸悶等症狀,尤其是肥胖者,蹲下後,若感到呼吸困難,更要特別注意。

 

一旦發現這些症狀,應儘早至醫院檢查,以防血栓進一步惡化,造成嚴重的心血管問題。

 

三種食物護血管

 

50歲後,要預防血管老化、降低血液黏稠度,可以從飲食下手,以下三種食物有助於改善血管健康:

 

1. 洋蔥——降低血液黏稠度

 

洋蔥富含槲皮素等類黃酮及含硫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血脂、抗血小板活性等特性,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建議將洋蔥與油脂一起炒食,槲皮素等是脂溶性的,遇到油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2. 番茄——預防血栓、降膽固醇

 

番茄籽周圍的黃色膠狀物可抑制血小板凝結,預防血栓。生吃番茄可發揮最佳抗血栓效果,而煮熟的番茄則能釋放更多茄紅素,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 黑木耳——血管清道夫

 

黑木耳富含多醣,具抗氧化活性和降血脂特性,有預防心臟病的藥用價值。 建議用黑木耳搭配紅棗煮成甜湯,不僅美味,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心血管健康。

 

血栓危害多器官

 

血栓一旦堵塞某個器官的血管,該器官就會受損傷。

 

●腦部:可能引發腦中風。

 

●心臟:可能導致心肌梗塞。

 

●肺部:可能引發肺栓塞。

 

●肝臟:可能形成肝血管瘤。

 

室內猝死風險高 注意三時段

 

心臟病的發病率通常在冬季激增。一天中深夜清晨則是猝死的高峰期,且與日常活動有關。所以在特殊時段採取預防措施,能有效預防猝死。

 

1. 起床時(凌晨2點~清晨4點)

 

夜間或清晨起床時,血管會因寒冷而收縮,增加心血管風險。建議起床前先披上外套,讓身體適應溫度再緩慢起身。

2. 刷牙洗臉時

 

清晨突然用冷水洗臉,可能會刺激血管劇烈收縮,誘發心血管問題。建議用溫水洗臉,以降低血管受刺激的風險。

3. 洗澡後

 

洗澡後,身體濕潤且溫暖,若突然接觸冷空氣,寒氣易侵入體內。建議洗澡後立即擦乾水分,並穿上保暖衣物,以防受寒。

 

心梗前兆 自救保命

 

心肌梗塞來得突然,但通常在發作前會出現一些警訊,千萬不要忽視:

 

●劇烈胸悶、胸痛:持續5分鐘以上,表示血管已嚴重堵塞,需立即就醫。

 

●不明胃痛: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數週會出現類似胃痛的症狀。

 

●背痛、肩膀疼痛:心肌梗塞可能引發肩膀或背部不明原因的疼痛。

 

●手臂痠麻:血流不暢可能導致手臂發麻、無力。

 

●長時間胸悶:若持續15~20分鐘未緩解,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記住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及早預防,有助於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李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