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軍事】殲-36遇到F-47將會如何
文/夏洛山

【大紀元2025年03月28日訊】在幾個月的停頓之後,五角大樓終於確定了第六代戰鬥機的發展方向。對於承擔對抗中共使命的F-47來說,這一切來得正是時候。中共似乎也一直在投資新一代戰鬥機,並於去年年底試飛了兩種不同型號的原型機,社交媒體普遍將它們稱為第六代的殲-36和殲-50戰鬥機(暫且這麼稱呼)。這些飛機是不是第六代飛機還嚴重存疑,但可以肯定,這是中美爭奪空中霸主地位的最大規模競爭。
就在美國宣布第六代戰鬥機F-47後不久,中共的下一代戰鬥機殲-36第三次被目擊。3月25日社交媒體流傳的視頻顯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殲-36正在進行測試飛行,它降落在該公司位於四川成都的試飛基地。
這讓人不禁希望對這兩種處在風口浪尖的、屬於兩個對立陣營的最先進的飛機進行對比。由於詳細信息的嚴重稀缺,很難在技術層面做出準確判斷,但從已經觀察到的蛛絲馬跡還是可以給出一些有說服力的大致的猜測。
五角大樓一直在觀察在空戰領域的最新進展,並有信心確保對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戰鬥機計劃的歷史性投資能夠使美軍保持領先地位。川普說,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F-47相提並論。美國空軍則表示,F-47將能夠擊敗最強的對手,並在最危險的威脅環境中作戰。美國的官方態度似乎已經定位了殲-36、殲-50與F-47的差距。
首先,從發展模式看就已經拉開了距離。
由於技術資源和工業基礎的限制,中共的重大軍工項目發展基本上仍然基於計劃經濟的模式,習慣性地沿襲軍工企業的歷史經驗和特長。比如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瀋飛)是殲-8和殲-8II的製造商,而同一時代較小的殲-7系列飛機則是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成飛)製造,這二者之間沒有競爭關係。此後,瀋飛主要生產由蘇-27演變而來的殲-11、殲-16,以及艦載機殲-15和仍在難產中的殲-31。而成飛則專注於輕型戰鬥機殲-10和後來的殲-20。
直到最近出現的兩種進入飛行測試階段的所謂第六代飛機,即成飛體型較大的殲-36和瀋飛像玩具一樣的殲-50,從外形上看就可以知道,這是完全不同用途的兩種飛機,它們並不是競爭第六代戰鬥機的二選一的競爭關係。在整個過程中,從各自最初的項目論證、初始設計、原型機製造和測試到生產定型,兩個公司的發展路線都互不相干。即使在原始的方案論證階段會有一些討論,但雙方早已形成默契,不會搶對方的蛋糕,因此也不存在競爭關係。中國的兩大飛機製造公司相安無事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相比之下,美國的重大項目發展計劃通常由兩個或三個公司參加競爭,並且這個競爭階段一直持續到完成驗證機試飛和評估,經過充分的對比論證後才會決定最終由誰主導項目的發展,這個過程也許是若干年的時間。當然,從第六代飛機開始,由於採用更徹底的計算機設計方法,驗證機的設計、製造已經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了。
從中美重大項目發展的決策過程,人們很容易判斷,誰的產品更有說服力。
體型龐大的殲-36,採用三角翼無尾氣動布局,似乎是在追求更好的隱身性能。它採用罕見的三發(發動機)設計,這意味著至少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單台發動機的動力不足;二是它將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攜帶更多的燃油,其結果要麼減少載彈量、要麼縮短航程。
如果說臃腫的形體可以解決航程和載彈量的問題,那麼它又會導致另外一些後果,就是可能犧牲隱身性能和機動性,飛行速度也會受到影響,這可能使其容易成為目標被發現和瞄準。
從觀察到的殲-36的各種信息判斷,它不像是一款為了爭奪空中優勢而生的高性能戰鬥機,而更像是一款主要用於對地或對海攻擊的殲擊轟炸機。這與中共的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也非常一致。中共可能希望殲-36能夠不被注意地遠距離飛行,針對西太平洋廣闊空間的海上目標實施打擊,而不是專注於空戰。
至於體型較小的殲-50,採用了翼身融合的類似大後掠梯形翼和無垂尾設計。相比之下,它可能更接近追求良好敏捷性的戰鬥機設計。然而,並不是所有無尾翼設計的飛機都是第六代飛機,因為定義第六代飛機更主要的屬性不在於氣動布局,還有空前的隱身性能、先進動力系統、態勢感知能力、網路化信息流、智能武器、聯合作戰能力、協同戰鬥機(CCA)無人機等。
中共戰鬥機設計的另一個巨大疑點就是聯合作戰能力。在中共戰鬥機發展中一直注重追求單機飛行性能。這種過時的理念反映在殲-20的設計中,它是第五代飛機中唯一採用鴨式布局的飛機,除了動力不足的原因之外,也是追求機動性的結果,它使本來就不高的隱身性能大打折扣。這也反映了殲-20的作戰方式,很可能是依靠自身能力單打獨鬥,而不是在聯合戰場信息系統支持下的協同作戰。
建立聯合指揮控制系統並非易事。美國也是從F-35開始,經過數十年時間,直到最近才剛剛找到解決聯合全域指揮控制系統兼容問題的方法和技術途徑。但美國各軍兵種自己的戰場指揮控制系統發展和成熟的時間要早得多。
至少到目前為止,人們尚未在中共的軍事演習或重大成果的宣傳中,看到中共軍隊擁有類似美軍戰場信息系統或多域聯合作戰的能力。
與中共的第六代飛機相比,F-47最原始的設計動機就是奪取制空權。F-47的目標非常明確,它將穿透中共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築起的「圍牆」,在西太平洋與中共的高端衝突中跨越大尺度空間,並能夠在競爭激烈的作戰區域建立無可爭議的空中優勢。
中共花了數十年時間發展飛機、電子戰、遠程導彈和無人機,就是為了建立防禦「圍牆」,將美軍擋在太平洋深處。F-47被稱為穿透型戰鬥機,它的任務就是將武器發射到中共軍隊築起的「圍牆」之內,並將其摧毀。
從F-47的氣動布局可以看到為獲得更好的隱身性能所作的努力,駕駛艙和機身的無過渡融合、機翼後掠角的戲劇性處理、用先進複合材料取代主體結構的金屬構件而不僅僅是表面部件和塗層,以及發動機尾噴口的隱祕設計,都體現出降低雷達可觀測性的努力。
川普說F-47的性能數字前所未有,他指的是在隱身試驗場上作戰評估所驗證的隱身特徵,這也是波音公司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F-47在敵人火控雷達上的目標特徵極為微小,結合各種戰術,它很難被瞄準。全程隱身是確保F-47能夠穿透中共防禦的最重要能力之一。
將2馬赫的速度、隱身和續航能力綜合到一起,得益於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美國空軍十多年來一直在投資先進的推進系統,以獲得非常緊湊的尺寸內產生的驚人動力。新技術可實現在不開加力的超音速飛行和高效的巡航模式的情況下,使F-47有可能在智能無人加油機的協助下,實現跨越太平洋的遠距離作戰。
F-47可以與多達五架協作戰鬥無人機一起作戰,這些無人機可以在F-47前方數百公里處與敵人交戰。未來這些戰鬥無人機很可能將攜帶美國最新型的AIM-260遠距空對空導彈,它的射程可達到300公里。這很可能意味著,以一架F-47為核心的作戰單元,交戰距離將遠遠超過500公里。這個距離已經超出一架戰鬥機本身的感知和攻擊範圍,這就是聯合全域指揮控制和智能武器發揮的作用。
如果一架中共殲-36進入F-47的攻擊範圍,它很可能在莫名其妙的驚愕中被擊落,它甚至連與F-47遭遇的機會都沒有。
責任編輯:連書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