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龍騰雲報導)今年以來,當局發起的監管風暴斬落不少明星企業。現在官媒亦加入這場驚弓之鳥的遊戲,一篇評論瞬間令成百上千億元的市場價值灰飛煙滅。中國產業界陷入風聲鶴唳的驚恐中,而世界或將面對中共發展經濟的一個必然惡果,即媒體輿論已成為干預或破壞經濟的「第三隻手」。
官媒「輿論風暴」重創中國企業
8月以來,中共官媒突然發動了一場輿論風暴,幾乎每天打垮一個行業。
8月2日,央視出手打擊粉絲文化,新聞聯播稱中央網信辦整治不良粉絲文化亂象取得階段性成果。市場開始擔心相關行業遭整肅,娛樂和網絡視頻類企業股價下挫。8月6日,《人民日報》發文《治理整頓不良粉絲文化,網站平台必須強化管理》,加重了市場的憂慮。短視頻巨頭快手的市值再度下跌數十億美元。
8月3日,新華社主辦的《經濟參考報》點名騰訊等遊戲公司,痛批網絡遊戲是精神鴉片。該文發布後,港股遊戲股暴跌,騰訊、網易、嗶哩嗶哩(簡稱「B站」)最大跌幅均超過10%,中手游等網遊企業最大跌幅超過20%。8月5日,《人民日報》跟進,旗下《證券時報》發文稱政府沒必要給遊戲產業稅收優惠。中國遊戲產業一蹶不振。
8月4日晚間,中共科技部網站刊文《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飲酒有關》,稱白酒致癌,當天白酒股應聲下跌。8月10日,中紀委繼續追擊,發文批「灌酒文化」。次日中國白酒產業股票集體跳水。
8月4日,新華社發文《警惕電子菸流向未成年人》。在美上市的電子菸中概股霧芯科技隨即跳水,隔天在港上市的深圳電子菸公司思摩爾股價暴跌。
8月4日晚,新華社發文《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隔日,增高針概念股、千億龍頭企業長春高新跌停,安科生物跌幅超10%。
8月5日早上,《經濟日報》發文《網絡視頻業競爭終是內容為王》,點名網絡視頻行業亂象。快手、B站等網絡視頻公司的股價應聲大跌。
8月5日上午,新華社發文《專家提醒警惕配方奶粉營銷影響母乳餵養》,打崩了飛鶴、蒙牛、伊利等乳業概念股。
即便是被列入中共十四五綱要的芯片業,也沒能逃過官媒的炮火。
8月7日央視財經發文批「炒芯」,稱監管部門應出手調查炒作芯片的企業。隔日,A股芯片類公司股價暴跌,其中「立昂微」跌停,國科微、芯源微、芯原股份跌超10%。
從娛樂到遊戲,從白酒到電子菸,從增高針到短視頻,從乳業到芯片,一個接一個的產業倒在了中共官媒的輿論炮火下。中國產業界和海內外的投資者人人自危,中國網民戲稱,「央媒一出手,市場抖一抖,就問你怕不怕。」
甚至在中共內部,官媒還就「輿論是否應干預市場」發生了內訌,地方官媒掐架中共央媒。
8月5日深夜,深圳市委直屬媒體《深圳商報》發文《謹防媒體干擾股市》,批評官媒不應該對上市公司說三道四,對遊戲行業、白酒行業、電子菸企業、「增高針」企業造成了衝擊。該文被快速轉發後不久被刪掉。
被深圳官媒批評的央媒文章並未被撤下。之後,人民日報、央視等官媒繼續發文點評,打崩了更多產業。
輿論風暴的前奏—監管風暴 仍蓄勢待發
事實上,令中國產業界瑟瑟發抖的,不僅僅是官媒近期掀起的輿論風暴,還有先前讓世界都顫慄的監管風暴。
去年中共當局開始打壓馬雲和阿里,並叫停了馬雲旗下「螞蟻」赴美上市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開始擔心中共對民營企業的態度。
今年7月,中共突然出手整肅剛剛在美IPO的「滴滴出行」,並設立網絡安全辦,嚴查中企赴海外上市。
7月24日,中共又出台打擊校外培訓的「雙減」意見,教育類中概股在香港及美國股市暴跌。
中共對互聯網產業和民營教育業發動的監管風暴,對中國和世界經濟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雙減政策」誘發大陸A股及港股連日下跌,其中A股兩天蒸發了4萬億人民幣,而騰訊、美團、阿里和快手這四家公司港股市值三天合計蒸發了2.21萬億港元。
多家外媒都評論稱,中共監管風暴給了華爾街一次代價不菲的教訓。追蹤98家科技類中概股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三天連跌20%、市值蒸發五千億美元。
美國監管部門已做出回應,進一步加強了對中概股的監管,要求中企IPO必須披露中共的政策風險。
然而中共當局並未調低監管風暴的勢頭。
8月11日中共國務院發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中共官網文件),宣稱要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文化教育、民族宗教、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反壟斷、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的立法;並加大對「食品藥品、公共衛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勞動保障、城市管理、交通運輸、金融服務、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的執法(監管)力度。
除了互聯網、教育培訓等個別已遭整治的行業外,中共這一最新政策還將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等更多行業列入了未來可能會有的監管名單,令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產業驚恐不已。
8月12日,尚未等到監管政策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的中國保險業率先崩潰,在香港掛牌的「眾安保險」盤中重挫13.82%,中國保險業風向標「平安保險」股價跌落近2.8%。
分析:干預經濟的「第三隻手」
淡江大學經濟學副教授蔡明芳告訴大紀元,「中共介入市場的狀況越來越嚴重」,「中國最高的風險是政策風險」。他表示,中共對企業採取高度管制,如同讓中國回到改革開放之前的狀態,「中國經濟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事實不僅如此,世界對此的認知可能未能跟上習近平當局的步伐。
時事評論員唐敖認為,監管風暴因為是政府干預,容易引發國際社會足夠的重視,「但西方社會可能對中共官媒的輿論風暴沒有足夠的警惕,並可能因此低估其對中國經濟的破壞性。」
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在中共最高層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他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看不見的手」,是西方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概念,意指私有制下,人們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干預,可以獲得最好的經濟成果。
相對應的,「看得見的手」意指政府的干預,它源自於上世紀30年代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政府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干預經濟的理念。「看得見的手」原本只是西方政府應對經濟危機的臨時性手段,現在已演變為各國政府調控經濟的常態性政策工具。
唐敖表示,「現在習近平想要做得更多,當局透過官媒掀起的輿論風暴,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伸出了干預經濟的第三隻手,一隻失控的看不見的手。」他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失去控制」。
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美國之音等外媒都指出,中共當局的監管風暴充滿不確定性,重創了中國企業和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中共監管風暴的不確定性是破壞市場規則、人為製造出的風險,這是沒錯;但與輿論風暴相比,後者更難以預測,甚至是失控的。」唐敖分析說,從宏觀經濟學角度看,中共監管作為一隻「看得見的手」,所產生的最壞結果莫過於回歸毛澤東時代的計劃經濟。「換言之,監管行動的出現雖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卻是有可能預測受損區間,至少是有可能事後進行避險。」「輿論風暴則不同。中共的輿論風暴很難預測。」
他剖析說,「看起來,輿論風暴是伴隨著監管行動而出現,都是政府干預市場的體現。但後者對中共而言其實是可控的,包括監管行動的時間和後果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被預測的;而前者其實是黨的喉舌揣測上意做出的、非政策性的宣傳行動,哪怕對中共而言都是難以控制的,包括輿論產生的影響和時效都難以被預測和控制。」
「因為中共有成百上千家官媒,代表了不同的中央部門、地方政府和權貴家族的利益,所以它們能夠發出的文章、對不同受眾產生的影響,就是難以預料和管控的。」唐敖舉例說,「深圳地方官媒和央媒的掐架就表明了,即使是習近平和中央政府都不太可能管控住所有的官媒。」
更何況官媒還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約或操控,例如中共文宣系統背後的「復旦幫」,或者中共意識形態、政治正確等等,他舉例說,「這些都會增加輿論風暴的不確定性。」
「例如,中共過往歷史表明,未來美國政府和資本市場反制中概股的強硬措施,很可能會迫使習近平當局重新考慮某些監管政策的執行力度,但不一定能夠對固守政治正確的中共官媒產生多大影響。」
他認為,「輿論風暴能夠對中國產業界造成破壞性影響,實質不是因為釋放出了政策信號,而是釋出和放大了中國人對中共統治(控制)的恐懼。」
「所以習當局如今利用官媒輿論干預市場,其實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它很可能會遠比監管風暴更持續地破壞中國經濟。」
責任編輯:葉梓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