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導)北約(NATO)計劃在日本東京開設聯絡處的消息,激起中共強烈反彈。專家認為,中共的挑釁令西方及東亞國家改變了對華政策,因台海若發生戰爭,其帶來衝擊遠大於俄烏戰,全球安全危機核心正轉移到亞太;而北京的外交誤判,引西方群起管控「風險」。
《日經亞洲》5月3日報導,北約計劃在日本東京開設聯絡處的消息,已獲得日本和北約官員的確認,北約希望加強與澳大利亞、韓國和新西蘭等盟友的協商,應對日益加劇的中共挑戰。
對此,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四在記者會上說,「北約持續東進亞太,干預地區事務,勢必破壞地區和平穩定,推動陣營對抗,應當引起地區國家的高度警惕。」
週五(5日),中共官媒《北京日報》旗下的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更發文稱「日本把北約引到中國家門口」,並狠批北約「搞亂了歐洲還企圖搞亂亞太」,日本「擴軍備戰,盼著『亞洲有事』的『華盛頓工具』」。
中共價值上的挑戰 西方、東亞改變對華政策
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李世暉教授5日對大紀元分析,現在西方國家、東亞國家認為,中共的威脅是一個現實正在發生的重大議題,而不是未來的事情。
他說,對西方國家來講,威脅有兩個必要條件,一個就是中共有這個能力威脅其它國家;第二個是它有這個意志要威脅其它國家。
而在過去20年的發展過程中,他說,「北京的能力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北京的意志、中共領導人的意志,讓其它國家感受到威脅。」
「這也是日本、菲律賓、特別是韓國,之所以改變對華政策的原因,從原本是對中國保持某種程度的和緩關係,到現在完全在尋找一個靠向美國,對北京戒備或是採取對抗的外交方針。」
李世暉表示:「日本國內認為兩岸會發生戰爭的一派占優勢,希望引進其它重要國家的力量來達到力量平衡。所以日本把北約力量引進來,在東亞地區形成(對中共的)某種程度的嚇阻力量,認為有助於維持印太區域的穩定。」
「從西方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北約或是日美安保,在美國戰略下,它是一個有安全保障的公共防禦體系。不會因為過去受到地域限制而去降低適用範圍,反而是引進一個維持穩定的公共防禦體系,有助於穩定。」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范5日對大紀元分析,「中共跟很多所謂的威權主義國家關係越來越密切,是一種價值上的挑戰。」
丁樹范認為,「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在很多觀念上、價值上、政治制度上,的確跟中共很不一樣,跟俄羅斯也不一樣。因為北京基本上還是支持俄羅斯,至少站在北約的立場或歐盟的立場,(這)是最無法接受的。」
專家:台海若發生戰爭 帶來衝擊遠大於俄烏戰
今年以來,日本、韓國與北約互動頻繁。
對於北約在日本開設聯絡處的構想,《日經亞洲》指出,這是北約祕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1月30日至2月1日訪日期間,首次與日相岸田文雄討論確定的。
岸田文雄也介紹了他的計劃,設置日本駐北約專職大使。去年6月北約峰會,岸田成為第一位出席北約峰會的日本領導人。
4月5日,斯托爾滕貝格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會見了印太夥伴國家的外交官員,與日韓、新西蘭及澳大利亞就合作與挑戰進行對話,並強調了印太地區與歐洲之於彼此在安全上的重要性,「我們高度重視與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和日本等印太夥伴的關係。」
日本外相林芳正在北約外長會期間表示,由於「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越來越強硬」,日本無法獨自實現安倍晉三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太」目標,他歡迎北約成員國多多參與印太事務。
李世暉表示,「歐盟國家把北約視為一個維持世界和平的力量,因為聯合國沒有效力。其實俄烏戰爭是一個很大的啟示,北約不能只關注歐洲戰場,俄烏戰爭不是只有歐洲的戰爭,其實影響到全世界。」
「歐盟幾個國家的北約成員認為如果台海發生戰爭,帶來的衝擊絕對遠大於俄烏戰爭,所以他們必須要在台海問題上有發言權,在東京設立分部是很重要的。」他說。
分析:全球安全危機核心轉移到亞太
自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一年多來,中共從未公開譴責國俄羅斯侵略,在西方嚴厲制裁普京之際,習近平3月訪問俄羅斯,與普京聯合聲明要「強化雙邊關係的系列計劃」。
前中共外交官陳用林4日對大紀元表示,北約加強與印太國家聯繫,「主要是針對中俄聯盟,雖然中俄沒有正式宣布建立軍事同盟,但實際上他們在烏克蘭戰爭中,很多方面進行了軍事協作和暗中援助,引起了北約、歐洲的警惕。」
為了防範中俄,陳用林說,「北約從長遠考慮,包括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安全利益。所以它在東亞建立聯絡處,實際上是針對中俄同盟的發展趨勢建立的。」
「這說明全球安全問題的危機核心已經從歐洲轉移到亞太,中共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表現,令歐洲十分擔憂;中共在台灣問題上叫囂武統,也讓人感覺戰爭迫在眉睫,中共窮兵黷武,不停地實戰演習,擺出隨時入侵台灣的姿態。」
他說,「中共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侵略性、更加法西斯化。中共跟當年的法西斯有很多共通之處,比如製造內部民族矛盾來凝聚國人共識,強調民族主義對外侵略擴張,以世界領袖自居,往外推行意識形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發展模式和中國式民主。」
習近平外交誤判 引西方群起管控「風險」
習近平近來提到與西方打交道時,必提「敢於鬥爭、善於鬥爭」。近日駐法大使盧沙野質疑「前蘇聯國家主權地位」,令世界譁然。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還說,「在一個更加危險和不可預測的世界中,很明顯安全已不再僅僅指代地區安全了,而是指全球安全。」印太地區對歐洲很重要,歐洲對印太也很重要。
李世暉認為,「未來(北約)可能會在東京開會,當然是討論東亞議題,北京會不高興,可是必須要面對這個新的外交舞台。」
他說,中共在外交上面臨一個很大問題,「就是不信任西方國家,不信任整個國際體制,因為它認為這是美國打造的國際體制,所以現在它想打破國際體制,可是沒有這個能力,目前為止沒有這個能力。」
「其實,對中國來說,遵循國際體制帶來的利益會遠遠大於他現在的狀況,以前中國遵循國際體制規範,出現了戰略機遇期,就是2001年開始到2010年這十年,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西方國家至少還認為中國應該有機會往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方向去走。」
但是近年來,北京戰狼外交完全打破了過去的外交路線。李世暉說,「(這)加深了西方國家、周邊國家的疑慮,不相信中國(中共)一直說的和平崛起,就是認為中國是一個不可預測的國家,不穩定。」
他說,「當你具有很強的軍事武力,又是一個不可預測的國家,其它國家當然就會擔心,組成合作關係,對中國未來可能造成的一些戰爭風險進行管控。」
「以前中國是機會,可是現在是風險。西方國家考慮如何去管控這個風險,無論是供應鏈、無論是區域經濟整合、無論是北約對東亞的設定也罷,這些都是為了要管控中國(中共)風險。」
李世暉說,「這個風險現在成為西方外交、軍事上面最重要的課題。以前我們很少聽到歐盟國家對中國的事情講很多,這一兩年歐盟國家、南太平洋國家,包含美國在內,日韓他們外交的主軸都圍繞著中國(中共)。」
專家:習近平需進行全面外交關係檢討
李世暉說,「就我自己觀察,中國(中共)現在是在跟西方國家進行新的外交互動模式的磨合階段,但這樣一個磨合階段最後會走向什麼方向呢?」
「我認為北京自己也不確定,一開始對美國的誤判,以為美國不會這麼強硬,結果沒想到美國採取一個全面對抗的態勢,這個讓它有點驚訝。」李世暉說,但是當北京把民族主義炒起來之後,沒辦法在短期之內退縮,其實需要一個台階。
李世暉認為,「北京到處罵人是沒辦法改變狀況的。它必須要去思考在這個新的外交舞台下,怎麼跟周邊國家互動,怎麼跟這些大國互動。」
「如果習近平不去了解現在是一個新的外交階段,然後進行全面外交關係的檢討,我覺得其實對中國及周邊國家,都是不利的。沒有人希望看到戰爭發生,可是也許中國有部分人希望戰爭發生,所以我們真的是很擔憂這一點。」
李世暉說,「我們做國際關係區域的研究,也一直認為習近平的外交政策,其實這幾年外交政策,沒有達到想要的成果,就是他的手段都沒法達成既定目標,其實這就顯示他的外交政策出了很大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