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中共當局近期分別對國內外三家諮詢公司突擊搜查,但處理方式有明顯不同,貝恩和明思是美國公司,處置較輕,而中國人擁有和經營的凱盛融英,被作為中共反間諜法第一案遭到嚴罰。
專家表示,對凱盛融英是以威脅國家安全的「泄密」來處理,中國民企將產生嚴重的「寒蟬效應」。這個模式日後將越演越烈,中國社會將逐漸喪失資本主義的動力和能量。
為什麼是凱盛融英?
自今年3月以來,中共當局開始打擊國內外諮詢行業,先是搜查了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的北京辦事處,罪名是「非法經營」,並逮捕了該公司的5名中國員工;4月份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上海辦事處遭問話;5月份凱盛融英(Capvision)多地辦公室被搜查,中共央視以淪為「境外幫凶」為名,點名批評。
中共當局處理這三家公司的方式有明顯不同,貝恩和明思是美國公司,處置較輕,但凱盛融英由中國人擁有和經營,雖在紐約、新加坡和吉隆坡設有辦事處,但絕大部分業務都在中國,處罰最重。一名凱盛融英名單上的專家被判處六年監禁,另一名專家被調查,當局還在電視上向數億觀眾播放對凱盛融英的「公開執法」。
「凱盛融英在上海成立的,絕大部分員工都在上海,CEO和主要執行團隊一直在上海,該公司的所有者完全是中國人。」曾經在2012年到2015年在凱盛融英任首席合規官鮑勃·古特瑪(Bob
Guterma)在「中國項目」(The china project)訪談中說。
長期觀察科技金融的觀察人士、美國硅谷通訊網絡資深工程師鐘山對大紀元表示,「中共一貫是內外有別,尤其是涉及金融相關的外資,當中不乏很多中國(中共)太子黨的二代、三代、四代,所以(中共)對外資企業往往是比較禮遇,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這裡面有官員自身利益。但是對於像凱盛融英這種純屬內部的,它不會手下留情,那肯定是要嚴懲嚴打。」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是金融監管機構牽頭進行突擊檢查,外國投資者可能不會注意到,甚至會讚賞這樣的做法,但參與突擊搜查的是中共反間諜機構國家安全部,而非金融監管機構,性質就不同了,從行業合規問題,變成國家安全問題。
實際上,對凱盛融英的突擊搜查,中共國安部門謀劃已久。古特瑪說,「據我所知,(中共)對凱盛融英實際辦公室的訪問是在大約六個月前。如果你看(央視)視頻,在辦公桌前被迫簽署道歉信的人後面還有一個攝像師,這不像是突擊檢查時的鏡頭。這是精心策劃的,非常有計劃的,凱盛融英的員工和團隊因此有很多時間來準備,只是現在我們才知道。」
記者也注意到,中共央視「焦點訪談」中對凱盛融英員工的詢問中,有的員工身著冬裝,很可能去年冬天國安部門就開始著手調查。中共國安部門5月9日突擊搜查凱盛融英,似乎是走一個過場,趕在反間諜法7月1日生效之前,拿凱盛融英為反間諜法開刀祭旗,並在中共央視上大肆宣傳。
中共央視「焦點訪談」中,已將正常的商業合規問題高度政治化,警告民企和外企用意非常明顯。
古特瑪認為,中共央視報導更多的是向公眾發出一個關於向外國人提供信息的警告。通常情況下,當局會對錯誤行為進行行政處理,而不是在國家電視台上大肆宣傳。
「有了中央電視台的特別報導,這就是全面的處理,是為了發出一個重要信息。」古特瑪說。
鐘山表示,「拿這個專家來給反間諜法祭旗,殺雞儆猴是給別人看的,那以後國際之間的知識交流就要很小心了,類似這種採訪電話就要很小心。那麼至於凱盛融英這件事,我覺得還沒完,因為作為國安這個系統,(反間諜法)第一案的時候,他們也要量力而行,深也不得,淺也不得,但可以按節奏一步一步往上做,後續凱盛融英算不算完事,還要繼續看。」
打壓凱盛融英 整個行業產生寒蟬效應
專家網絡近年來在中國大陸發展迅速,成為海外對沖基金、銀行、風險投資和跨國公司獲取行業趨勢、政府政策等各種實地情報的重要渠道。由於中國市場的不透明,許多人認為,如果沒有凱盛融英這樣的公司,要進行投資研究或做基本盡職調查是非常困難的。
專家網絡曾經得到過中共官方的大力支持,中共喉舌《人民日報》2016年曾稱它們是提升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凱盛融英因其 「強大的合規網絡」和「完整的監管」而受到讚揚。
古特瑪說,(2012年到2015年)他在凱盛融英工作期間,與警察和監管機構有著相當頻繁和親切的接觸,「你在某種程度上,差不多是受歡迎的。」古特瑪告訴《金融時報》,並補充說與當局的溝通,有助於在中共模糊的法律環境中找準方向。
「凱盛融英的專家網絡高達40萬人,都是各領域的專家,肯定會涉及到很多信息、軍事技術。」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大紀元,「因為它是一個付費信息科技公司,這樣運作的方式,註定了會很容易涉及到中共敏感的地方,當局會感到不舒服,所以它會被中共打壓。」
打壓在整個行業產生了「寒蟬效應」。一家美國的銀行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高級分析師告訴彭博社,他每週都會使用凱盛融英,但自從打壓以來,(中共)國有企業的工作人員變得不願意與外國分析師分享任何數據,許多專家已經取消了預定的電話。該分析師說,這使得盡職調查變得更加困難,並推高了在中國投資的成本。
台灣國防智庫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繡雯告訴大紀元,「中國(中共)現在對於國內外顧問公司,以泄漏國家機密來加以整頓。這將使外國政府和外國企業,更不容易獲得投資的相關資訊,使中國變得更加不透明。在封鎖海外資訊之後,中國(中共)其實在打造更加封閉且由政府管控所有數據、資訊的後疫情社會,更加內卷。」
一些投資者擔心的是,當在保護他們的利益或共產黨利益之間做出選擇時,他們總是會輸。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中國戰略集團總裁兼CEO張克斯(Christopher Johnson)對彭博社說,當局針對凱盛融英和其它公司採取的行動,是「習近平平衡發展和安全口號的具體體現」,「當這兩者發生衝突時,安全總是贏家。」
餘波未了?民企大佬受驚嚇
對凱盛融英高調的「公開執法」,對背後一些民企大佬產生寒蟬效應,這些人在2000年後成為各行業領頭羊後,逐漸進入金融投資界,成為習近平的「心腹大患」。
凱盛融英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以及CEO是徐如傑,持有28.65%的股份。他曾在多個跨國公司擔任管理職位,包括華潤集團、西門子、通用汽車投資(中國)等。
「連線中國」報導說,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入股凱盛融英,包括擁有眾多國有股東(如中航工業)的天風證券,擁有凱盛融英7%的股份。另外12%的股份由粵民投持有,該財團包括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佛山海天味業董事長龐康,以及人工智能公司PCI科技集團的創始人劉偉等。
大紀元記者發送郵件詢問粵民投,他們對「連線中國」的報導有何評論,目前沒有收到回覆。
凱盛融英5月9日以泄露國家祕密和情報的罪名被查後,第二天立即宣布成立合規管理委員會,說明將根據中共國安法、反間諜法等制定工作規則。
在5月20日-23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期間,股東之一的何享健以個人名義發起的30億人民幣「何享健科學基金」,號稱要「推動原創性前沿性基礎研究和相關成果轉化」。這是習為了與美國科技競爭而大力推動的一個議程,被寫進二十大報告中。
「我認為某種程度上,這個就是對政府示好的一個投名狀。」鐘山說,「這麼高調做事,應該是高層授意來讓他做的,因為廣東的企業家是很低調的,尤其不涉及到政治。像美的(何享健)這種做事方式,和平常大不一樣,完全違背了他以往的行事風格,一定有某種用意。」
王繡雯表示,習近平政權以「國家安全」和「泄密」來查「凱盛融英」事件,後續影響難以預估。何享健為了保命和維持集團生存,只好像之前的阿里及騰訊一樣,先捐出一大筆錢再說。不同的是,先前的阿里和騰訊等民企是快速響應習的「共同富裕」政策,而這次「美的集團」是快速響應習最新提出的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共產主義社會任何時候都可能安個罪名來整頓民企,這將再次嚴重打擊中國民企的發展。
中共打壓下 中國社會將漸失動力和能量
在習近平安全高於經濟的情況下,先後對阿里巴巴、滴滴、教輔行業進行打壓。
鐘山表示,今後可預見的是,在科技風險投資領域,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不知道哪些是習認可的,哪些不認可的。原來的勢力範圍,並不是習自己能控制的,多多少少都是和江胡時代相關聯,習現在想整肅這個領域想的話,他必須把自己的人馬放到核心位置上。
謝田說,習近平所謂安全高於經濟,並不是真正把國家安全高於經濟,是把共產黨的安全高於經濟。
王繡雯認為,這次不同以往,是以威脅國家安全的「泄密」來處理,對於中國民企將產生嚴重的「寒蟬效應」。其次,在中國經濟不景氣之下,民企成了習政權隨時予取予求的金山銀山,隨便安個「危及國家安全」的嫌疑,就可讓民企大老闆們捐出大筆金錢。這個模式日後將會越演越烈,中國社會將逐漸喪失資本主義的動力和能量。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