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1月1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溫妮、梁欣採訪報導)奥密克戎(Omicron)疫情加劇全球航運擁堵,除美國西海岸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中國重要港口近日也出現擁堵。專家預測,供應鏈瓶頸至少會持續到今年下半年。
隨著新一波疫情在中國蔓延,中共官員在「零容忍」政策驅動下,開始實施近兩年來前所未見的大規模封鎖和測試,致使主要製造商被迫關閉工廠,並引發港口堵塞和工人短缺等問題。經濟學家警告說,本次疫情的潛在後果更加嚴重,未來可能出現更具挑戰性的瓶頸。
1月13日,彭博社引述相關消息報導說,寧波爆發疫情後,航運公司為避免在寧波港出現延誤,直接將貨輪駛向上海,致使世界最大集裝箱港口上海港日益擁堵。與此同時,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口寧波港暫停一些貨運業務,一些貨輪改道前往廈門。
貨運代理表示,大量船隻湧入上海已將那裡的集裝箱船航行時間表推遲了大約一週,這些延誤可能會蔓延到美國和歐洲已經積壓的口岸。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洛杉磯港和長灘港是美國最繁忙的兩大港口,全美約有40%的海運集裝箱通過這裡入境。這兩大港口碼頭外的船隻數量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動蕩的晴雨表。
據在線船舶跟蹤網站「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的數據,當地時間1月13日,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停泊的集裝箱船共有198艘,另有162艘即將停靠。
加州長灘市市長羅伯特‧加西亞(Robert Garcia)去年10月表示:「由於全球中共病毒(Covid-19)大流行,生產的重大變化和長達數十年的供應鏈面臨挑戰,我們在長灘和洛杉磯港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貨運激增情況。」
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嚴重擁堵已持續數月之久。去年10月加西亞講這番話時,這兩大港口排隊等候的船隻已經超過50艘,打破當時的歷史紀錄。
供應鏈受阻加劇通脹壓力
海運約占全球貨物運輸的90%。由於港口擁堵,過去一年裡海運成本飆升,雖然近期有所下降,但仍然高得離譜。
根據航運顧問公司德魯里(Drewry)的數據,本週世界集裝箱指數上漲1.4%,40英尺集裝箱平均成本增至9,544美元,同比上漲82%;上海至鹿特丹運費上漲3%,40英尺箱14,028美元,上海至洛杉磯運費上漲1%,40英尺箱10,621美元。
據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2021年1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7%。這是自1982年以來的最快增速,也是通脹率連續第三個月超過6%。強勁的消費者需求加劇了供應短缺問題。
另外,2021年美國批發通脹以創紀錄速度飆升。去年11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9.8%,創下2010年政府開始統計這一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這一數據有力支持了美聯儲縮減疫情刺激的理由。
對此,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謝田對大紀元表示,此前美聯儲多次錯誤地預期美國通脹會很快過去,這次鮑威爾(Jerome Powell)對於通脹的預期也未必準確,有關供應鏈瓶頸今年得到緩解的預期,「恐怕也是他一廂情願的說法」。
謝田分析說:「疫情導致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實行非常強硬的限制令,致使很多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不能出去工作。然而,隨著各國經濟開始復甦,老百姓購買力強勁,對中國等亞洲地區產品需求將大增。」
「但港口擁塞導致物流不暢,造成物價飛漲,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飆升,加劇通脹壓力。目前航運界和專家普遍認為,供應鏈瓶頸恐怕今年都很難緩解,甚至可能會持續到明年。這樣的話,美國通脹問題恐怕也不會很快得以解決。」他說。
分析:美國可能會分散供應鏈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二所所長花佳正博士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短期來看,為控制通脹,美國會加快升息腳步。從中長期來看,為了避免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過度依賴,美國政府可能會考慮分散供應鏈,至少一些必要的民生工業產品會在美國本土生產,包括防疫物資。
花佳正說,港口擁堵問題,很大部分原因是疫情反覆爆發造成的,而現在又出現了變種病毒奥密克戎,美國確診人數攀升,導致工作人員短缺,加劇港口調配壓力,進一步推高物價。與此同時,美國房價也在飆升,迫使美聯儲加快升息步伐,以遏制通脹。
「而疫情帶來另一個長期影響是,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都會思考,過去供應鏈太多依賴中國。為避免再次出現供應鏈斷裂造成的風險,世界各國會考慮多元化工業,確保供應鏈穩定可靠。」花佳正說。
談到目前供應鏈受阻問題,花佳正表示,供應鏈危機能否得到緩解,關鍵在於全球疫情能否走到一個穩定的狀態,供應鏈混亂至少要持續到今年下半年。
責任編輯:連書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