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教育名語錄


教育名語錄


專家論點

1.學校外的生活教育,光靠父母是不夠的。
    現代社區若不能取代往昔的鄰里作用,很難達到完善的教養。

2.只要是家庭,都可能碰到危機。
    外部資源平常就要布建,它無法渾然天成在那等你。

3.作文能力下降的後遺症已逐漸顯現,
    孩子無法條理分明的陳述事實,以後怎麼在職場上推銷自己的策略?

4.企業家庭培養子女國際觀或國際化人格特質時,
    重要的是如何在本土化與國際化間取得平衡點。


父母經

1.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
   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又發揮自己特色,這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2.孩子是環境的動物,光弄好自己的孩子沒有用。
    把情境造好,再把小孩丟進去,美麗的事就會發生。

3.我們不知道每個人的舒適區什麼時候建立的,
    但很少看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

4.中國大陸家長培育小孩子的積極,帶來的壓迫感,
    會讓人覺得你的小孩將來完蛋了……

5.混血教育的孩子體質會比較強,
    混血教育也會讓孩子更能接納多元的觀點、提高適應力。

6.很多留學生,因為缺乏領導能力影響事業發展。
    從幼稚園開始,我們就全力支持孩子參加童軍活動

7.我有責任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沒有義務留給他們最多的財產。

8.如果小時後,讓他們學著來面對家事,
    獨當一面的個性也許就能早一步建立了。

9.大學裡不一定會學到賺錢的方法,還不如先去念自己喜歡的專業。

10.藉著露營讓孩子分工合作、砍柴生火,
      多少培養了他們從小願意互助的習慣。


父母親必要知道的
 
1.美國<富比世>家族第二代馬爾康˙富比世,
    為了讓子女人際關係和諧,每年暑假,一家三代去西部進行長途旅行,以旅行、露營的手法,來訓練孩子的團隊精神

2.根據美國應用心理學中心創建者夏皮羅研究,
    父母每天撥出1小時好好教導孩子,教育的效果會增加20%到30%。

3.相較於讀公立國小,讀雙語學校需要14倍到28倍花費。

4.就讀台灣雙語學校的學童,
    平均30人就有一位外籍老師提供全英語的互動。

5.根據「人生八大發展歷程」理論,
    612歲是發展「能力」很重要的階段
    如果發展得好,可以培養出日後很好的學習能力。

6.韓國漢城大學的中文系報考率,已超過英文系。

7.孩子數學不好可能不是不懂計算,而是看不懂課本和考題的敘述。
    中文閱讀力的下降,已影響其他學科學習。

8.美國領導統御學專家班尼斯發現,
    不同世代領導人的共同特質,是能不斷從磨練中脫胎換骨,
    並將磨練視為正面經驗,這個特質就是適應力
    台南大學副教授李芃娟指出,適應力和意志力都屬於智力的一種,
    適應力好的人,各方面都表現不會太差。

9.根據「人生八大發展歷程」,青少年時期是發展自我價值體系的階段,
    此時,青少年為了與過去父母所給予的價值觀相抗衡,
    特別容易受到同儕的影響。

10.美國甘迺迪、柯林頓、布希和福特總統等,都是童子軍出身。

11.心理學家科溫頓發現,孩子在認識「努力、能力與成功」的過程
      會經歷幾個認知階段6歲到10歲時,孩子開始能理解抽象概念
      也可以在大人的說明下,瞭解成功虛造兩項因素:努力與能力

12.到歐洲從事長程的旅行,是美國富豪世家最常見的非正式教育
      除了旅行,美國有錢人家也經常鼓勵孩子運動或是
   玩些有點冒險的娛樂,藉此培養體魄和膽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