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組圖:天子的禮物有哪些 台故宮特展揭祕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6月8日。

 

台灣故宮舉辦的這次特展,透過清代官員上奏的奏摺、文書、檔冊等珍貴史料,揭開皇帝與官員間「密不可宣」的奏摺內容。究竟皇帝賞賜臣子哪些禮物?背後隱藏著什麼故事?皇帝的禮物真如想像中的「金銀財寶堆滿屋」嗎?

 

展覽特別展出一組共二十件的「清 乾隆粉彩御製詩花卉紋鼻煙壺」。(台灣故宮提供)
 
 
清 火鐮荷包。(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策展人、書畫文獻處研究員兼科長許媛婷表示,「禮尚往來」這句話耳熟能詳,「禮」可以解讀為謙和有禮,也可以指物質性的禮物。然而,不論是禮節還是實際禮品,其背後的意涵遠比表面更為深遠,特別是物品本身的故事,更值得細細探究。而在故宮典藏文物中,必然有被皇帝當成禮物送給臣下的賞賜之禮,藏著讓人驚歎「啊!原來這也是禮物?」的有趣發現。

 

清 玉喜字扳指。(台灣故宮提供)
 
 
「清 光緒朝 御賜雙龍寶星」,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台灣故宮提供)

 

許媛婷說,這次展覽分為四大單元:「禮何處來」、「升職加薪」、「好禮降臨」與「賞罰有道」,透過文武官員上摺謝恩的第一手史料,認識清代皇帝恩威並施的賞賜制度。皇帝的賞賜不侷限於具體的禮品,還有加官晉爵、加銜賜號,及追封誥命等象徵榮譽與地位的賞賜,其價值往往遠勝於禮品本身。

 

清 粉彩瓷翎管。(台灣故宮提供)

 

許媛婷表示,儘管功名地位、榮譽勛章備受重視,但大多數賞賜仍以實質禮物為主。不過,這些禮物並非如一般想像中的金銀珠寶,更多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實用物品。從皇帝賜字、御書詩文、書籍紙硯、荷包摺扇、緞匹帽袍,到牛羊馬匹、御膳食物、藥錠補品;甚至玉扳指、瓷瓶、鼻煙壺、瑪瑙盒,乃至銀兩、銀錁等貨幣,種類琳琅滿目。

 

清 乾隆朝 粉彩御製詩花卉紋鼻煙壺(一式二十件)。(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表示,這次展覽精選皇帝賞賜的珍貴物件,從官帽裝飾的頂戴、湖綠釉翎管、粉彩瓷翎管,到清代滿族勇士隨身攜帶的火鐮荷包,更特別展出一組共二十件的「清 乾隆粉彩御製詩花卉紋鼻煙壺」,讓觀眾一窺皇帝賞賜之禮的豐富多樣。

 

清 乾隆朝 粉彩御製詩花卉紋鼻煙壺。(台灣故宮提供)

 

此外,台灣故宮說,現代人喜歡在大拇指戴上戒指,展現個性與時尚品味。這種套在大姆指的指環,在古代稱為韘,又稱作扳指,射箭時用來保護手指不被弓弦劃傷。除了有不忘滿族騎射傳統的深刻意涵,在乾隆皇帝積極推廣與賞賜下,帶動清代皇室貴族與官員配戴扳指的流行風潮,成為彰顯個人身分地位的飾品,也是皇帝御賜的禮品類型之一。

 

清 康熙朝 銅胎畫琺瑯雙蝶鼻煙壺。(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表示,為豐富這次展覽內容,特別向國立歷史博物館洽借兩件珍貴文物。「光緒紙質功牌」類似於今日「奬狀」,由時任會辦雲南軍務湖南提督一等子爵鮑超(1828—1886年)奏請光緒皇帝,賞賜給在軍務上立有功勞的陳元,授予其「八品頂戴」,並加贈「功牌」,以示嘉獎。

 

清 湖綠釉翎管。(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表示,賞賜功牌不僅是一種榮譽象徵,通常還伴隨官銜晉升或賞賜銀兩,也是另一種的升職加薪。「御賜雙龍寶星」,則學習自西方各國頒給「勛章」的奬勵制度,最初是為了與西方國家外交往來,用來獎勵外國使節、軍官及商人,後來也開始授予清朝官員,成為清代賞賜制度中的一環,展現中西文化交流對宮廷制度的影響。

 

清光緒11年11月23日 光緒紙質功牌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台灣故宮提供)

 

「職場送禮學問大」,台灣故宮表示,皇帝如何得知哪些人值得賞賜?又該賞賜哪些禮物呢?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從康熙朝官員祕密上奏的密摺制度,或許能找到蛛絲馬跡。

 

故宮特別向國立歷史博物館洽借「光緒紙質功牌」展出,功牌類似於今日「奬狀」的概念。(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典藏《王鴻緒小密摺》,是康熙皇帝和曾任禮部侍郎王鴻緒之間的往來文書。這批密摺共計52件,撰寫時間集中於1705到1708年間,即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期間。內容涵蓋官員包庇、受賄、侵吞公帑等機密事件,揭示密摺制度中「賞罰有道」的權力運作,並隱約透露「天子的禮物」所牽動的複雜社會關係。

 

 責任編輯:葉紫微

 

漢光41號實兵演習破紀錄 國軍估動員逾2萬名後備軍人

漢光41號實兵演習破紀錄 國軍估動員逾2萬名後備軍人

漢光演習計畫於今年7月進行10天9夜的實兵演練,預估操演期間動員的人數將突破2萬人大關。資料照。(中央社)
 
 

【大紀元2025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國防部年度重要軍演「漢光41號」電腦兵推正在實施,並計畫於今年7月進行10天9夜的實兵演練。根據國軍規劃,考量今年度實兵演訓時間相當長,將藉此機會徹底檢驗後備動員機制,預估操演期間動員的人數將突破2萬人大關。

 

國防部資料照。
國防部資料照。(宋碧龍/大紀元)

 

國防部繼今年2月辦理「高階幹部圖上兵推」後,自4月5日至18日之間進行「漢光41號」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電腦兵推採14天13夜不間斷方式進行。

 

本次兵推演練以中共對台「灰色地帶襲擾」,並設定共軍2027年進犯台灣為背景,同時也把中共可能「由演轉戰」的想定納入。國軍計畫於今年7月9日至18日進行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

 

根據國軍規劃,實兵演練採全員、全裝、部分實彈的演習,由各級部隊指揮官從實戰角度,設計演習想定及輔助狀況,誘導三軍部隊在台灣本島、外離島海、空域及作戰責任地境,也將結合「同心」、「自強」及「2025城鎮韌性」演習。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今年度漢光實兵演習為10天9夜,創下史上最長紀錄,國軍計畫藉此機會充分檢驗後備動員能量,因此,除了將驗證陸軍步兵206旅全旅動員,今年演習期間後備軍人動員數,預計將超過2萬人。

 

軍方人士透露,漢光實兵演習的後備軍人動員數逐年增加,去年「漢光40號」實兵演習動員數約1萬4000人,今年則將比去年多召訓6000人,達到2萬人以上水準。且這些後備軍人多接受14天新式教召,將接受各種臨戰與戰鬥訓練,以及磨練實彈射擊等戰鬥技能。

 

另外,根據國軍媒體《青年日報》報導,陸軍584旅所屬CM11戰車,近期參與「戰車次口徑」射擊驗證,也就是磨練射手操作同軸機槍的能力。根據軍方描述,CM11戰車的射手需運用熱像瞄準鏡、白晝鏡,瞄準模擬敵軍散兵、船團與戰車的3種標靶射擊。

 

「戰車次口徑」射擊有著數項條件,首先,官兵要在戰車抵達停止線前,在距離目標僅約30公尺處,行進間射擊18發,戰車駕駛也需依照射手的射擊狀況,調整行進速度、保持車身平穩。因此,這不僅是磨練射手的技能,也攸關駕駛與射手的默契。

 

責任編輯:呂美琪

 

微軟合資公司微創軟件將停止中國業務並裁員

微軟合資公司微創軟件將停止中國業務並裁員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中國媒體《財經》週一(4月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美國微軟公司的合資公司微創軟件(Wicresoft)將從週二起停止中國業務,並將裁員約2000人。

 

該報導稱,此次裁員將主要針對微創在中國的約2000人的微軟項目組。

 

報導稱,此舉與微軟公司決定停止將其在中國的售後服務外包給Wicresoft的決定一致。此舉使人們不禁要問:微軟將如何為使用其Windows和Office產品的中國用戶提供服務?

 

由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政治和貿易關係日益緊張,加上金山軟件(Kingsoft)等中國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微軟正在撤出中國市場。

 

上海微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Wicresoft Co.)網站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微軟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公司,在美國、歐洲和日本也有業務,全球員工超過10,000人。

 

另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上月報導,微軟今年早些時候還關閉了一個專門開發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人工智能(AI)技術的上海實驗室

 

週一,中國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張內部郵件截圖顯示,微軟將「停止在中國區的運營」。微軟發言人表示這並不準確。《財經》則稱,截圖中所指裁員公司為上海微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微軟中國無關。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琳

 

選擇蜂蜜有竅門 小心吃錯會傷身

【四維健康】

選擇蜂蜜有竅門 小心吃錯會傷身

文/楊景端(紐約北方醫學中心行政總裁)、王佳宜

蜂蜜是大自然的恩賜,是健康食品,也有藥用功效,但需正確選擇和適量食用。(grafvision/Shutterstock)
 
 

蜂蜜是一種天然的甜味劑,不僅被譽為「大自然的液態黃金」,在許多文化中也被用作健康食品和藥用材料。然而,有些蜂蜜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特定人群食用蜂蜜時需要格外謹慎。

 

蜂蜜的健康潛力

 

精製糖幾乎100%都是蔗糖,與它們相比,蜂蜜還富含維他命、礦物質,以及能促進腸道健康的酶類。

 

研究表明,蜂蜜有許多藥用功效,如保護心臟、肝臟,還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抗腫瘤的作用。此外,蜂蜜具有調節血糖的潛力,適量食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舒緩喉嚨疼痛。在傳統醫學中,蜂蜜常被用於增強免疫力。

 

蜂蜜含有天然的果糖和葡萄糖,其中果糖35%40%,葡萄糖30%35%。果糖與葡萄糖在代謝方式上有所不同。葡萄糖直接進入血液,是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的主要成分。果糖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不會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短期對血糖波動的影響較小,但並非完全無影響。

 

建議每天適量食用蜂蜜,不宜超過12勺,即約1530克。特別是有血糖問題的人群,應更加謹慎控制蜂蜜的攝入量。

 

安全食用蜂蜜方法

 

●避免高溫

 

高溫會破壞蜂蜜中的活性酶和營養成分,建議使用不超過40攝氏度的溫水來沖泡蜂蜜水。

 

【蜂蜜檸檬水】

 

食材:1個檸檬、500毫升溫水、12勺蜂蜜。

 

做法:將蜂蜜放入溫水中攪匀,將檸檬對半切開,一半檸檬擠汁入杯中,另一半檸檬切片放入杯中,用勺子稍做攪動即可。檸檬可根據個人口味增減。

 

建議早上空腹喝蜂蜜水,加入檸檬更能幫助清理腸胃,但務必要注意控制蜂蜜的用量,避免攝取過多糖分。

 

●注重搭配食材

 

蜂蜜和其它食物的搭配也很關鍵。應避免將蜂蜜與其它高糖食物如蛋糕等一起食用,這樣可能導致攝入過多糖分,對健康不利。

 

建議將蜂蜜與高纖維食物例如全麥麵包搭配食用,這樣有助於進一步降低血糖波動的風險。蜂蜜加入酸奶、燕麥粥等高纖維食物中,也能延緩糖分的吸收,並提高飽腹感。研究表明,膳食纖維對控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等有顯著功效。

 

如何選擇蜂蜜

 

1. 警惕摻假蜂蜜和人工蜂蜜

 

市場上有許多廉價蜂蜜摻入了糖漿或人工甜味劑,甚至完全不含天然蜂蜜成分。因此,消費者在選購蜂蜜時,應特別注意查看標籤,避免購買標有高果糖玉米糖漿或葡萄糖添加劑的產品。

 

2. 避免高加工蜂蜜

 

有些市售的蜂蜜經過高溫巴氏殺菌處理,雖然能延長保質期,但這一過程會破壞蜂蜜中的活性酶和營養成分等。

 

3. 避開污染產地

 

如果花粉來源受到農藥或重金屬的污染,那麼蜂蜜中可能殘留有毒素,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因此,建議選擇來源可靠、檢測合格的蜂蜜產品。優先選擇天然生蜂蜜(raw honey)或者有「有機認證」標誌的產品,以確保品質和安全性。

 

三類人謹慎食用蜂蜜

 

嬰兒:一歲以下的嬰兒不能食用蜂蜜。因為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無法有效抵抗這種病菌,可能會造成中毒。

 

糖尿病患者:儘管蜂蜜比普通白糖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但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攝入蜂蜜的劑量,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

 

對花粉及蜂產品過敏者:有些人對蜂蜜中的花粉或蜂膠成分過敏,這類人需特別注意。

 

總而言之,蜂蜜是大自然的恩賜,但只有在正確選擇和適量食用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其健康作用。@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吳宓辰

 

加拿大政府:微信帳戶針對卡尼推送假信息

加拿大政府:微信帳戶針對卡尼推送假信息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加拿大政府週一(4月7日)表示,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微信(WeChat)上最流行的新聞帳戶正在推送關於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的不實報導,試圖影響加拿大的競選活動。

 

加拿大樞密院辦公室表示,「針對卡尼先生的虛假資訊行動,正在以協調的方式蓄意在微信上向中國受眾(包括生活在加拿大的華人社區)傳播。」

 

渥太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帳戶的虛假信息涉及卡尼的經驗和資歷,目的是操縱華人選民。聲明補充說,這些行動不會影響4月28日舉行的新一屆聯邦大選的進程。

 

加拿大政府表示,這些不實信息是由一個名為「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的帳戶傳播的,加拿大引述情報機構的報告說,該帳戶與中共(CCP)有聯繫。

 

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加拿大有170萬華裔,占總人口的4.7%。在溫哥華和多倫多等大城市的國會選區,華裔選民具有重要影響力。

 

加拿大政府上月表示,中共很可能試圖干預這次投票,北京則對之前的干預指控予以否認。

 

帳戶「有理兒有面」也曾在2023年6月和2025年1月針對加拿大資深政治人物實施過「惡意行為」。

 

加拿大政府表示,將向微信的開發商騰訊(Tencent)表達關切。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琳

 

【中國觀察】劉鶴負面傳聞再爆 誰是推手?

【中國觀察】劉鶴負面傳聞再爆 誰是推手?

【大紀元2025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之際,在川普總統(特朗普)第一任期內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中方牽頭人、副總理劉鶴,其子被傳遭調查。劉鶴此前是中共黨魁習近平的經濟重臣。近期習的親信接連出事。觀察人士認為,現在劉鶴被爆出負面消息,或與中共內鬥放風有關,可能是反習派所為。

 

劉鶴兒子傳被查 政敵清洗習派勢力?

 

英國《金融時報》4月6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爆料,中共當局正在調查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兒子劉天然,調查與金融腐敗有關。

 

劉天然於2016年創立了一家名為天壹資本(Skycus Capital)的投資公司。消息指官方調查包括有關劉天然與螞蟻集團計劃進行的370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之間的關係,並發現了與IPO無關的腐敗案件。據稱中共黨魁習近平已收到相關報告。

 

該報導說,有消息指劉天然已經被拘留,但有接近劉天然的人士否認了該報導中的指控。

 

《金融時報》報導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中國問題分析主管丹尼斯‧懷爾德(Dennis Wilder)的話說,劉鶴在2023年退休後定期會見外國人,包括在2024年4月會見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但在過去的一年裡,他的會面次數大幅減少。劉鶴似乎與習近平鬧翻了。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對大紀元表示,基本上劉鶴是習近平派系的人,現在誰要打擊劉鶴,其實非常清楚。

 

沈明室認為,這並非是習近平自己清洗親信。因為現在習近平身邊的人,包括最近被調離中組部部長職務的李干傑,甚至許多在二十大以前就被習近平提拔的人,都成為打擊的對象。「從去年三中全會以後,有跡象顯示有更高的權威或者是習近平的權力挑戰者在逐一清洗、翦除習近平既有的勢力。」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上,李克強等團派勢力被清退,習近平的親信占據高層關鍵職位。但2023年7月以來,習親自提拔的外交部長秦剛、火箭軍司令李玉超、國防部長李尚福乃至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等紛紛落馬。一直有傳聞指,中共元老支持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在軍內挑戰習。

 

沈明室認為,如果習近平不僅軍隊的親信接連出事,連經貿系統的人也都出問題,就可能是掌握實權的幕後人物要全面削減習近平的勢力,也在清算習過去所提拔的人。

 

他認為,劉鶴的兒子被清查可能是事實,被報導出來,或是黨內不同派系勢力的放風。「整個大趨勢應該是習近平的權力弱化,然後一堆人想要翦除他身邊的勢力,尤其在四中全會有重大人事安排之前,這就變成非常重要。」

 

獨立評論人蔡慎坤對大紀元表示,現在這個時候劉鶴兒子如果被查,可以理解為習近平要查他,比如說劉鶴家族背著習近平幹了很多讓習不高興的事情;但這個消息更可以理解為是反習的力量對習的人馬進行清算。

 

蔡慎坤說,有些外媒在中國國內有一些資源,不排除現在倒習勢力想把習派人馬的腐敗問題挖出來炒作。他說,表面看起來是習近平一家獨大,但是反習的力量不會完全坐以待斃。現在剛好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如果這個時候再不反擊,恐怕今後就沒有機會了。

 

劉鶴在任時已被爆負面傳聞

 

劉鶴在習近平的第一任期時常是習出行的標配。2018年3月中共人大會議後,劉鶴擔任副總理,協助李克強工作。在美國總統川普的第一任期內,劉鶴擔任中美貿易談判中方牽頭人。在2023年3月卸任前,他被外界普遍視為是習近平最重要的經濟智囊及首席經濟顧問。

 

在習的第二任期,一些觀察者將掌管意識形態、當年由江澤民和曾慶紅起用的政治局常委王滬寧視為中共保守派的幕後大佬,把李克強、汪洋和劉鶴列為所謂務實派的代表。劉鶴任內在與美國的貿易交鋒中,試圖將習近平的行動描繪為推動停滯不前的市場化改革所採取的必要步驟;但劉鶴在前線的工作卻被國內保守派影射為「賣國」。

 

沈明室表示,劉鶴在川普第一任期內並未妥善解決美中貿易戰,他對美國有點退讓。但後來習近平並沒有完全按照劉鶴提出的政策來做退讓,使中國受到貿易戰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也是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差的原因之一。

 

蔡慎坤表示,劉鶴還算是相對務實的經濟官僚,儘管習近平想要他在國務院發揮很大的作用來架空李克強,但是劉鶴很大程度上還是認可李克強的一些經濟理念的。當時中美談成一個雙方可接受的方案,卻在簽約前一刻被習近平叫停。

 

習近平在第二任期以反壟斷和整治社會之名,連環出招整肅各行各業,劉鶴在其中充當的角色似乎相當難堪。外媒當時也爆出劉鶴的負面消息。

 

2021年5月中,劉鶴之子劉天然就被《金融時報》爆出曾任私募基金「天壹資本」(Skycus Capital)主席,雖已按中共規定辭任主席一職,但幕後卻繼續祕密處理交易,尤其涉及投資科企巨頭騰訊及京東。

 

2021年9月下旬,《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當局一系列的「強監管」政策直接由習近平領導,而非如往常一樣由副總理劉鶴負責具體細節。並且劉鶴因未能阻止「滴滴出行」6月赴美上市而必須在黨內做檢討。

 

責任編輯:孫芸

 

分析:川普關稅戰將引領全球圍堵中共

分析:川普關稅戰將引領全球圍堵中共


【大紀元2025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駱亞採訪報導)川普(特朗普)總統對各國祭出關稅,目前已有五十多個國家尋求貿易談判,唯有中共進行報復。川普表示,中國(中共)下錯棋,不解決巨額貿易逆差,他不會和北京達成協議。分析指,此次關稅主要是針對中共及截斷中企「繞道出口」美國,關稅戰將引領全球圍堵中共。

 

中共報復美對等關稅 中港股市暴跌 川普警告

 

週一(4月7日),A股三大股指大幅下挫。滬指報3096點,下跌245點或7.34%,創5年最大跌幅;深成指報9364點,跌破萬點大關,下跌1001點或9.66%;創業板指數報1807點,下跌258點或12.5%;滬深300指數報3589點,跌272點或7.05%。

 

香港股市出現「黑色星期一」,恒生指數收盤暴跌3021點或13.22%,收報19,828點,創史上最大跌幅。

 

中港股市開盤就暴跌,被認為是中美貿易衝突升級的直接反應。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4月7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股市大跌除了市場信心外,主要是中共的反制措施,「它現在不反制也不行,但是一反制的話,問題就非嚴重。這樣的情況下,不排除現在中國的經濟會遭到重創,尤其是出口經濟,估計是沒戲了。」

 

上週三(4月2日),川普總統公布全球性基準關稅,並對數十國家祭出更高的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為34%,並終止中國小額貨物免稅進入美國。

 

彭博社報導,據經濟學家們計算,最新的對等關稅使美國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高達65%。這個稅率包括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實施的關稅,之後拜登政府維持該稅率。

 

上週五(4月4日),中共官方宣布,自4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並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禁止6家美國企業從事與中國相關的進出口活動,還將對7種稀土相關產品實施出口管制。

 

美國總統川普當天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回應說,「中國(中共)下錯棋。他們驚慌失措——這(報復性關稅)是他們承擔不起的事情!」並誓言,他的經濟政策「永遠不會改變」。

 

4月7日,川普在「真相社交」上發出警告說,若中共未在4月8日前取消對美國的34%的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對華商品加徵50%關稅,從4月9日生效。此外,所有與中方要求會晤的談判都將終止!

 

關稅戰截斷中企「繞道出口」美國 引領全球圍堵中共

 

蔡慎坤表示,川普的關稅戰,從制裁水平或名單來看,「你會發現一點,主要是針對中國以及中國這幾年大規模輸出產能的國家。所以美國這次拋出來的關稅清單,有非常明確的針對性。」

 

他表示,中國是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最大障礙,「中國這些年做了精心布局,把大批低端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南美國家。所以這次川普的關稅戰對這些南美國家、東南亞國家一視同仁。這些小國家只要有大量的出口到美國,他把它一概視為是中國的(經濟)附庸國,中國想通過第三國來轉移出口,這條路子都會堵死。」

 

蔡慎坤舉例分析,越南向美國服軟求和,越南對美國出口占GDP的30%,肯定不希望美國關上貿易大門,但美國現在看得很清楚,關稅可以談,但越南必須對中國的原材料、來料加工大幅度提高關稅,否則沒得談。

 

他說,「所以說這次我看到,整個世界下一步可能都會對中國提高關稅。不提高關稅的話,美國是不罷休的,因為不把中國的出口、製造業完全封鎖的話,美國關稅戰打下去徒勞無功,沒有什麼太大效果。」

 

欲接觸川普政府 中共到處碰壁

 

美國祭出的新一輪關稅,美中關係依然是核心。不過,中共官員卻被川普團隊拒之門外。

 

《華爾街日報》4月7日報導說,在川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頭幾個月裡,北京一直試圖弄清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但沒有成功。中共高級官員無論在哪裡試圖與美國政府接觸,都吃了閉門羹。

 

據與中共官員有溝通的人士透露,現任中共駐美大使謝鋒曾試圖與川普的顧問埃隆‧馬斯克接觸,但沒有成功。中共曾希望馬斯克能幫助抵消川普團隊中對華強硬派的影響。馬斯克的公司特斯拉有一半的電動汽車在中國生產。

 

報導說,其他美國商界領袖,比如中共領導人在困難時期經常求助的華爾街金融家,他們現在認為充當中共的中間人沒有什麼好處。「誰願意扮演這個角色?」一位美國企業高管說,「沒人願意。」

 

川普新關稅震驚中南海 分析:美中或「戰略脫鉤」

 

川普最新關稅擊中了要害,北京方面的對話希望落空,取而代之的是失望和憤怒。雙方之間缺乏溝通的狀況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未來可能會出現針鋒相對的報復循環,這使得近期甚至難以啟動談判。

 

報導稱,北京一位資深經濟學家借用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的說法表示,「這相當於宣告與中國『戰略脫鉤』。」「在如此極限施壓的背景下,我們還能找到談判的途徑嗎?雙方缺乏溝通可能會使談判變得困難。」

 

北京方面的一些政策顧問描述了中共體制內對川普最新關稅政策的震驚反應。這些顧問表示,這讓人懷疑北京方面是否有能力與川普進行有效談判,以緩解中國經濟壓力,並防止與美國進一步脫鉤。

 

奧巴馬政府前國家安全官員、現任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中心負責人何瑞恩(Ryan Hass)表示,川普政府正在主導事態的發展,「北京方面幾乎完全處於被動態勢」。

 

4月6日,川普總統搭乘空軍一號從佛州返回白宮,途中回答記者提問。在針對美中貿易問題上,川普表示,「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達1萬億美元。我們每年向中國流失數千億美元,除非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我不會達成協議。」

 

蔡慎坤分析說,中國經濟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完全是美國開放了市場。拜登政府不斷地勸中方減少產能,北京根本就不理睬,並做了產業轉移布局。新關稅會直接衝擊中國整個產業鏈,必然會影響到世界經濟,陣痛是不可避免的,「產業鏈的重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要付出代價」。

 

與中共不同 五十多國尋求與美貿易談判

 

川普祭出關稅後,唯有中共宣布反制措施,其它各國正在尋求與美國談判。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4月6日表示,已有五十多個國家針對關稅問題,與川普總統取得聯繫,以展開貿易談判。

 

在東南亞地區——中企產品繞道出口美國的主要地區之一,都紛紛表示要與美國尋求解決方案。

 

印尼首席經濟部長艾爾朗加‧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印尼將通過外交和談判,尋求互惠互利的解決方案。

 

柬埔寨首相洪瑪奈(Hun Manet)致信川普,希望儘快進行貿易談判。

 

越共總書記蘇林(To Lam)4日與川普進行了通話。川普說,他收到蘇林的承諾,如果兩國達成協議,越南打算將他們(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降至零。越南政府表示,兩國領導人同意將繼續會談,「以儘快簽署雙邊關稅協議」。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6日提出,以零關稅作為與美國談判的基礎,並承諾取消貿易壁壘而不是採取對等措施。賴清德還表示,台灣企業將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此外,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川普進行了電話會談,並確認日本將派一個高級團隊赴美談判。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7日表示,「我們隨時準備與美國談判。事實上,我們已經提出對工業產品實行零關稅,正如我們成功地與許多其它貿易夥伴所做的那樣」。此前,歐盟成員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呼籲歐洲各國政府,避免在關稅問題上與美國發生對抗,應尋求通過談判達成和解。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4月7日訪問白宮,與川普就關稅和中東問題進行會談。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