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兩食材是癌細胞剋星 中醫解析四大罹癌體質

【健康1+1】

兩食材是癌細胞剋星 中醫解析四大罹癌體質

文/林一山、JoJo

常見的調味食材洋蔥和大蒜具有預防和對抗癌症的功效。(《健康1+1》提供)

 

洋蔥和大蒜是生活中常見的調味食材,卻蘊含許多抗癌奧密。台灣京禾中醫診所癌症特約門診醫師陳博聖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講解洋蔥和大蒜的抗癌作用與正確食用方法,並分享中醫抗癌的觀點。

 

陳博聖表示,中醫認為藥食同源,藥物和食物中辛味的特性,對肺有作用。因此辛味食材,如洋蔥和大蒜,能夠有效地宣通肺氣、促進血液循環,進而調理氣血瘀滯,使氣血順暢。

 

氣血順暢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礎之一。氣是構成生命的能量或動力,而中醫將體內補充營養的物質泛稱為血。當氣血不平衡或不足時,身體可能會出現疾病等情況。

 

患癌高風險族群

 

陳博聖結合臨床觀察,總結出以下4類好發癌症的體質:

 

氣滯血瘀

 

不常運動、長期壓力累積會影響內分泌系統,也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令患癌的風險增加。

 

脾胃虧虛

 

消化吸收功能較差,導致營養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的正常運作,包括免疫系統,從而降低身體的防禦能力,增加患癌風險。

 

肝鬱氣結

 

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生氣,思慮過度,同時伴隨睡眠質素不佳的問題。長期的情緒壓抑和睡眠不足會影響肝臟的排毒功能,導致體內毒素累積,增加癌症風險。

 

先天體質

 

具有家族遺傳史或個人病史的人群屬高風險,因為基因型態或體質決定了他們更容易罹患某些癌症。陳博聖建議,這類族群要更加注重提升免疫力,以降低患癌風險。

 

植化素有助抗癌

 

植化素是植物為了抵禦外界環境侵害(如病毒、真菌、細菌感染等)而產生的保護性物質,它們可以充當抗氧化劑,或防止致癌物質的形成。

 

陳博聖表示,有機硫化物屬於植化素中的一類,大蒜素和蘿蔔硫素都是常見的有機硫化物。有廠商把大蒜素濃縮製成大蒜精膠囊,避免食用大蒜後的口氣問題,它能夠迅速治療感冒。而蘿蔔硫素可以幫助啟動肝臟的解毒功能,發揮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洋蔥和大蒜有預防癌症的特性,可以預防胃癌、大腸癌,在某種程度上還包括食道癌。還有研究發現,經常食用洋蔥和大蒜,有預防患乳癌的功效。

 

機制研究證明洋蔥和大蒜及其中的含硫化合物,可以改變腫瘤、腫瘤微環境或癌前細胞的生物學行為,並降低癌症風險。例如,洋蔥和大蒜的萃取物,可以減少亞硝胺的形成,而亞硝胺是潛在的膳食致癌物。洋蔥和大蒜的成分能夠通過延緩細胞週期進程、誘導細胞凋亡來抑制多種癌細胞的增殖。洋蔥與大蒜也含有多種抗氧化化合物,具有自由基清除活性,也可能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正確烹調洋蔥大蒜的方法

 

陳博聖建議,要讓洋蔥與大蒜中的活性成分發揮作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高溫油炸洋蔥和大蒜,可以選擇生吃,因為許多植化素在高溫下會分解或失去活性,大部分植化素在60°C以上的加熱過程中會受到破壞。

 

●如果不能生吃,也不要長時間高溫烹調,建議快炒或者短時間蒸煮,以保留更多營養成分。

 

●吃大蒜和洋蔥的時候,可以先切成小塊,將其放置約10分鐘,讓它們與空氣接觸,這樣能促進產出更多有益的有機硫化物。保存時應放在陰涼通風處,不建議放入冰箱。

 

中藥怎樣抗癌?

 

中醫治療癌症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文獻中,對腫瘤的診斷和治療進行了論述。陳博聖介紹,臨床上常用以下幾種中藥材對抗癌症:

 

●靈芝:含多醣成分,能增強白血球活性,提升免疫系統。研究表明,靈芝多醣有抗癌的作用。

 

陳博聖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一名罹癌五、六年的乳癌患者,建議她用多醣體來提升白血球,約兩個星期後,抽血報告結果就顯示,她的白血球數量從3,400上升到4,800多,其中抗癌的淋巴球數值也有所增加。

 

●丹參:白血球發揮作用的過程中需要血液循環的支援,血液循環不好容易增加引發癌症的風險。丹參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發炎程度,對癌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

 

●黃連: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的效果。癌細胞如果已經達到一定的大小,會引發發炎效應,此時可以使用黃連來對抗局部發炎,對抗腫瘤,逐漸將其消滅。

 

陳博聖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黃連。一般來說,如果在進行放化療時,身體有明顯發炎現象,可以使用黃連來清熱解毒。但如果患者黏膜損傷嚴重,則不適合使用。

 

以上提到的一些草藥可能聽起來很陌生,但很多都可以在保健食品店、亞洲雜貨店買到。但因每個人體質不同,請向專業醫師諮詢具體治療方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吳宓辰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美聯邦支出法案中 1千億救災資金有多個去向

美聯邦支出法案中 1千億救災資金有多個去向

 

【大紀元2024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秋生綜合報導)本週,美國國會已就政府支出法案終於達成共識,並為此撥款一千多億美元用於緊急援助,以應對自然災害造成的廣泛破壞。

 

這筆錢將用於救濟今年秋天接連兩次颶風——海倫(Helene)和米爾頓(Milton)——襲擊美國東南部所造成的嚴重破壞。但根據喬‧拜登總統週六(12月21日)簽署的法案,這筆資金也將用於維持聯邦政府運作至3月14日。

 

拜登總統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法案提供了「急需的救災資金,用於恢復社區,以及重建巴爾的摩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the Francis Scott Key Bridge)所需的款項。該橋在3月因受到一艘失去動力並偏離航向的大型集裝箱船撞擊而倒塌。

 

以下是政府支出法案中的救災內容以及資金去向:

 

聯邦應急事務管理局得到的資金

 

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的救災基金基本上就是國家提供的資金。該機構使用該基金為各州和地方政府報銷費用,例如清除颶風後堆積的殘骸的費用,或支付在災難期間工作的消防員和警察的加班費。

 

該基金還包括向居民個人發放的款項,一些受災者可以獲得750美元,一些沒有保險的房主可以獲得大約42500美元,用於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北卡羅來納州山區最大的城市阿什維爾(Asheville)遭受海倫颶風的重創,市長埃斯特‧曼海默(Esther Manheimer)表示,市政府官員們看到追加的救災資金後都非常高興。

 

直到四週前,阿什維爾居民才可以飲用從水龍頭裡流出的水,並用於洗澡。北卡羅來納州西部的一些企業要麼已經永久關閉,要么正在苦苦掙扎。此外,該地區仍有二百多條道路處於關閉狀態。

 

曼海默市長在本週早些時候的一份聲明中強調,災後恢復之路依然漫長,「我們已經看到海倫颶風對經濟、預算和就業造成的長期影響」。

 

海倫颶風和米爾頓颶風過後,救災基金幾乎耗盡。聯邦應急管理局局長迪安。克里斯韋爾(Deanne Criswell)在11月的參議院聽證會上警告稱,救災基金已降至50億美元。

 

儘管拜登政府曾向國會申請約400億美元的救災資金,但最終通過的法案只提供了290億美元。

 

Hagerty諮詢公司負責社區恢復的高級顧問斯坦‧吉蒙特(Stan Gimont)表示,重要的是要記住:目前獲得的資金不是救災基金所需的全部資金。他曾在聯邦住房和城市發展部(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HUD)負責社區發展整筆撥款計劃(block grant program)。

 

他說,國會將在日後進行全年撥款時,可能還會為該基金劃撥更多資金。

 

法案中的其它救災內容

 

還有約210億美元的救災援助資金用於幫助農民。

 

北卡羅來納州農業專員史蒂夫‧特羅克斯勒(Steve Troxler)本週早些時候表示,收到農業援助讓他感到高興,但該州有許多特色作物,如紅薯和聖誕樹,通常不在聯邦救濟計劃範圍內。他說,他必須等待,看看最終具體的救濟涵蓋哪些內容。

 

他說,「我們仍在評估該法案,因為其中有很多細微差別,『魔鬼在細節中。』」

 

其它資金將用於重建受損道路和高速公路(80億美元),此外,更多的資金(約120億美元)將通過住房和城市發展部撥款,用於幫助社區災後重建。

 

對於沒有保險或保險金額不足以完成災後重建的房主們來說,整筆撥款是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

 

此外,還有22億美元用於為災後重建的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房主提供低息貸款,但這些錢並不只用於當地居民。

 

例如,該資金用於幫助軍方修復颶風和颱風造成的破壞,用於購買新的颶風獵人(用於研究颶風的飛機),以及幫助NASA重建遭颶風破壞的設施。

 

海倫和米爾頓以外的災害

 

這些錢只是用於海倫和米爾頓颶風的災後重建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些錢不止用於應對這兩場災害。

 

部分資金被指定用於特定項目,例如,15億美元用於援助新墨西哥州有史以來最大的野火——赫米特峰/小牛峽谷大火(the Hermit’s Peak/Calf Canyon Fire),以及重建巴爾的摩大橋。

 

另有大量資金用於應對近年來發生的重大災害。救災法案涵蓋的災害類型包括乾旱、野火、颶風、洪水、山洪和煙霧。

 

吉蒙特指出,災後恢復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因此聯邦政府既要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做準備,也要為之前發生的災害買單。

 

以去年夏威夷毛伊島(Maui)的大火為例。大火摧毀了夏威夷拉海納鎮(Lahaina),吉蒙特表示,僅清理工作就持續到2024年夏末。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的報導)

 

 責任編輯:孫芸

 

沙利文:美國的競爭者和敵對者都變弱了

 

沙利文:美國的競爭者和敵對者都變弱了

南加大女生副業收入超百萬 媽媽為何不讓輟學

南加大女生副業收入超百萬 媽媽為何不讓輟學

 

【大紀元2024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星宇綜合報導)美國是充滿機遇的地方(the land of opportunities)。美國人早早創業並不少見,很多科技大佬也是在學生時代就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一些人因此而退學專門經營公司。但一名美國少女在媽媽的堅持下,選擇了一邊經營企業,一邊讀大學的創業之路,讓我們一起來看她的故事。

 

CNBC財經網站12月22日刊文說,對於在高中創立了熱門服裝品牌EB Denim的艾琳娜·邦維奇尼(Elena Bonvicini)來說,在南加州大學就讀期間擴大業務規模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應付繁忙的大學課程很難,在經營自己企業的同時應付繁忙的大學課程就更難了,然而邦維奇尼做到了。到她讀大三時,EB Denim的收入已超過100萬美元,而且邦維奇尼還管理著少數員工和實習生。

 

除了學習和上課,邦維奇尼還會在週末去Melrose Trading Post或Rose Bowl Flea Market購買數百條牛仔褲,並與供應商建立關係。然後,她會將這些牛仔褲重新設計成新款式,在姐妹會的宿舍裡開店,並邀請Kappa Kappa Gamma姐妹們來瀏覽選擇。

 

邦維奇尼想,如果她可以輟學,她將有更多的時間來發展她的生意。

 

「我可能至少跟我媽媽說過幾十次了。」她笑著告訴「CNBC Make It」節目,「我不得不為期末考試哭泣,我說,『求求你,媽媽,我不想回去!』」

 

然而,她的抗議無人理睬。儘管兼顧學業和職業責任很困難,但邦維奇尼還是做到了。

 

這位現年26歲的女孩充分利用她在南加州大學的時間來幫助她發展EB Denim。學習公共關係和創業,她認為這些學科「非常適用於我的業務」。

 

現在回想起來,邦維奇尼很高興她的媽媽從未允許她退學。

 

「我的課程讓我以更專業和更複雜的視角思考一切,」她說。「我認為這在很多方面幫助了我。」

 

 責任編輯:林妍

 

反對派施壓 法國尼斯市撤銷對孔子學院資助

反對派施壓 法國尼斯市撤銷對孔子學院資助

圖爲2014年6月11日,民眾在多倫多教育局(TDSB)辦公樓外請願,反對孔子學院進入多倫多。(周行/大紀元)

 

【大紀元2024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法國記者站報導)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市政府近日在反對派的壓力下,決定撤回對孔子學院的資助提案。

 

據《費加羅報》報導,位於法國藍色海岸的一所孔子學院原本依賴當地政府提供的一項實物補助。然而,在12月18日的市議會上,該提案被正式撤回。

 

這項實物補助的內容是尼斯市政府在老城區提供一處45平方米的場地,租期為三年,並給予租金優惠(減免50%)。作為回報,該孔子學院承諾「不僅要提升城市的知名度」,還需遵守法國的「世俗原則」,並「避免任何可能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這一協議原是尼斯市與中國廈門大學合作的成果。自2014年起,廈門與尼斯結為姐妹城市。然而,該提案在市議會上遭遇反對派的強烈抵制,並未如預期通過。

 

反對派針對資助孔子學院的舉措多次發聲並召開新聞發布會。他們指出,「孔子學院是中國共產黨於2004年設立的機構,旨在配合其國際宣傳戰略。」位於藍色海岸的孔子學院(ICCA)由克里斯蒂安娜·阿米爾-丁格斯(Christiane Amiel-Dinges)擔任院長,同時她也是尼斯市負責國際事務的副市長。這一雙重身分引發了反對派對潛在利益衝突的質疑。

 

反對派領袖菲利普·瓦爾頓(Philippe Vardon)表示,「在如此敏感的問題上,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風險,迫使市政府退縮是理所當然的。」

 

在市議會召開前夕,反對派小組發表聲明:「通過在市議會的準備會議上提出相關質疑,並舉行新聞發布會,菲利普·瓦爾頓成功讓市長克里斯蒂安·埃斯特羅西(Christian Estrosi)撤回了對孔子學院資助的提案。」

 

對此,尼斯市政府回應稱,他們正在等待「進一步的保障」,這是基於「最近發布的國家安全警報」。據尼斯地方報紙《尼斯晨報》報導,這些警報並非新近出現,而是長期以來對孔子學院活動性質的持續關注。

 

在法國,孔子學院的活動長期以來引發關於其影響力和學術獨立性的爭議。2013年,法國里昂第二大學和里昂第三大學關閉了校內的孔子學院,原因在於對其可能干涉學術自由的擔憂。

 

2021年,法國國防部下屬的戰略研究機構(IRSEM)發布了一份報告,詳細分析了孔子學院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策略及其潛在影響。

 

目前,法國仍有18所孔子學院在運營。然而,隨著對其活動性質的質疑不斷增加,法國社會各界對孔子學院的關注和抵制情緒也日益高漲。

 

 責任編輯:孫芸

 

遭搶劫中槍3個月後 美知名健身房創辦人去世

遭搶劫中槍3個月後 美知名健身房創辦人去世

 

【大紀元2024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純之編譯報導)全美知名健身房創辦人米格爾‧安赫爾‧阿吉拉爾(Miguel Angel Aguilar)在一場未遂搶劫中頭部中槍三個月後,不敵槍傷,在12月21日(上週六)去世。

 

據城市新聞社報導,阿吉拉爾的家人和朋友上週六在Instagram上宣布他已去世消息。40歲的阿吉拉爾和妻子於9月13日在貝爾艾爾(Bell Air)街頭步行時遭四名搶匪襲擊。

 

阿吉拉爾是「自製培訓設施」(Self-Made Training Facility)的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該連鎖品牌在加州及亞利桑那州、德克薩斯州、俄亥俄州、內華達州、佛羅里達州和弗吉尼亞州擁有30家健身房。阿吉拉爾及其品牌在Instagram上擁有52,000餘位追隨者。

 

阿吉拉爾的家人和同事在Instagram帖文中說,在9月13日的悲劇事件後,經過三個月勇敢的抗爭,米格爾12月21日在摯愛的家人圍繞下安詳去世。

 

來自加州奧克蘭的三名19歲男子被指控謀殺、搶劫、使用半自動槍械等多項罪名。第四名搶匪在對峙中受致命傷而身亡。

 

三名嫌犯拒不認罪,目前被無保釋關押,定於明年1月7日再次出庭。

 

親友們在Instagram帖文中回憶,阿吉拉爾是一位健身愛好者和創新者。

 

「米格爾不僅僅是一位領導者;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一個鼓舞人心的人,一位導師,一位父親,一位丈夫,一位家庭成員,以及許多人的摯友。」帖文寫道,「他對『自製培訓』的不懈奉獻、對健身行業的熱情和創業精神留下了持久的遺產。」

 

他們表示:「米格爾徹底改變了個人訓練,並激勵了無數人追求他們的健身和創業目標。他的戰略思維和創新精神是『自製培訓』快速增長和成功的主要推動力。」◇

 

 責任編輯:嘉蓮

 

除美國外 中國人嘗試開闢走線澳洲新路線

除美國外 中國人嘗試開闢走線澳洲新路線

 

【大紀元2024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在中共政治高壓和經濟困境之下,迫使一些中國人逃離大陸、尋求出路,除走線美國外,中國人正在嘗試一條新的澳洲線路,他們會成功嗎?

 

一條新的走線路線

 

直到今年之前,中國人乘船偷渡至澳大利亞的事情都很罕見。

 

「以前都是中東人」 ,一位印尼漁民佩洛(Abdul Pello)告訴英國《衛報》,「現在主要是中東人和中國人」。他已經10年沒有經營過偷渡生意了,他覺得中國人的到來很奇怪。

 

隨著今年印尼對中國開放旅遊落地簽,一條走線澳大利亞的線路開始成形。

 

不少中國人利用印尼的落地簽,飛往巴厘島、雅加達和蘇拉威西島等地,或飛往東帝汶、文萊或馬來西亞等鄰國,然後穿越邊境,與蛇頭會面,最後抵達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證實,截至5月份,今年至少有三批中國人已經或計劃乘船經印度尼西亞前往澳大利亞。

 

巴厘島(阿明/大紀元)

 

2024年3月, 15名中國人持旅遊簽證飛往巴厘島,前往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的古邦,在向漁民打聽如何前往澳大利亞後,被舉報,之後被遣返回國。

 

4月份, 10名中國人乘船從印度尼西亞出發,進入西澳邊境後,徒步抵達一個空軍基地尋求庇護。這是12年來中國公民首次乘船入境澳洲。

 

5月8日,又有一批中國偷渡者試圖乘船前往澳大利亞時被印尼當局攔截,這艘漁船上載有6名中國男子,包括一名涉嫌人口走私的蛇頭。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12日報導,一艘漁船將4名來自中國、尋求庇護者扔到澳洲西北部科堡半島(Cobourg Peninsula)附近的一個島嶼上。

 

這4名中國男子很可能是從古邦或附近地區出發,其中至少一人來自河南漯河。其中一名男子告訴護林員,為了到澳大利亞,他們每人已支付6,000美元。

 

ABC報導,11月26日晚上,科堡半島附近的澳洲當地居民,在一處偏僻的林間小路上發現了兩群中國人模樣的人。最初發現了2人,然後在沿路又發現了6人。

 

為何走線澳洲?

 

在中共政治高壓和經濟困境之下,迫使一些中國人尋求出路,這種現象被稱為潤學。

 

一些資金充裕的中國人會通過合法途徑移民歐美、日韓等國家,而另一些人則可能選擇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海外尋求政治庇護。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年中公布的數據,2019、2020和2021年在海外尋求政治庇護的中國人人數分別為:104,248人、108,071人和118,476人。

 

到英國申請庇護的華人人數,從2012年的798人增加到2023年的2,384人。在疫情旅遊限制放開的2022年,人數曾達2,747人。

 

澳大利亞政府數據顯示,在過去5年中,來自中國的申請庇護人數,超過其它任何國家,僅上個財政年度就有1,500名中國人申請庇護。他們大多數乘飛機抵達澳大利亞。但只有大約8%的尋求庇護者被允許留下。

 

澳大利亞政府的數據還顯示,在過去5年中,總共有3555名中國留學生向澳大利亞政府申請政治庇護,遠高於其它任何國家的留學生,且數字仍在持續增加。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政治學博士林松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目前的政治和經濟高壓,「我一些在中國大陸的朋友,也想盡一切辦法逃出來,用不同的方法來澳洲」。

 

「我知道有些人用申請學生簽證、工作簽證、旅遊簽證,先到新西蘭,再想辦法留在新西蘭,或從新西蘭再來澳洲。他們不算船民,也不算難民。」

 

林松說,以前有些人是坐船過來的,但從中國大陸來的不多,其它國家的人比較多。坐船過來比較危險,要在海洋漂浮,是否能夠來到澳洲也是一個問題。

 

自2021年底以來,通過墨西哥走線美國的中國公民數量急劇增加,但川普當選後,這條線路似乎失去了意義。

 

澳洲悉尼大學中國留學生張艾倫對大紀元表示,很多人之前有走線美國的計劃,但最近半年的時間裡,這條路基本上被切斷了。很多人在墨西哥被遣返,南美一些國家也開始停止對中國的免簽,再疊加上川普勝選這個因素,走線美國越來越不可行。

 

他分析說,歐洲就更不用提了,基本上沒有任何靠近歐洲的國家對中國進行免簽,並且歐洲不使用英語,很多中國人去那邊生活的隔閡會更大。

 

「澳洲基本上就成為為數不多的可行的選擇,再加上澳洲旅遊簽證有所縮緊,如果有人想來澳洲又申請不到簽證的話,坐船可能是一個選擇。」

 

ABC採訪了今年4月份偷渡到澳洲的李先生和張先生,二人在雅加達登船之前從未見過面。 他們一直在小紅書和抖音上尋找離開中國的方法,結果在評論區發現了偷渡到澳大利亞的廣告,然後就拉到了一個聊天組。

 

「我們隨後發現很多人想來澳大利亞,但他們的簽證申請都被拒絕了,」李先生說。

 

對於李先生來說,乘船偷渡到澳大利亞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他在中國北方的一個城市經營小生意,但由於嚴格的「清零」政策,生意損失慘重。解封後他破產了,還背負了巨額債務。

 

他說,自從中共黨魁習近平開始第三任期,加強了對社會的控制,中國的政治氛圍讓他感到沮喪。

 

「我發現在中國的生活壓力太大,沒有什麼自由。」他說,「我想來澳大利亞,因為這裡更加人性化、更加自由。」

 

走線澳洲的風險

 

與走線美國不同,對於中國移民來說,乘船走線澳洲可能充滿了風險。

 

2013年澳大利亞實施由軍方主導「主權邊界行動」,該政策意味著,即使成功登陸澳大利亞並申請庇護,也會被自動剝奪留在澳大利亞的權利。

 

林松表示,現在中國大陸的人坐船偷渡到澳洲,這條路線可能是蛇頭給大陸想走線人的錯覺,因為澳洲是很大的一個島,被海洋包圍的,讓人覺得坐船過來是很容易。其實澳洲的難民政策非常嚴厲,抓到一些難民也是送去不屬於澳洲的瑙魯島。

 

西澳斥1400萬改革環境審批系統
圖爲2015年西澳珀斯市區遠景。(周鑫/大紀元)

 

張艾倫表示,走線澳洲長期存在,最近確實有增多的趨勢。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澳洲的難民政策非常嚴厲,中國人長期以來獲得難民簽證的概率不到10%,甚至一度維持在2%到3%。

 

張艾倫認為,短期內澳洲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走線目的地,但是基本上沒有人能成功。北領地和西澳這些難民船可以到達的地方,基本上邊境地區都是有管制的,海上也有邊防警察巡邏。就算僥倖可以登陸澳洲,如果一旦被發現,也是會直接被關到難民營裡進行審理,除非獲得難民簽證,否則會在難民營裡關到遣返為止。

 

對於今年11月份偷渡澳洲的4名中國人,澳洲難民行動聯盟(Refugee Action Coalition)的伊恩·林圖爾(Ian Rintoul)告訴ABC,這4名男子要麼被送往澳大利亞在瑙魯的無限期移民拘留中心,要麼被驅逐出境。

 

他說,「澳大利亞與中國(中共)政府有著非常靈活的安排。」「澳大利亞政府把中國公民遣返中國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林圖爾說,許多被送往瑙魯的人幾乎沒有選擇,「悲劇的是,他們沒有未來,沒有確定性,也沒有在第三國重新定居的可能性。」

 

澳大利亞內政部長托尼·伯克(Tony Burke)在最近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群尋求庇護者(中國人)「在被捕後24小時內」被遣送出澳大利亞。他們有兩種選擇:要麼驅逐出境,要麼將尋求庇護者送到瑙魯的澳大利亞境外移民拘留中心。

 

伯克說:「這延續了多年來沒有一次成功的人口偷渡到澳大利亞的記錄。」

 

2012年曾經乘坐帆船成功登陸澳洲並獲得身分的覃夕權對大紀元表示,澳洲政府已經修改了法律,任何偷渡都不可以,現在這條路基本上封死了。

 

他說,這些人可能不懂澳洲法律,蛇頭把你送上岸就算成功了,但沒有告訴後面的法律程序,即使偷渡上來了,容許申請庇護,但也是境外申請,一旦通過以後,送到第三國安置,前幾年聽說是在柬埔寨,不會讓你進入澳洲。這些情況可能這些偷渡者都不知道。

 

「而且澳洲現在對黑在這裡的人打擊力度加大了,就算打黑工,老闆如果是僱用你的話,一旦被發現,連老闆都會受到處罰和判刑,所以現在確實是比較艱難的時刻。」

 

覃夕權認為,澳洲新線路雖然很難成功,但冒險性嘗試的人肯定會有,規模不可能像走線美國那樣:第一是收費高,第二是有生命危險,第三即使到了也會被拘留、被送到第三國安置。

 

覃夕權表示,未來中國民眾會開發其它的路線來逃離中共政權,這是毫無疑問的。有些人感到絕望了,只有逃出來。

 

「國內的就業形勢、經濟形勢都非常嚴峻。國內現在找工作不叫找工作,叫找活路。我聽到都非常震驚,說明在國內現在老百姓是多麼的艱難。稍微有點思想的人都已經看到中共政權會越來越邪惡,只有儘早逃離,才可能有一條生路。」

 

「誰會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做出這種孤注一擲的行為,冒著生命走這條路,都是沒有辦法(才這麼做)。」他說。

 

《衛報》報導說,走線澳洲失敗並沒有嚇倒所有人。一名中國居民在抖音上評論了一段走線澳大利亞視頻寫道,「我已經走到了盡頭,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我想去,我非常想去」。

 

另一則帖子中,一名江蘇居民回覆了尋找人口販子的視頻。他寫道:「給我報名吧。」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