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華僑生回首求學台灣經歷:人生飛躍的起點

華僑生回首求學台灣經歷:人生飛躍的起點

 

【大紀元2025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在1月5日舉辦的「美東僑生聯誼會」捐贈僑生獎助學金的儀式上,如今事業有成的該會會長張子傑、副會長陳偉相、前會長劉大明,講述自己當年從東南亞、香港到台灣求學的經歷,感恩僑委會的僑生計劃讓他們在台灣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和良好的基礎教育,表示僑生經歷是他們人生飛躍的起點。

 

中華民國僑生計劃從1950年代實施起迄今,已七十多年,旨在鼓勵海外華僑子弟回台灣就學,培養人才。例如台灣首富林百里就是出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當年以僑生身分進入台灣大學電機系求學的僑生。

 

現任美東聯誼會會長張子傑是出生於越南的僑生,是美國波音公司總工程師。

 

他1959年在越南出生,父親是中華民國駐越南的外交官,越南一度因內戰戰火不斷,他3歲隨家人到了香港,1971年12歲時從香港來到台灣求學,高中就讀台灣師範大學附中。1984年來到美國,後拿到電腦和電機兩個博士學位,在大學教書半年後,進入AT&T貝爾實驗室,再後來進入波音公司工作,任至總工程師。

 

越南出生、香港長大的僑生張子傑,是波音公司的總工程師。(林丹/大紀元)

 

當時的師大附中是男校,張子傑表示非常感恩台灣求學的經歷,「我所學到最多東西就是在高中的時候,那裡人才非常多,每個人都很優秀。所以我們現在也要回饋,資助當年像我們一樣的清貧僑生。」

 

副會長、緬甸出生的陳偉相在1967年不到7歲去台灣讀書,那時一句中文都不會,上課聽不懂,經常在學校哭鼻子。但他不服輸,對考試特別認真對待,到了初中已經躍升到全班排第一、第二名了,高中考上了全台排第一的台北市立建國中學。

 

當年的僑生陳偉相事業有成,他說:「緬甸給了我生命,台灣給了我基礎,美國給了我機會。」(林丹/大紀元)

 

1983年陳偉相移民來到美國,在珠寶公司從質檢做起,由於他把關嚴格,退貨少,深得猶太人老闆鍾愛,任至總經理,員工發展到有180人,日均營業額有300萬美元。隨著珠寶進貨渠道轉移到大陸後,他轉行開雜貨店、經營超市,把企業打理得風生水起,近年為了有更多時間留給家人及有更好的退休福利,他進入大都會運輸署(MTA),從事朝九晚五的工作。

 

陳偉相特別感恩在台灣的這段僑生經歷,給他打下了功底紮實的人生基礎。他總結說:「緬甸給了我生命,台灣給了我基礎,美國給了我機會。如果不是去了台灣讀書,可能我今天什麼都不是。」

 

他說,他從不會中文到學會了中文,而且六七十年代的台灣教育非常嚴格,特別是在排名NO.1的建國中學求學,給了他春風得意的青少年時光。「那時背著書包走路都有風,穿著那件校服夾克都有風,坐公交車背著書包都有風,因為書包上印著建國中學的名字。」

 

前會長劉大明是來自緬甸的僑生,她在緬甸時的成績名列前茅,以優異的成績申請到台灣知名女校「台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但她在仰光時多講緬甸話,初到台灣她國語發音不準被人笑話,北一女中的同學整天埋頭苦讀,交流比較少,加上生活比較清貧,她甚至曾經以淚洗臉,「但是僑委會非常照顧我們,學費都是中華民國政府支付」。

 

前會長劉大明(右)是來自緬甸的僑生。僑教中心主任陳永豐(左)說,僑委會「三加四技職計劃」很受東南亞僑生歡迎。(林丹/大紀元)

 

當時的僑務委員長叫毛松年,非常重視為僑生提供入學便利。她的同學當中有寮國(老撾)、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的僑生。1974年她考上了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習壓力輕了,她的個性和才華得到更大的舒展,整個人開朗起來。她在1980年移民來到美國。

 

劉大明表示,僑委會的僑生計劃讓她改變了命運,「僑生計劃讓僑生脫離了祖籍地的戰亂,在台灣這片中華文化的土壤上學到流利中文,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們人生飛躍的起點。」

 

 責任編輯:陳玟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