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萬平綜合報導)由於地緣政治的改變,特別是中共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使德國在經濟上對中共的依賴變得更加危險。德國專家警告:德中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在2022年上半年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德國新政府從去年12月執政以來,正在逐步修正前總理默克爾長達十多年的親共政策,對華立場趨於強硬。
今年2月,德國外交部發文給所有政府部門,敦促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
今年5月,德國經濟部長、副總理哈貝克(Robert Habeck)呼籲與中共保持更遠的距離。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亞洲事務負責人尼德馬克(Wolfgang Niedermark)也表示,「我們從俄烏戰爭和目前披露的與中共有關的文件中知道,與獨裁政權打交道毫無保證。」
受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影響,如何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近期成為德國官方和民間的熱門議題。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7月25日引述德國內政部文件報導,德國當局重估與獨裁國家合作的風險,考慮以危害安全與公共秩序為由,依法下令電信業者更換「不值得信任廠商」的產品(網路通信設備),包括已經使用的設備。
8月20日,德國《商報》再發文章,呼籲當局在和專制國家做了幾十年生意後,應全面加強和價值觀相近的民主國家多做生意,方能確保德國貿易的可持續發展,也必須削減對中俄等專制國家的依賴度。文章認為,民主國家更加簡單、可靠、持久。
默克爾親中 德企大舉對華投資
在默克爾當政的16年期間,她的政府經常被指責過於親近北京和莫斯科,將德國的貿易利益放在首位。美國政治學者馬蒂斯(Matthias
Matthijs)和克萊門(Daniel
Kelemen)稱之為「默克爾重商主義」(Merkantilism),它低估甚至罔顧了中俄等極權國家對西方民主世界的威脅。
在過去十幾年間,大批德企對華投資,且越陷越深。在俄烏戰爭凸顯依賴俄羅斯能源之惡果後,輿論更密切關注德企對中國的依賴度,警告必須儘快防範,避免重蹈受制於獨裁政權之覆轍。
德國經濟研究所8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儘管德國面臨政治壓力,要求從北京撤離,但德國經濟在今年上半年變得更加依賴中國,對華的直接投資和貿易逆差達到新高。
同時,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顯著放緩。報告執筆人馬蒂斯(Juergen Matthes)說:「儘管存在這些危險和問題(地緣政治風險),但與中國的經濟相互依存在2022年上半年以驚人的速度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月至6月期間,德國對華投資總額約為100億歐元,遠遠超過了自世紀之交以來創下的半年峰值62億歐元的紀錄。
到今年年中,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已升至近410億歐元。德國經濟研究所預測貿易逆差只會擴大。
地緣政治局勢緊張 經濟風險增大
2022年的時局跟2005年相差甚遠,如今印太地區成為全球熱點,美國和盟友通過四國集團(QUAD)和新達成的英美澳AUKUS協議在該地區結盟,與中共形成公開的抗衡。
馬蒂斯說,鑑於北京對烏克蘭戰爭的冷淡立場及其對台灣的咄咄逼人的軍事威嚇越來越大,德國經濟如此依賴中國,若中共入侵台灣,西方對北京實施的任何制裁,依賴中國進口的德企將面臨嚴重供應鏈問題,與中國有巨大業務關係的企業或因銷售損失而致破產。他呼籲德國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應轉向其它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進行更多貿易。
今年5月,德國聯邦經濟部首次因人權原因,拒絕再為德國大眾汽車在中國新疆的新投資項目提供「政治風險」擔保,即該公司須獨自承擔30億歐元的投資政治風險。
根據德國權威經濟研究所3月底發布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將近一半的德國製造業企業依賴中國市場。該所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弗拉赫(Lisandra
Flach)說,這些企業為了應對政治的不穩定性,計劃開展供應渠道多元化,減少運輸成本和風險,「幾乎每兩家就有一家正計劃將來減少從中國進口」。
今年6月,德國杜伊斯堡港公司CEO、物流專家馬庫斯‧班根(Markus
Bangen)對德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
Woche)表示,中共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正在加劇德國工業材料的短缺,而且「短缺情況很快就會變得更糟」。德國已經在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一旦找到新的商業夥伴,將會長期維持合作關係。
中共報復手段 令外企如履薄冰
8月25日,德國智庫德國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MERICS)和德國工業聯盟(BDI)公布了對一百多家在華外企的調查分析,發現中共加大了經濟脅迫的力度,誘因更加多樣化,已知案例自2018年以來大幅增加。
中共對外企不斷設置「新紅線」,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主權和國家安全問題,包括中國的國際形象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待遇。擴大不能碰觸的敏感議題,並加強施壓在華外企,使它們符合中共的政治意圖。
對於觸碰「紅線」的外企,中共採用的脅迫形式包括一系列懲罰性措施,如抵制購買、罰款、實施監管等。
中共最常採取的一種方式是無形的威脅,並無實質的規則,迫使外企加大自我審查。如今年5月,美國漫威電影《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被禁止在中國大陸播放,或與電影預告片中出現幾秒《大紀元時報》黃色報箱的畫面有關。
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表示,歐盟與中共的政治關係惡化,中國的歐洲商業利益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中共不同形式的經濟報復。例如立陶宛因台灣代表處更名,其商品被中國禁入。
經濟報復的威脅是歐洲與中國關係中的新現實,而已知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外企害怕成為目標,可能會避免去解決在中國面臨的不公平待遇問題。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伍德克(Joerg
Wuttke)近日對「中國連線」(the Wire
China)表示,現在不是歐洲出口依賴中國市場,而是中國出口依賴歐洲市場。目前,平均每天約有13億歐元的中國商品被賣到歐洲市場,而歐洲每天平均向中國銷售約6億歐元的商品。
責任編輯:連書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