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經濟困境非習近平思想能解決
中共的「清零」政策使其經濟同樣陷入困境,這種影響既直接又間接地阻斷了各種商品的供應鏈,甚至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情緒。圖為溫州一家工廠安保人員正在檢測一名員工的額溫。(NOEL CELIS / AFP)
【大紀元2022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編譯報導)在6月,當上海解除為期兩個月的封城時,政府希望看到市民如釋重負地湧向商店。相反,人們目睹了購物者在驚恐中逃離一家商店的情景。
8月13日,上海衛生部門發現,一名感染了COVID-19兒童的密切接觸者曾經去過上海一家宜家(Ikea)商店。根據上海嚴格的病毒控制規定,該商店必須立即封鎖,並將裡面的所有人員,包括購物人員和服務人員送去隔離,驚慌失措的購物者立刻沖向店門,拚命推開警衛,奪路而逃。
在中國大陸,任何敢於出門度假的人都面臨類似的潛在危險。本月,多達15萬名遊客被滯留在海南島,該地區本月初爆發疫情。那些希望離開海南的民眾面臨著繁重的核酸測試以及大面積航班取消。
中共的「清零」政策使其經濟同樣陷入困境,這種影響既直接又間接地阻斷了各種商品的供應鏈,甚至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情緒。
《經濟學人》8月18日刊登題為「中國經濟被一系列問題圍困」的文章,談到中國房地產危機,中國人消費緊縮等經濟問題。文章的結論是,這些都不是習近平想要的二十大經濟環境,也不是習近平思想能夠解決的。
文章表示,每一個被臨時管控的購物者或遊客,都可能帶來成千上萬的人不願意去購物、旅行或消費,以避免類似被臨時管控的命運。中國第二季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是歷史上最低的。因此,中國的消費增長已經落後於工業增長和出口的增長。7月份的零售額僅比一年前高出2.7%。經通貨膨脹調整後,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萎縮。
家具的銷售一直特別疲軟,不僅僅是因為人們不敢進入宜家商場。購買家具與房屋購買密切相關,而房屋購買已經暴跌。與一年前相比,7月份住宅銷售下降了28%以上。疲軟的銷售反過來又給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
最重要的是,提前買樓花的人不再能確定所購買的公寓是否會完工。許多陷入困境的地產開發商缺乏完成建築所需的現金,而且再也找不到人或銀行借給他們錢了。這導致預售房產的完工時間長期拖延,促使越來越多的買主威脅要停止償還房貸。
糟糕的經濟數據終於迫使央行採取行動。中國央行在8月15日將兩項利率降低了0.1個百分點,與全球收緊貨幣政策的趨勢相悖。但這些降準措施可能不會有效,因為對貸款的需求是如此疲軟。自4月以來,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廣義貨幣)一直比其廣泛的信貸存量增長得快。另一家經紀商海通證券的姜佩珊和孫麗萍表示,自2015年以來,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這表明人們熱衷於積累資金而不是借貸。兩人認為,「資金閒置的情況非常普遍」。這引起了人們對會發生「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的擔憂,使得央行貨幣政策在恢復經濟增長方面變得收效甚微。
如果貨幣政策正在失去作用,那麼拯救中國經濟的責任就更多地落在了財政政策上。基礎設施的投資已經在快速增長。但中央政府還沒有果斷採取行動以振興房地產市場。政府已經通知中國債券發行公司(一家國有信貸保險公司)為少數私營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券提供擔保,其中包括龍湖集團(Longfor)的一個分部。還有人說要建立3000億元(440億美元)的爛尾樓救援基金。但到目前為止,中央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傾向於讓資金緊張的地方政府自己拼湊救援計劃。
為什麼中央政府缺乏信心?因為整治這些爛尾樓的成本很大。伽維卡(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經濟研究公司的安德魯‧巴特森(Andrew
Batson)認為,整治爛尾樓的成本在2萬~4.8萬億人民幣之間,或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8~4.2%。然而,智囊馬可波羅(Macropolo)研究員宋厚澤(Houze
Song)說,要完全恢復對中國房地產的信心,可能需要更接近於「全面保證」,即所有預售房產都保證會被建造完成。這將是一個「無限期承諾」,可能需要付出
「高昂的代價」。
這樣的「全面保證」也可能會扭曲房屋預售機制。宋先生將其與存款保險進行了比較。存款保險是對銀行存錢的擔保,可以防止銀行擠兌,從而幫助銀行減少它所擔保的信用風險。相比之下,對預售房屋不爛尾的擔保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它可能使房地產開發商更有可能陷入困境,特別是這種擔保會被利用來快速兜售房屋。
對「清零」政策和結束中國建房過剩的承諾是來自中共高層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反復強調了這兩個目標,他的個人哲學——習近平思想籠罩著一切。但當他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中共黨代會上獲得第三個任期時,這些「鐵的承諾」將使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共二十大的經濟環境並不是習近平所想的那樣,這也不是習近平思想似乎能夠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