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Peter Su:愛一個人,就要讓他知道



Peter Su:愛一個人,就要讓他知道


圖片來源:劉潔萱攝
「父親像一座山,是一種有距離的穩定存在,是我們生活中不知不覺的習慣……」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晚熟世代》中精準的寫出整個世代的「父親群像」。從孩子的角度看,看山是山。對父親的形容詞,常是比較敬而遠之的,嚴肅、話不多、很少稱讚、很難聊心事……
經歷「看山不是山」的叛逆,我們漸漸發現,父親並不難懂,只是他的溫柔藏在心裡,他們其實沒有想像中堅強,甚至,父親也會想念,只是他們不輕易表露情緒。
文青暢銷作家Peter Su以簡單直接的金句,撫慰人心著稱。他每次在臉書發文,都引發上萬粉絲按讚。很難想像,年輕俊美的他,從二十二歲起,就經歷生命的巨變,承擔照顧中風父親的責任,並且決定盡量對曾經敬畏的爸爸表達愛意,甚至帶坐輪椅的父親和家人出國旅遊,只為「創造更多父子間開心的時刻」。
原來,當我們更能同理父親時,才能看山又是山,了解到,父親堅定的存在,就是我們生命最美的禮物。(文/賓靜蓀)
---------
作者:盧諭緯
「我爸爸很喜歡拍照,沒問題!」Peter Su(蘇世豪)爽朗的答應《親子天下》的攝影請求。這位被視為年輕一代勇敢追夢代言人的暢銷書作家,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爸爸,在大安森林公園散步,摸摸爸爸的啤酒肚、親親爸爸的臉頰,坐在爸爸輪椅上……父子之情溢於言表。
今年二十九歲的蘇世豪,外界認識他,多是透過「Peter Su」這個名字。十九歲時,他放棄升學,開始當起背包客出國旅行,也將旅遊隨想放到部落格和臉書,廣受網友歡迎。二○一四年四月出版第一本書《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竟創下十萬本的銷售佳績,名列年度本土作家銷量第一名。目前他的臉書粉絲團人數超過六十萬,被喻為「金句王子」,撫慰了許多年輕人的心。
第一本書是送給父親的禮物
成為暢銷作家,完全是意外。「其實,我只是想透過書寫記錄自己的生活,療癒自己,出第一本書時,也只想送給爸爸。」
蘇世豪永遠記得,七年前的那一天,在家鄉台東的爸爸突然中風倒下,原本過著快意生活的他,必須一夕長大,替代父親角色,扛起照顧家庭的重責大任。「就在那一個晚上,我的世界全變了,但就算恐懼,也只能面對。」
身為長子,二十二歲的他必須做許多重大的決定。當時台東醫療資源不足,必須轉院,台北他熟悉、資源也多,但路途遙遠,爸爸能否承受?最後決定將爸爸轉往高雄榮民總醫院。「真的覺得好恐怖、好無助,因為我知道,一個決定只要做錯了,賠掉的就是爸爸的生命……」
另一個重大決定,就是考量父親的復健需求,把全家搬到台北。對蘇世豪而言,一週四天、分別在兩所醫院的復健療程,辛苦的不僅是推輪椅、每日照顧的體力耗費,更多的是心理壓力。從威風的軍人到無法自理生活,爸爸的情緒更要關心,「初期他一直覺得,拖累了大家。」蘇世豪還記得,第一次協助父親如廁時,父親的為難與不願意,加上中風造成的肌肉受損,少言的父親,與外界的溝通更是困難。
當家計、壓力都落到身上,有時候蘇世豪騎車騎到一半,會突然崩潰大哭;有時也會哀憐自己,羨慕別人的自由,但他知道「身後有萬丈深淵,也只能往前走,既然不能改變現實,就換個態度來面對。」
不能改變現實,就改變態度
蘇世豪重新直視自己與父親的關係。父親在台東空軍志航基地服役,對於蘇世豪的教養,雖然開明,但在工作上一絲不苟,不怒而威的氣質,總是讓父子之間有著距離感,親子之間的溝通,往往需要媽媽扮演中間人。但爸爸對他的期望很簡單,「功課不好沒關係,全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到自己。」一次父親接他放學時說的這句話,給他很大的鼓舞。
但青少年時期該有的叛逆,蘇世豪一樣也不缺,跑去鹽酥雞攤子打工到晚上;離家出走,也不是新鮮事。不過,父母總是包容他的行為,離家出走時,父親派眼線找人,卻不強拉他回家,而媽媽也只是遠遠的望著攤子上的他一切平安。妹妹蘇曉涵笑說:「爸媽對我們真的很放任。」
年輕的心總是嚮往更寬闊的天空。國中畢業後,蘇世豪選擇北上就讀當時的復興美工,爸爸沒有阻擋。直到爸爸病倒後才知道,為了支持他的選擇,爸爸得跟朋友借錢,才能支付他高額的學費。「因為開始照顧爸爸,我才體會到支撐一個家有多麼的不容易。」
蘇世豪試著同理爸爸。「只能看著天花板,他都在想什麼呢?」無法從語言能力退化的爸爸口中得到答案,他開始回到自己愛笑、愛鬧的本性,每天跟爸爸講今天開心的事、凡事問爸爸的意見。將自己的心打開後,也拉近了父子的距離,「偷親爸爸或說『我愛你』的時候,他都笑得好開心。」
深夜透過網路的書寫,也讓他找到情緒抒發的管道,「後來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傷痛,原本是鼓勵自己,最後卻也鼓勵了別人。」蘇世豪在第一本書裡,收錄不少與父親相處的回憶,拿到書那天,「全家都一起哭了,」他說。各自都有犧牲,但家人彼此的支持與理解,讓全家挺過了困境,自己也重新學習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帶父親出國,營造家的記憶
蘇世豪印象最深刻的童年,是爸爸帶著全家一起旅行,他也開始要創造這樣的美好回憶。他已經帶著全家出國旅行兩次,一次去日本大阪,一次去馬來西亞,「我也不知道能夠陪伴多久,能做的就是創造更多父子間開心的時刻。」
相對於以前一個人的自由,親子旅途的確挑戰不少。例如在大阪,為了解決父親如廁問題,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位在二樓的咖啡館,卻得想辦法穿越店裡的桌子,「我還開玩笑說,這根本是越野輪椅賽。」因為廁所空間小,還得全家人圍住充當門板。「波折不少,但可以感覺到爸爸的開心。」
蘇世豪說,以前出國一、兩個月都不覺得累,但現在出國工作,一結束就只想回家,回到家一定馬上抱著父親撒嬌,「現在最大的滿足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安生活。」
他也開始在各種演講中分享父子相處的情況。本來擔心會太八股,沒想到,引起很多迴響。「其實大家對父母都有許多情感,只是太習慣隱藏,」蘇世豪說,親情跟愛情一樣,愛一個人,就要讓他知道。
「無論路再遠再長,無論身上背負了多少。一旦踏上了,只能勇敢走下去。」這段原本是蘇世豪對於旅行經驗的注腳,卻也是他與父親新關係的寫照。蘇世豪說,後來他發現,其實自己的熱血、浪漫,也許來自於爸爸的勇敢。排行老大的爸爸,雖然出生在台北,卻在年輕時獨自一人跑到台東落地生根。
蘇世豪常想起最喜歡的父子相處時刻,是在台東海邊,父子各自坐著持竿垂釣,無語,但彼此都知道內心的情感,其實如海濤般洶湧。這份彼此的相互陪伴,是男人間不說破的溫柔,也是他和爸爸之間最美好的心照不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