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曲志卓編譯報導)美國前國務卿、99歲的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日前含蓄地承認,他嚴重誤判了俄羅斯、俄烏戰爭、烏克蘭領導人和人民的素質。
普京入侵格魯吉亞後,季辛吉表示,「孤立俄羅斯不是一項可持續的長期政策」。當普京占領烏克蘭東部和克里米亞時,季辛吉敦促基輔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採取中立態度:「如果烏克蘭要生存和發展,它絕不能成為任何一方對抗另一方的前哨。」
2022年5月,季辛吉在達沃斯經濟論壇(the Davos Economic Forum)上表示,「談判需要在未來兩個月內開始,以免造成不容易克服的動盪和緊張局勢。理想情況下,分界線應該是恢復原狀。超越這一點的戰爭就不是為了烏克蘭的自由,而是針對俄羅斯本身的新戰爭了。」
他所說的「原狀……2月24日戰爭開始時的邊界。俄羅斯將放棄其新征服的土地,但不會放棄近十年前占領的領土,包括克里米亞。該領土可能成為停火後談判的主題。」
對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嘲諷道:「看來季辛吉先生的日曆不是2022年,而是1938年,他認為他不是在達沃斯,而是在當時的慕尼黑與觀眾交談。順便說一句,在1938年,當季辛吉先生的家人逃離納粹德國時,沒有人建議大家去適應納粹,而是逃離他們或與他們作戰。」
澤連斯基的助手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更加嚴厲地表示:「不幸的是,即使在10個月的戰爭之後,季辛吉先生還是一無所知……對這場戰爭的性質以及對世界秩序的影響,都一無所知。這位前國務卿想說而又不敢大聲說出來的祕密很簡單:通過犧牲烏克蘭部分領土來安撫侵略者,並保證不侵略其它東歐國家。」
2022年7月,季辛吉說,烏克蘭東部和克里米亞應該受到不同的對待,「因為它們對俄羅斯的重要性超出了當前危機的爭端」。
然而,2023年1月17日,在另一場達沃斯會議上,季辛吉開始修改以前的觀點。他曾長期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但現在他說,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一個「適當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中立的烏克蘭不再有意義」。
在俄羅斯和前蘇聯問題上,季辛吉錯了30年,而他在中國和台灣問題上的錯誤長達半個世紀。
他的錯誤始於他通過談判達成的《上海公報》,這是美中關係的原罪。季辛吉寫道,除非台灣問題至少部分得到令北京滿意的解決,否則尼克松總統在1972年大選前歷史性地向中國開放是不可能的。
季辛吉認為,他的任務是儘可能給中共作讓步,而又不完全疏遠美國的親台/反華保守派。他和周恩來的方案是雙方在台灣和其它問題上各自表明立場。
中共一貫強調台灣完全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美方禮貌地「沒有挑戰」中方的立場,只是「承認」(acknowledged,也可譯作「知道,認知」)中方的立場。
這種模稜兩可的術語的選擇,以及可能產生相反的解釋,使中美走向了相當不同的方向。自那時以來,北京一廂情願地聲稱華盛頓同意它的立場,它稱之為「一個中國原則」。
美國一直辯解說,「承認」北京的立場並不等同於同意北京的立場,「不挑戰」中共作為中國唯一管理當局的主張並不等於承認台灣是「一個中國」的一部分。華盛頓堅定地認為,台灣的未來只能由台灣政府和人民和平決定。
但華盛頓論點的複雜性和細微差別讓許多人無法理解。外國政府和民眾更可能將「承認」等同於「協議」,並將一個中國的「政策」和一個中國的「原則」混為一談。
季辛吉本人就混淆了這些概念,結果讓北京占據了優勢。他逐漸將中共的立場視為自己的立場。在2007年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上,他警告台灣要認真對待與北京就其未來達成協議,因為「中國不會永遠等待」。季辛吉說,他對中共「會等那麼久」感到驚訝。習近平和基辛格一樣不耐煩,可能很快會採取行動。
正如修改對俄羅斯和烏克蘭問題的看法一樣,基辛格應該糾正他對中共和台灣的錯誤判斷,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他在中共和台灣的持續民主可行性問題上的看法是錯誤的。
季辛吉關於世界歷史性領導人的最新著作裡包括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季辛吉很支持尼克松對中國的開放,但是又無視北京的行為。他拒絕接受尼克松後來對中共不變的敵意的重新評估:「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弗蘭肯斯坦(怪物)。」
季辛吉也沒有理會尼克松1994年的智慧,即中國和台灣「在政治上永久分離」。現在季辛吉改變他錯誤的看法還不算太晚。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沒有施加足夠的威懾,季辛吉現在應該支持美國保衛台灣的明確承諾。
責任編輯:高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