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韓德產業依賴中國陷低迷 台灣要警惕
中共將從12月起限制電動汽車電池主要材料石墨的出口,促使韓國決定提前自產石墨。圖為2023年2月27日,德國亥姆霍茲弗萊貝格資源技術研究所實驗室,研究員從舊鋰離子電池中回收石墨。(Jens Schlueter / AFP)
【大紀元2023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採訪報導)韓國和德國經濟都陷入同樣的困境。專家指出,這兩個國家都高度依賴對於中國的出口。中國經濟的減緩就直接造成韓國和德國經濟經濟景氣的低迷。專家提醒台灣經濟不能依賴中國經濟。
韓國經濟過度依賴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受中國經濟低迷影響,韓國出口進一步惡化。對中國出口一度為韓國的最大貿易順差,今年以來已經轉變為最大逆差。JP摩根等主要全球投資銀行預測,韓國明年的經濟增長率繼今年之後將停留在1%左右。
評論員、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張正修對大紀元表示,韓國經濟成長率被日本趕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9月19日宣布,韓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為1.5%。而德國今年預測的經濟成長率將是-0.2%,亦即負成長。德國經濟過度集中製造業,尤其是引擎汽車業。據韓國貿易協會報導,去年德國出口總額當中,汽車所占的比率高達10.6%。汽車銷售不振就直接導致了經濟放緩。
據韓國貿易協會介紹,2018年韓國對華貿易順差規模占對各國順差規模之首,為556.36億美元,2019年其順差規模排在第二,2020年和2021年都排在第三。而2022年則跌至22位,僅為12.13億美元。
張正修說,韓國經濟結構與德國相似,韓國高度依賴於特定產業,特別是半導體。半導體占總出口比於2020年為19.4%,2021年則增至19.9%。半導體的繁榮促使了韓國貿易順差的增加。然而,今年1至8月的半導體出口占全體的比率已下降到14%水平,每個月的出口自去年10月以後是連續下滑,這是造成總體出口下滑的原因之一。
張正修指出,韓國與德國對中國經濟的高依賴度相似。據聯合國國際貿易的統計數據,在去年德國的出口總額中,中共占了6.7%,排名第三。而在韓國去年出口中,中國占比達22.8%,遠高於排名第二美國的16.1%。儘管今年1至8月這一比例已降至19.7%,但主因為中國經濟不景氣對韓國的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不是韓國的出口多元化所造成的。
「韓國、德國同病相憐,產業過度依賴中國陷低迷。」 張正修指出,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讓整個德國的經濟靠攏中共跟俄羅斯,所以造成今天德國經濟停滯和衰退。
張正修提醒台灣經濟雖然最近依賴中國已經少很多了,但是對中國經濟依賴還是很深。他也提醒投資中國的風險,中共沒有法治、人權,連民主的概念都沒有。
中華民國副總統、民進黨主席賴清德5月16日到政治大學與青年座談,當場有學生提問台灣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的問題。賴清德回應,台灣投資最多的是印太區域國家,早已不是中國大陸,2021年投資印太區域國家金額52億多美金。台灣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產業能夠升級,經濟能夠轉型,然後生產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這才是台灣未來應該要推動的經濟發展藍圖。
張正修提醒,台灣人不能相信中共說的任何話,要知道共產中國是專制獨裁國家,最近中共很多的高官被抓說是有貪污,其實高官貪污在中國國內就是審判嘛,但他們都不必審判了,要把誰抓起來就可以抓。
他也提醒,中共說要怎麼變就怎麼變,民主國家對共產國家根本沒辦法理論。所以美國一定要「去中化」供應鏈重組,寧可找一些問題比較小的國家,比如像印度跟越南等國合作,「供應鏈安全」成為美國等民主經濟體的主要原則。
台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說,台灣人會有錢,是因為台灣經濟變好。2003年台灣人均所得輸韓國1萬美元,到了2022年,台灣人均所得追上韓國且和日本平起平坐。此外,台灣全體上市上櫃公司,在馬政府執政8年,每年淨利落在1.2到1.5兆台幣之間;到了蔡政府從1.88兆,2.19兆到2022年3.98兆,企業獲利不斷攀升,大多數企業市值躍升,股東財富也跟著水漲船高。
責任編輯:孫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