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共自8月1日起對關鍵金屬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但最新數據顯示,鎵和鍺8月出口量驟降至零,價格也走跌。專家認為,中共禁令是雙刃劍,想跟美國討價還價,但很可能加速產業鏈轉移,得不償失。
鍺和鎵8月出口歸零 庫存堆積 價格下滑
週三(20日),中共海關發布數據顯示,在北京對鍺和鎵這兩種芯片製造金屬實施新的出口管制後,中國8月份的鍺和鎵產品出口量大幅下降。中國8月沒有出口任何鍛造鎵和鍺的產品。
數據顯示,對於鍛造鍺產品,7月份的出口量為8.63公噸,比6月份增加了一倍多,原因是海外買家急於在出口管制之前鎖定供應。
而鍛造鎵產品,7月份的出口量為5.15噸,但2022年同期為7.67噸。由於8月鎵出口歸零,連帶今年前8個月鎵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8%。
由於出口管制和需求低迷,中國國內市場庫存堆積,上個月中國鎵現貨價格下滑。
據上海金屬交易市場(SMM)的數據顯示,8月31日,金屬鎵的現貨價格下跌了9%,至每公斤1655元。同期,鍺的現貨價格攀升了1%,達到每公斤9700元,這得益於供應的收緊。
中共限制出口 分析:枉顧民生
鎵和鍺這兩種稀有金屬都被美國和歐盟列為關鍵礦產。據金屬百科介紹,鎵有「電子工業脊梁」的美譽,是製造芯片的核心材料,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光電子工業等領域。
今年7月3日,中共宣布從8月1日起限制8種鎵產品和6種鍺產品的出口,這是中美圍繞獲取用於製造高科技微芯片材料而不斷升級對抗的最新動作。
根據中共新規定,鍺和鎵產品的出口商現在需要獲得軍民兩用產品和技術的出口許可證。出口許可證件由中共商務部頒發。
這個禁令從公布到8月1日正式實施,中間不到一個月,但申請出口許可證就需要45天。
中國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鍺貿易商和鍺生產商對路透社說,許可證申請大約需要45個工作日才能處理完畢,「我們上個月沒有向國外運輸任何貨物,因為我們仍在等待許可證。」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20日對大紀元說,如果是歐美發布這種禁令,一般中間至少隔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兩年才會實施,給企業充分的緩解時間,「中共做法非常的野蠻,罔顧民生。」
從產業鏈的角度,生產鍺鎵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原材料和初級加工;第二環節是深度加工,提煉高純度的鎵和鍺;第三就是要變成應用產品。
王赫分析,目前中國占絕對優勢是在第一環節,就是初級加工,但是在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一點優勢也沒有,中國高端價產品的自主產能非常的低,非常依賴從美國和日本進口。
「如果幾個月鎵和鍺都不出口,西方再反制,中國需要進口的鎵和鍺的應用產品都無法得到,你這個產業不是要出很大問題嗎?」他說,「很簡單,美日可以從第二環節反制,你怎麼辦?特別是電子產品元器件這一塊,中國都需要依賴美日。」
「中國過去最大的本錢是國內這個市場,超大規模市場,這有很大的誘惑力,如果關閉的話,那你這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裡的地位是不是很危險了?」他說。
「從目前來看,西方還在看中共這個棋走到哪一步。」
專家:中共禁令是一把雙刃劍
就在中共禁令出台兩天後,美國財長耶倫7月5日訪華。王赫對大紀元分析,「中共拿這個政策跟美國進行討價還價,這本來是個假戲做給美國看的。」
雖然中國在這兩種礦產物項的生產世界領先,但並非占據絕對的支配壟斷地位,尤其美國的許多盟友都有能力重啟鎵的初級生產,日本正是其中之一。
美國財經專家黃大衛20日也對大紀元分析,中共禁令的影響是有限的,它不像糧食、燃油等影響這麼廣泛,但是作為半導體、還有尖端的自動化控制所需要的核心元素,這會是一個有效的談判籌碼,可能加快與歐盟跟美國的談判。
不過,黃大衛認為,「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北京把它作為籌碼,期待美歐重回談判桌,但同時也會讓美歐轉移產業鏈到其它國家。」
他說,其它國家可以替代這個市場,例如日本,也有小量的這種稀有金屬的生產能力。他們可能會在未來把這些供應鏈繼續外移,減少北京下一步繼續利用產業鏈威脅國際市場的可能。
專家:禁令加速產業鏈轉移 中共得不償失
對於中共的禁令,王赫說,這將會刺激全球工業鏈產業進行轉型重組,就是鎵和鍺的初級加工,原材料開採加工工業馬上會發展起來,只是個時間問題。
幾年前,中共因領土爭端,對日本發動稀土戰,限制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引發一場尋找中國稀土替代供應的競賽。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產量增加,導致中國在全球稀土產量份額,從2010年98%的峰值降至2022年的70%。
「最後導致了全球在這方面對中共的依賴度大大的降低。」王赫說,中共得不償失。
目前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中共多次提出「保外資保外貿,穩外資穩外貿」。對此,王赫認為,「現在一打經濟戰,外資外貿跑得更快,全球產業鏈重組加快進行,所以,中共做這些事情其實都是非常愚蠢的。」
王赫認為,中共目前整個政策頂層設計這一塊出了很大問題,對這個形勢看不清楚,所以盡出一些損招。
責任編輯:房夏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