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香蓮採訪報導)歐盟於9月13日針對中國電動車啟動調查,以決定是否徵收懲罰性關稅,來保護歐盟本土汽車製造廠的利益。這項調查將研究一系列不公平的補貼,從原料、電池價格到優惠貸款,到廉價土地供應等。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向歐盟議會發表的年度演講中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著更便宜的電動車。巨額的國家補貼,人為地壓低了它們的價格。」
她也表示:「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調查)不是為了降低競爭。」她指出,歐盟不想重複太陽能板的教訓,該產業因中國產品的衝擊而遭到重創。
據報導,歐盟將用13個月來做調查。消息發出後,中國電動車廠的股價下跌。這是自10年前歐盟對中國太陽能板調查以來,最引人注目的針對中共的調查。
歐盟表示,中國在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份額已上升至8%,到2025年可能達到15%,中國電動車的價格通常比歐盟製造的便宜20%。
隨著電動車競爭的加劇,以及中國經濟的放緩,中國電動車廠在加強向海外擴張,大量中國產電動車湧入歐洲。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合會(CPCA)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汽車出口激增31%。
根據顧問公司AlixPartners的數據,2016年至2022年,中共對電動和混合動力車的補貼為570億美元,幫助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近日,大紀元記者採訪了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教授、政治系主任葉耀元,請他對歐盟發起的這項調查發表看法。
歐盟的調查源自中共的不公平競爭
葉耀元認為中國電動車比較便宜,是因為在研發和製造上都得到了中共政府的補貼,造成了不公平競爭。「現階段,這個調查主要是去找到中國電動車便宜背後的原因……如果它違反了市場公平競爭的話,要怎麼去面對它。」
他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廠大都是國有企業,靠政府的錢運作。「所以中共實際上是在很不平等的條件下跟人家競爭,它是用國企去跟人家的私人企業競爭。」而國家資本一定遠遠高於民間資本。
他以德國汽車廠為例說明,不管是BMW、奔駛,還是大眾汽車,都不是國家扶植起來的企業,有些計劃可能與國家合作過,但不是透過國家的資金注入發展起來的。
「我覺得最大的核心問題是,當不公平競爭導致對方國家的基礎工業或汽車工業被打垮時,這個國家未來在汽車上就必須依賴中共。我覺得這是任何國家都不願意的。」
他表示,當中國電動車大量傾銷到歐盟市場,歐洲的車廠就沒有動力去開發電動車了,因為過度競爭會導致歐洲車廠可能在未來的營運或銷售受到很大影響。
他說,現在不管是德國、法國或意大利的車廠在進入電動車製造上都比中國來得慢。中國電動車製造發展比較快,人工便宜,所以汽車價格比歐盟的低得多。對消費者來說,很多人就直接去買中國車了。
「這有點像華為,當初在發展5G系統時,先把很多國家的電信業都統統打垮之後,它就直接進去了,因為它賣得比較便宜。它便宜的背後是中共資本的注入,發展就比較快,因為它進行的不是公平競爭。在世界貿易體系裡,只要是不公平競爭,任何一方都有權去提出終止這樣的貿易行為。」
他說,歐盟為中國電動車增加關稅是有可能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方式,還有其它方式,如歐盟可以直接對它進行定價上的調整,甚至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車設制配額,限定每年只能進口多少中國電動車,用這種辦法彌補市場上不公平的競爭。
電動車是歐盟要開發的核心項目
他表示,「電動車其實一直都是歐盟所要開發的核心項目,因為就目前來說,電動車可以真正達到零排碳的效果。」
他指出,歐盟面臨的選擇是,直接去買中國電動車,或是自己去開發,如果自己開發,顯然已經比較晚了,而且售價比較高。如果開放中國電動車進來的話,歐盟內部的車廠可能會失去開發電動車的動力,得不償失。
「這有點像是當大量中國產品傾銷到某個國家之後,那個國家就直接去買中國產品好了,反正可以用,又便宜,他們本國就沒有必要自己去開發這塊了。
「假設電動車是未來,是未來的一個走向……我們打個比方,在未來五年裡,中國電動車在歐盟採取獨占的態勢,哪一天中國不出口這些電動車了,那會不會影響到整個歐盟的民生經濟呢?所以大家考慮的是這個層面的問題。」
對中歐關係會產生負面影響
葉耀元認為調查對中歐關係會產生負面影響,他說:「因為中共不會去承認它對這些電動車廠進行了什麼樣的投資,或者是什麼樣的補助,但是大家心知肚明,中國大多數大的車廠其實都是國營企業或半國有企業,背後都有中共政府的資本。
「中(共)國的目的是拓展自己的市場,歐盟的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市場,尤其是保護自己的汽車品牌製造商。所以沒辦法避免,兩邊都不開心,中(共)國會繼續遊說,而歐盟就看它怎麼去調查。
「我覺得這件事上會繼續僵持不下,達不到什麼平衡點,因為中(共)國做的事情它不願意承認,而歐盟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不願意大量進口中國的電動車。」
葉耀元認為雙方僵持不下到最後,中共可能會讓步,去歐洲設廠。
「這樣就不用進口的方式進入歐盟市場,而是直接設廠來生產和銷售電動車。但這樣對中共來說,它的誘因就變低了,因為(歐盟)當地勞工成本會變高,同時中國也不能通過外銷到歐盟而為本國提供工作機會。」
中歐之間,在電動車問題上,葉耀元「持不樂觀的態度,……因為中國的車子太便宜了」。
歐盟跟隨美國的腳步保護自己
他認為現在的歐盟有點像美國,針對中共的不平等競爭,給中國產品增加關稅,「現在歐盟實際上是在跟隨美國的腳步,來保護自己。每個國家最終它是要自我保護的,不單是汽車工業,任何東西都一樣。因為你不希望在你的生產鏈裡,有個特定的區塊過度依賴一個國家,當你過度依賴一個國家的時候,你的國家的命脈可能就掌握在別人手中。」
他說,歐盟的態度很明確,不希望電動車,尤其是未來可能會成為市場銷售主力的電動車讓中國人拿走,使他們未來必須依賴中共,他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中國電車技術與歐美有明顯差距
葉耀元認為,中國電動車現在的技術跟歐洲車廠和美國車廠有顯著差距,它在整個車的精密度、發動機、齒輪的技術等,沒有其它國家的精密,「也就是說可以賣,也便宜。但它不像日本車,能開十年不會出事,中國車可能開個三四年就會出事,這就是便宜的代價。」
他還說:「這有點像現在的芯片,中芯公司說它做出7納米,問題是它的良品率跟台灣或韓國做的7納米相差千里,中國的汽車也一樣,會跑就可以,但售價只是人家的一半。」
他認為造成中國技術落後的原因,是中國汽車工業大多是國有企業,「都由共產黨來保護,它並沒有真正的競爭力,它的技術更新速度比較慢。」
「過去20年,中共的做法很簡單,抄襲其它國家的東西,自己再模仿去做,它只會跟著人家。可是人家在做下一代的東西,你是跟不上的,所以它永遠落後人家一節,這一節的距離它沒辦法超越,因為它沒有真正的競爭力。」他說。
未來中國電動車的市場
葉耀元表示,中國電動車的市場一個是在本國,另一個是在其它發展中國家,如馬來西亞、非洲和中東國家。「我覺得它的市場是存在的,只是沒有大到可以去吸納歐盟或像美國這樣的市場。」「美國基本上是不讓它進來,美國甚至連技術、零件都禁止,不讓它進來。」
葉耀元教授現為美國聖湯瑪斯大學(St. Thomas University)國際研究教授(Fayez Sarofim–Cullen Trust for Higher Education Endowed Chair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主任、政治系主任、外交與戰略事務碩士學程主任、台灣與東亞研究計劃主任。同時,他也是美國中國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Studies)理事、《美國中國研究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書評主編、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德州分部(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Texas Chapter)會長。
責任編輯:高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