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馨綜合報導)COVID-19(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三年,中共的封控導致中國經濟迅速下滑。中共稱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但目前青年人失業率創歷史新高,房地產行業面臨危機,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也正在改變。專家們分析認為,中國消費者對未來沒有信心,中國零售市場超級疲軟。
近幾週來,中國經濟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放緩跡象,高盛、美國銀行、渣打銀行、摩根大通和野村控股等機構紛紛下調對中國的增長預期。
端午節期間,中國旅遊支出低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凸顯了消費放緩。根據中共文化和旅遊部的一份聲明,同期國內旅遊收入為373億元人民幣(52億美元),是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94.9%。國內旅遊人數1.06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12.8%。
此外,中國乘用車協會估計,中國6月份乘用車銷量預計將下降5.9%。
在剛過去不久的中國電子商務盛會「618」購物節上,很多民眾告訴《日經亞洲》,他們對電子商務平台的促銷不再動心。雖然中共堅持擴大內需,但中共的堅持和國民的需求似乎大相徑庭。專家們認為,中國的消費者因中共病毒後遺症、房地產疲軟和青年失業率高升正在變得更加節儉。
存款已不夠安全 消費者缺乏信心
中國人的消費熱情已今非昔比,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消費疲軟是拖累中國經濟的主要因素。
《日經亞洲》報導,瑞士百達財富管理(Pictet Wealth
Management)執行董事、資深亞洲經濟學家陳東表示,由於中國人的家庭存款處於歷史高位,這意味著人們不願將銀行賬戶中的資金用於消費或購買房產。他說:「我們看到消費者普遍缺乏信心,不僅在零售業。」
總部位於廣州的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中共病毒的後遺症對消費者購買力的影響仍在,許多人對消費仍持謹慎態度。
專家:中共將國安放第一 難以就經濟刺激達共識
《日經亞洲》報導,中共一直試圖把中國的經濟從出口和房地產投資拉動增長轉向消費拉動,但過去三年國內消費放緩。隨著外部需求持續下降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擴大內需以保持增長。
雖然中國經濟在逐步復甦,但所依據的數據基於一個非常低的基數,即遭到疫情三年重創後的數據。同時,復甦並不均衡,據報導,第一季度只有服務業5.4%的增長超過GDP增長。
野村證券的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復甦乏力、全球經濟放緩和地緣政治衝突加劇是維持中國復甦的主要挑戰。他認為,由於中共將國家安全置於大多數其它政策目標之上,政策制定者可能難以就經濟刺激達成共識。
失業率創新高 中國市場「超級疲軟」
中國消費者正處在「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情景之中。中國的家庭經濟遭到疫情重創後,不確定的就業市場讓前景更加暗淡。中共近期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已升至20%以上的歷史最高點,這意味著中國650萬年齡在16至24歲之間的人處於失業狀態。
中國恆生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王丹指出,自中共病毒疫情以來,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未來幾年的悲觀前景,收入增長永久放緩,這也導致消費下降。與此同時,工作不穩定也降低了人們投資住房或日常消費的意願。
《日經亞洲》的報導指出,許多求職者已轉向零工以維持生計。根據中國最大的外賣平台美團的企業報告,該公司的註冊騎手數量在2022年激增100萬,達到624萬,而2021年和2020年分別僅增加了57萬和71萬。
註冊網約車司機的數量也大幅增加。截至4月底,已有541萬註冊司機,比兩年前增長了60%。然而,乘車需求在同一時期幾乎沒有增長。
另據路透社報導,分析師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平台在疫情後的第一個大型購物節上展開激烈競爭,提供大幅折扣以吸引消費者,這是平台和消費者信心減弱的結果。
Kungfu Data的首席執行官喬什·加德納(Josh Gardner)指出:「在活動期間,平台之間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採取了所有這些巨大的激勵措施,這把每個人都寵壞了。」「每個人都在找藉口,但歸根結底,這是一個超級疲軟的零售市場。」
6月18日,高盛發表報告,指出中國面臨的一系列宏觀經濟問題。報告說:「隨著重新開放的提振作用迅速消退,人口結構、房地產多年低迷、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中期(medium-term)挑戰,可能在中國增長前景中變得更加重要。」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