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9月21日訊】朋友們好,今天是9月20日(星期一),歡迎來到《遠見快評》,我是唐靖遠。
在上週五,我作為嘉賓在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直播節目中和大家討論了關於法國召回駐美國及澳大利亞大使的事件。這個事件在整個週末一直在持續發酵,法國的憤怒之火仍然還在熊熊燃燒,而英國媒體則披露了澳洲核潛艇項目如何風雲突變,三國聯盟如何成型的部分內幕,其過程被指猶如諜戰小說。
為什麼法國的反應如此強烈?這僅僅是因為一大筆訂單飛了而倍感心疼嗎?尤其在三國聯盟正式宣布後,幾乎所有媒體都在談論澳大利亞擁有先進核潛艇部隊究竟對南海和台海軍事格局帶來什麼影響,中共會不會因此而狗急跳牆在台海動手等等這類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討論一下相關的話題,看看這背後究竟存在什麼樣的玄機。
【法國怒火難平 美英出面安撫】
首先,我們簡要更新一下這個事件的最新動態。在昨天,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針對此事做了一個最新表態,說他對把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決定永遠不感到後悔。
他說非常理解法國對取消這一訂單的失望,但在與美英達成協議之前,澳大利亞曾非常明確地向法國表達了法國常規潛艇無法滿足自己戰略需求的擔心,同時強調澳洲將根據自己的國家戰略利益做出決定。
但法國這邊依舊是怒火衝天。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接受法國第2電視台(France 2)採訪時批評說,這個事件「存在撒謊、兩面手法以及重大背信和鄙視,你不能在聯盟內搞這種把戲,那是行不通的」。
勒德里安甚至威脅說,這場危機將影響北約新戰略概念的定義,並表示歐洲必須有自己的戰略指南針。大家聽聽這話啊,儘管法國沒有明確說自己準備脫離北約,但字裡行間多少有了點「我要考慮還跟不跟你幹了」的意思,搞的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羅伯特-鮑爾上將趕緊出面淡化事態,說法國的表態不會影響北約內部的軍事合作。
而法國政府發言人在昨天最新的通報中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近日與拜登通話,這次通話是由美方提議的,預計馬克龍會要求美方對潛艇合作一事進行解釋。
【英媒曝光三國聯盟真正推手】
這個三國聯盟和核潛艇合作協議究竟是怎麼來的?英國老牌大報《泰晤士報》挖出了部分內情,報導引述國防和國安圈消息人士的說法稱,澳洲至少早在今年3月就祕密部署要轉而與英美合作,當時是澳洲海軍司令努南(MichaelNoonan)邀請英國首席海務大臣、海軍參謀長拉達金(Tony
Radakin)會晤,首次直接探問英美是否能協助澳洲打造核潛艇。
努南明確表示說,之前準備向法國採購的柴油電力潛艇,無論速度、隱形能力、續航力、機動性及偵察能力都不足以應對主要來自中共的新挑戰。
拉達金返回英國後,立即向國防部報告此事。首相辦公室隨即展開代號「無鉤」的祕密行動(OperationHookless),據說全英國只有首相、外交和國防大臣等10個人知道相關細節。
之後,是由英國出面與美國進行洽談。由於事涉核技術和核原料,美方花了不少時間層層協調不同單位,直到今年6月在英國召開G7峰會期間,英國首相約翰遜等人一直在默默推進「無鉤行動」,且積極布局要將英美澳三方合作範圍擴大至潛艦專案以外。AUKUS聯盟的相關細節幾乎就是在G7期間由三國領導人當面敲定。
而根據專注於英國海軍動態的網站「海軍瞭望」(NavyLookout)的分析,未來澳洲史上首批核動力潛艇的性能可望超越英國當前的主力「機敏級」核潛艇,而是比照美國最先進的「弗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核潛艇來打造,目的是確保AUKUS聯盟在印太區域安全挑戰目前可以保持優勢。
從《泰晤士報》的爆料看,英國在促成三國聯盟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核心作用。正因如此,法國儘管沒有直接召回駐英國大使,但仍然公開表達了對英國的不滿,取消了原定於本週與英國舉行的國防部長會議,同時諷刺英國永遠都是機會主義者,並稱英國是汽車上的「第五輪」,這當然就是挖苦英國中看不中用,只是一個備胎、一個擺設了。
英國保持了自己的克制,沒有以牙還牙,只是由外交大臣麗茲‧特魯斯(Liz Truss)昨天在《每日電訊報》發表專欄文章表示,英國這麼做是因為需要「堅定地捍衛我們的利益」和「我們對印太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的承諾」。
【英國戰略重大轉變】
這話說得比較外交辭令,但實際上已經說出了英國積極參與促成三國聯盟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英國在成功脫歐後,其整體的國家戰略正在發生轉變,用英國首相約翰遜的話來概括,就是未來的英國,將是「全球英國」。
「全球英國」這個定位實際上早在2016年就被約翰遜提出來了,那個時候他還只是英國的外交大臣。這個提法已經標誌著脫歐後的英國在國際上對自己的位置進行了重新定位。現任外交大臣麗茲就對自己即將前往聯合國出席大會之行說了一句毫不隱諱的話,她說「秋天的開始,英國將在世界舞台上插上它走向全球的旗幟」。
我們簡單點說,英國正在準備從新成為能夠參與全球事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而未來全球重大安全事務的焦點,毫無疑問不是南海就是台海,英國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作壁上觀。
今年7月,英國就公開宣布將永久部署2艘戰艦在印太地區。緊隨其後,英國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在9月出航印太區域與日本舉行聯合演習,並首度停靠日本橫須賀基地。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於9月6日登上了「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這被視為英國在印太地區建立永久軍事存在的重要象徵。
也就是說,英國脫歐後,其國家戰略定位明顯與歐盟拉開了差距。相比之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對待中共的威脅上,幾乎就是一種漫不經心的態度。他在今年6月一次關於北約使命的記者會上公開淡化北約認為中共對全球構成「威脅」的說法,聲稱中國既是一個「競爭對手」,但也是一個「我們正在與之合作以解決全球問題的大國」,他同時還表示,不要對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抱有偏見,這「絕不能讓我們偏離北約任務的核心」。
北約任務的核心是什麼?當然就是妨備俄羅斯擴張。說白了,馬克龍的態度就是:中共沒啥威脅,甚至可以合作,我們北約的核心使命就是防住俄羅斯就行了,不需要去管亞洲的閒事。事實上,歐盟的另一個領頭羊、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基本上也是這樣的一個腔調。
這是我們看到為什麼三國聯盟這麼重大一件事,在整個祕密推進過程中一直對法國及歐盟保持沉默、密不透風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說,三國聯盟事件損害了歐洲盟友對美英等國家的信任,客觀地說,這是一個事實,但出現這樣結果的背後,的確也客觀地凸顯了美國對法德兩國在對中共態度上是有所保留的,其原因也很簡單,法德兩國始終都保留著與中共搞曖昧搞勾兌的餘地。這與美國淡化了軟弱的加拿大與親共的新西蘭,把五眼聯盟變成事實上的三眼聯盟其實是相似的邏輯。
也就是說,身處與中共激烈對抗第一線的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他們對中共威脅嚴重性的認知與體會,和法德等還在希望從中共手裡討到一點經濟甜頭的國家,已經有巨大的差異了。英國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差距,並判定這是英國擺脫偏處歐洲「小富即安」路線,成為全球性大國的機遇。這才是三國聯盟之所以迅速成型的深層次根源和由來。
【AUKUS三大重要意義】
從這個角度看,約翰遜至少是比馬克龍、默克爾之流更有遠見的領導人。從這裡,我們可以解讀出三國聯盟的第一層重要含義,就是美英澳都認定,如果未來還會有一場新的世界大戰,那麼爆發的地點一定在印太,對手一定是中共,而英澳都認定自己不可能置身事外。
所以,與其將來受牽連被動挨打,不如現在主動入局,避免重蹈二戰時歐洲各國一廂情願幻想納粹將和平崛起的覆轍。
第二層重要的含義,就涉及到對三國聯盟重要性的解讀。
我們看到絕大多數的輿論現在都聚焦在「美國50年來首度對外輸出核潛艇技術」,以及澳大利亞可以分擔「巡航南海」的防衛壓力等等。但實際上,三國聯盟在地緣政治上意義遠不止這兩點。
儘管AUKUS三個成員國都隻字不提中共,但其實大家都提某個對象,和大家都不提某個對象,其釋放的信息意義基本上是等同的。所以,這份三國聯盟協議事實上已經等同於美英澳三方對印太地區安全防務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承諾」:如果未來印太爆發軍事危機,三國聯盟毫無疑問將成為第一道維護秩序的防線。
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態勢,就是中共把未來的台海或南海之戰看成自己實現對全球影響力的關鍵一戰,三國聯盟同樣如此。美國把這看成證明自己捍衛民主燈塔地位的關鍵一戰,英國把這看成實現「全球英國」戰略構想的關鍵一戰,而澳大利亞把這看成自己從普通發達國家邁向地區性大國的關鍵一戰。
一句話,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機遇,大家都想化危為機。
我相信這是中共始料未及的,中共一直很得意地鼓吹,說當前的百年變局是中共崛起的一個機會。它們就沒想到,這同樣也是其它國家的機會。法國這次暴跳如雷,什麼「我們不是二等人」等等酸溜溜的話都拋出來了,其實就是因為發現自己身為5大常任理事國,居然被美國排斥在世界中心之外,受信任度還不如澳洲,難怪威脅要另立山頭。
AUKUS聯盟第三層重要含義,就在於澳大利亞武器裝備升級換代不僅是武器升級帶來的軍事意義,而是使得整個印太戰略得到了升級。
水下作戰能力是北京的「阿喀琉斯之踵」
原川普(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副顧問,那個中文非常流利、被視為打擊華為操盤手的博明(Matt Pottinger),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說了一句話,說水下作戰能力是北京的「阿喀琉斯之踵(致命弱點)」。
這句話其實信息量很大,裡面包含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要害。
我們過去討論過中共的核潛艇戰略,就是說中共要擊垮美國奪取世界霸主地位,就必須擁有能夠威懾美國本土的核打擊力量,其中尤其以核潛艇搭載的核彈頭是對美實施「二次核打擊」的最大威脅。
這裡面的原因就在於中共無論陸基核彈還是空基核彈,都很難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攔截,從理論上說,即便有個別漏網之魚沒有被攔截,也只能對美國造成局部的毀傷。而中共因為缺乏有效的反導系統,所以如果真的爆發全面戰爭,中共基本上只能挨打。
但如果中共能夠保證核潛艇在南海有美國無法摧毀的深海基地,中共就具備了對美進行二次核報復能力,這就能構成足夠的戰略威懾,美國就不敢輕易發動對中共的全面戰爭。這是目前中共唯一能夠真正威脅到美國全境安全的戰略威懾手段,知名學者程曉農先生把這個叫做中共的「深海堡壘」。
換句話說,一旦中共武力攻台,美國將不得不顧忌與中共全面開戰引發核毀滅的代價,從而放棄台灣。
澳洲有核潛艇 中共核潛艇想悄悄進入太平洋很困難
澳洲擁有一支最先進的核潛艇部隊,就會意味著兩件事:1. 美國將順理成章在澳洲駐軍,獲得重要的核潛艇後勤基地;2. 澳洲將具備摧毀中共核潛艇在南海的深海堡壘的能力。
就當前中共戰略核潛艇的能力,想要神不知鬼不覺進入太平洋需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難。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如果中共想要從東海方向進入太平洋,就必須經過第一島鏈中的宮古海峽、宗谷海峽或大隅海峽。這些海峽早就被美國、日本遍布水下走廊的監聽裝置封鎖,而這些海峽也正是日本世界最先進的常規動力潛艇的監控活動範圍。
所以中共現在基本都選擇南海作為核潛艇首選的出海方向。這個地方,一直都是美國水下追蹤、圍堵中共核潛艇的薄弱環節。如果澳大利亞擁有了先進的核潛艇部隊,光是澳洲的核潛艇就有能力直接將這些出口封死,並且可以直接進入南海追蹤中共核潛艇。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追蹤基本上將呈現單向追蹤,就是澳洲潛艇可以很容易追蹤到中共潛艇,而中共無法反過來追蹤澳洲潛艇,原因就在於中共的潛艇技術差距,即便是最新一代094核潛艇,其潛艇噪音也達到115分貝左右,相比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95分貝左右的噪音,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美澳兩國遏制了中共「二次核報復」能力
所以,三國聯盟帶來的最大軍事效應之一,就是美澳兩國可以同時出手彌補了中共南海核潛艇戰略威脅這個最大的漏洞,這等於在極大程度上遏制了中共「二次核報復」的能力。
如此一來,美國與中共全面開戰的顧慮必然將大幅下降,形勢將會倒轉,將輪到中共來顧慮要不要冒與美國開戰的風險,並進而不得不掂量武力攻台的後果。
這就是澳洲先進核潛艇部隊對整個南海、甚至印太地區軍事戰略的影響力所在,也是博明為什麼說AUKUS聯盟擊中了北京水下作戰的「阿喀琉斯之踵」的原因,當然,這也是中共為什麼立即跳腳尖叫,並對澳洲破口大罵的原因。
好的,今天我們比較深入的討論了三國聯盟在政治、軍事層面對印太戰略帶來的影響,可能有點枯燥,希望能夠對大家加深對三國聯盟的理解有所幫助,謝謝各位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
《遠見快評》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