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電成首要政治任務 專家分析大陸電荒原因
2021年9月28日,在北京,太陽從電力塔架後面落下。(LEO RAMIREZ/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1年09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趙鳳華綜合報導)中國大陸電荒蔓延,限電給經濟和民生造成衝擊,引發世界關注。中共國家電網公司日前召開緊急電話會議,首次把保障電力供應作為最重要政治任務。
據中共國家電網微信公眾號,國家電網日前召開緊急線上電話會議,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辛保安稱,進入9月份,「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國內電力供需形勢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保障電力供應已成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
此前,9月28日,國家電網在網上發布公告稱,北京部分地區計劃於9月28日-10月8日停電,是正常線路檢修,並強調,北京電力充足,否認了該公司客服此前回覆《界面新聞》的說法。
《界面新聞》28日致電國網客服,詢問北京計劃9月28日-10月8日停電的原因,回答是「煤電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發電廠電力下降,供需形勢緊張。」相關報導28日晚些時候已被從界面新聞網上刪除。
今年9月以來,中國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廣東等十多個省份「拉閘限電」,部分地區無預警停電。多地工業企業「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錯峰用電,導致部分企業停工停產。9月23日下午,瀋陽大面積無預警停電,其中包括居民用電,導致部分道路因信號燈停電發生擁堵。
截至28日,已有二十餘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限電停產相關公告,包括蒙娜麗莎、帝歐家居、晨化股份和桃李麵包等公司,其中,蘋果(Apple)和特斯拉(Tesla)的供應商在大陸的工廠在列。
專家分析:電荒背後 原因很複雜
大陸國資委研究中心前宏觀戰略部部長、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趙曉日前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表示,限電導致的停產使中國的經濟雪上加霜。
趙曉教授說:「很明顯,這個影響是很嚴峻的,因為現在中國內需不足。從7月份以後,8月份的數據很糟糕,很多數據都是直線下落,出乎市場人士、分析人士,包括政府人士等的意料之外。所以,整個經濟的下行讓我們非常擔心。再加上現在的限電,很多的中小企業不得不關停,這就是一個雪上加霜。」
「所以我們看到各家預測機構都紛紛地把今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往下調,也把明年的經濟數據往下調,就是基於限電所代表的,內需的供給側出現的進一步收縮所產生的,接下來對第四季度以及對明年的影響。」
電荒使中國經濟受到衝擊,那為什麼它會發生呢?
趙曉教授分析說:「第一個是官員的行為越來越政治化。過去地方政府受利益驅動是比較大的,政績的驅動也是比較大的,基本是以政績來考核升遷。但是現在他們的行為是越來越政治化,並不是說他們不考慮經濟利益,他們還是考慮的,但他們的行為越來越政治化,越來越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另外,這一輪中,(發電廠)上游產品的價格漲得非常高,如果仍然是按以往的價格來發電,對某些部門來說會覺得很吃虧。電價沒漲,煤價漲了,發電越多,損失越大,我就不想發電了。所以這當中涉及到某些壟斷部門的利益。也會涉及到更上層的考量。」
「還有就是涉及碳的談判和協議裡,中共想做出一些姿態,或者是以此為理由,來達到某個國際的目標或承諾,要減少發電。這個就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了。但背後是什麼呢?背後就是某些部門的利益,很顯然是地方政府控制不了的,是壟斷部門他們說了算。而壟斷部門有更上面的主管部門在罩著他們。」
趙曉教授表示,在整個大的政府行為裡面,過去很簡單,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發展經濟,但現在很明顯不是了。現在有很多因素的考量,有國際政治的考量,跟美國這種大國博弈的考量,還有「放棄幻想,準備鬥爭」的口號。
趙曉教授說:「在這些因素之下,也有國際經濟格局的考量,但這已經不是唯一的考量。比如跟澳洲的關係,如果只是出於經濟,當然要進口澳洲的煤,澳洲的煤多好呀,又便宜又好,一定是雙贏的。但是,在其它的因素下,就不會考慮這個了,就不進口你的煤了。不進口你的煤,煤價因此上漲,整個經濟就發生變化。這樣一個格局,在未來會更加複雜。」
「最近這幾天大家都在關心孟晚舟的事情。其實這個事不是大事,更大的事是四國機制的形成。9月24日,我們看到在聯合國的體系之外,冷戰之後的第一個軍事同盟,四國機制在形成。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在白宮舉行了四方對話。在這種情形下,以後中國跟澳洲的經濟關係就更複雜了。」
彭博社稱,中國動力煤期貨價格過去一個月屢創新高,原因是對煤礦安全與污染的擔憂限制本土產量的同時,中共繼續禁止從其最大供應國澳洲進口動力煤。中國日益惡化的電力緊縮,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中共)自己造成的,因為習近平試圖確保明年2月北京冬奧會能看到藍天,並向國際社會表明他對經濟脫碳是認真的。
責任編輯:高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