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美中科技雙邊投資減96% 帶動各國脫鉤
根據最新報告,美中之間的科技雙邊投資已下降了96%。這個趨勢正帶動各國加強技術和供應鏈的獨立性。圖為台灣台南科學園區中的12英寸聯電晶圓廠。(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21年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近年來,美中關係日益緊張,美國不斷努力減少在供應鏈上對中國的依賴。最新報告顯示,在此情勢之下,美中之間的科技投資已大幅下降了96%,這個趨勢也帶動各國加速投資,希望保證科技與供應鏈的獨立性。
貝恩公司週一(9月20日)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鏈接)顯示,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美中兩國之間的總體直接投資從620億美元下降到160億美元,其中科技部分的投資在這期間暴跌了96%。
貝恩公司在給《大紀元時報》的聲明中表示,這個趨勢「給全球科技公司帶來了不確定性,要求科技高管不斷適應」。
據貝恩公司的美中投資中心數據,技術、房地產和醫療保健相關領域是雙邊投資下降幅度最大的領域。
該公司認為,隨著美中脫鉤、全球芯片短缺,其它主要國家為了保障經濟與國家安全,正紛紛加大投資,加強技術和供應鏈的獨立性。
貝恩公司認為,這個趨勢將在未來幾年裡給全球科技業帶來新的格局,也與數年前科技企業高管紛紛以「如何進入中國市場」為主要議題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今年6月,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的多數批准了2,500億美元的2021《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旨在幫助美國在關鍵領域上與中國競爭。媒體認為,該法案體現了在「深度分裂」的美國國會當中,兩黨在對華強硬路線上有「罕見一致的情緒」。
該法案為美國國內半導體研究和製造提供520億美元、為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約810億美元的投資。此外,該法案還將在國家科學基金會建立一個新部門,稱為技術和創新局,該部門將專注於開發新技術、培養國內人才,它將在五年內獲得290億美元的資金。
與此同時,中共在2020年的年度研發支出攀升至超過3,500億美元,未來幾年中共也計劃在人工智能(AI)、半導體和5G網絡等技術上投入1.4萬億美元。
貝恩公司在報告中說:「兩國最近的舉動表明,脫鉤將成為未來幾年技術格局的一個決定性特徵。」
報告指出,韓國5月宣布投資4,500億美元,希望到2030年將自己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基地。歐盟3月承諾在「數字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方面投資1,500億美元,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歐盟半導體生產份額提高到全球總額的20%。
報告說,未來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呼籲企業領導人必須了解地緣政治風險,謹慎計劃,並投入更多資源來促進政府關係和全球貿易團隊。
同時,由於世界各地對「脫鉤」的投資規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見的,這讓科技公司必須不斷更新其短期和長期戰略。
「美國正在努力促成一個聯盟,以形塑一個反對中國(中共)的統一戰線」,報告中說,「如果成功,這可能使限制或阻止向中國出售關鍵技術變得更加容易。」
報告指出,目前歐盟是否願意加入這個聯盟尚不清楚。歐盟將嘗試自立還是加入以美國為首的抗中共聯盟,未來尚需進一步觀察。
在此情況之下,台灣的未來方向及其與中共的關係,也成為全世界科技公司的焦點,外界格外關心台灣是否能持續成為全球頂級的半導體供應商。
責任編輯:葉紫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