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美國資深政治記者彼得·馬丁(Peter Martin)週日(6月20日)在「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雜誌發表《中國的狼群》(China’s Wolfpack)一文(連結),分析了為何本應最重視國家聲譽的中共外交官,卻屢屢以破壞國家聲譽的方式行事。
該文也闡述了彼得·馬丁2021年新書《中國的文裝軍隊:中國尋求全球力量的內幕》(China’s Civilian Army :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Quest for Global Power)之中的核心觀點。
馬丁在文中,以2018年的一起著名國際事件為引子。當時,四名中共外交官硬闖巴布亞新幾內亞外長巴托(Rimbink Pato)辦公室,試圖在最後一刻修改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公報中的措辭。最終,保安人員不得不將中共官員驅離,並派駐警力於門外警戒。
馬丁指出,召開該峰會時,中共已長期滲透巴布亞新幾內亞,對該國進行了大量投資,並掌握了巴國四分之一的外債,當地媒體也對兩國關係「快速增長」進行了造勢報導。
然而,由於中共外交官的出格行徑,一場本可「輕鬆獲勝」外交行動,卻演變成「災難性的結局」,巴國官員私下認為中方的談判過程是「霸凌」。最終,該年APEC峰會也首度沒有發表公報即收場。
馬丁指出,這次失敗只是中共那幾個月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外交挫敗之一。兩個月前,中共特使退出了在瑙魯(Nauru)舉辦的太平洋島嶼論壇,原因僅是東道主拒絕讓他在另一個國家的總理之前發言。
「瑙魯總統將這位中國外交官描述為『非常無禮』,和一個『惡霸』。」 馬丁寫道。
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文中又以中共駐瑞典大使桂從友為例。
他寫道:「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桂從友被瑞典外交部傳喚了四十多次,該國的三個政黨要求將他驅逐出境。他毫不掩飾地告訴瑞典公共廣播電台:『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為何中共外交官一再損害國家形象?
馬丁說,雖然這些咄咄逼人的表現在中國國內贏得了讚譽,但損害了中國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和平大國的努力,外國媒體開始將其稱為「戰狼外交」。他指出,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共外交官又變得更加好鬥,對「中國應該為病毒傳播負責的說法,進行了嚴第二類別厲的反擊」。
他寫道:「(中共)外交官非但沒有贏得朋友,反而成為中國崛起帶來威脅的象徵。為什麼那些最應該關心自己國家聲譽的人,總是以明顯破壞它的方式行事?」
馬丁認為,中共外交官在外界看來「咄咄逼人,甚至是怪誕」的行為,在中國國內看來卻完全是合理的。要了解其中的緣由,必須了解中國建立之初,中共政治制度如何影響外交官的行為。
他指出,中共外交的基礎是由周恩來所建立,其典範即是「人民解放軍」。
彼得·馬丁表示,周恩來奉命建立中共外交使團時,屏棄了留在大陸、經驗較豐富的前國民黨外交官員,以「剛畢業的學生、退伍軍人和農民革命者」重新組成新外交使團。其中,「許多人不會說外語,有些人甚至從來沒有見過外國人」。
他指出,當時在中國公眾的眼中,「外交往往與軟弱和向外國勢力屈服聯繫在一起」,因此中共「絕不允許自己的外交官示弱」。
周恩來以所謂的人民解放軍,作為外交官員的典範,要求他們像「穿著平民服裝的人民解放軍」那樣思考和行動。
「在需要時,他們會很好鬥,而且紀律嚴明。他們會本能地遵守等級制度,向上級報告他們所做的一切。必要時,他們會互相告發。」彼得·馬丁寫道。
「最重要的是,像一支『文裝軍隊』那樣工作的想法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外交官的第一忠誠,始終是針對共產黨的。」
文中引述了前中共外交部翻譯官高志凱的說法。
「他們對外交部採用了與軍隊相同的紀律」,高志凱稱,「壓力是巨大的,每個人都在監視其他人。」
彼得·馬丁指出,七十多年來,這些做法仍在實施。經歷了革命、饑荒、資本主義改革,到今天試圖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周恩來設定的做法仍持續發展。
一位不具名的中共外交官向作者透露:「我們與其它部門非常不同。」
「我們的不尋常之處在於,我們有一種自1949年以來一直持續的強大文化。」
馬丁指出,中共外交官「害怕在黨的領導人和中國公眾面前顯得軟弱」,這使得他們過度關注小的戰術勝利,而忽略了大局,也使他們單調地重複官方談話要點,卻無法即興發揮,針對不同受眾調整談話的方法。
中共體制終將限制國家發展
中共外交官在國際社會上的異常,恰恰反映了中共專制政體的缺陷。
「中國的政治制度,對其外交官的表現設置了嚴格的限制。歸根結底,這個制度更善於壓制批評者,而非說服他人。」彼得·馬丁寫道。
「在北京政治局勢緊張時,這個系統的表現尤其糟糕,此時中國外交官更關心確保自己不被指控不忠,而非提高他們國家的聲譽。」
結果,中共大使們採取了更加傲慢、甚至好戰的語氣,來證明他們對黨領導人的忠誠。
「這就是為何阻礙國家發展的,最終將是中國的制度。」彼得·馬丁寫道,「傲慢但脆弱,有權力但缺乏安全感,中國外交預示著,中國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責任編輯:葉紫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