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康怡兒編譯報導)一份新研究分析顯示,在距今7900萬到8600萬年前,地球的最外面兩層——地殼和地幔層一起相對地球的外核,比現在的位置側轉了12度後,又自行恢復到現在的位置。
研究者之一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的地球生物學家斯洛茨尼克(Sarah Slotznick)告訴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地殼)側傾12度,這導致緯度發生等量的變化。大約相當於紐約市跑到了佛羅里達州坦帕市(Tampa)的位置。」
這份研究稱通過分析古地磁數據,發現了地球在歷史上的這個變化。
人們知道,地球最外面有著酥脆外殼——地殼,下面一層是半固態的地幔層,再裡面一層是高溫液態金屬構成的外核。地殼就像是由一塊塊大小、形狀各異的拼圖板塊一樣,拼接在一起組成了最外層的地殼。
來自地球外核高溫的液體總是伺機從兩個地殼板塊拼接的地方湧出,然後冷卻固化形成新的岩石。而這些岩石裡面礦物質的磁場和固化的時候地球的磁場平行。由於地球的磁場由液態金屬外核產生,所以當地殼相對外核的位置移動之後,不同時期冷卻的岩石內礦物質的磁場方向就會不同。
再到後期,即使這些岩石位置跟隨地殼板塊的運動而發生移動,裡面所含的地磁朝向仍然不變,這就是研究人員所稱的古地磁信息。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岩石內部磁場的朝向,推測出每個時期地球磁場的朝向。
這份研究通過從意大利採集的來自遠古時期的石灰石,分析發現當時地殼層大約每百萬年移動3度,側轉到最大幅度之後自己又移回了原地。
研究人員介紹,可能是地殼的變化導致表層質量出現變化,繼而引起傾角的變化。如果把地球想象成一個不斷轉動的陀螺,如果陀螺整體的質量分布均勻,它就會直立地旋轉。如果有一邊比較重,那麼陀螺就會出現一個傾角。
斯洛茨尼克認為,從地核不斷向地殼層冒出的岩漿、後來固化成的岩石,對地殼的質量變化起到很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估計這個變化事件發生在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和三角龍(Triceratops)生活在地球上的晚白堊紀時期,也就是距今7900萬到8600萬年前。
這份研究6月15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責任編輯:葉紫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