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業生態的功臣,小蚯蚓成功從火星模擬土壤中誕生!稱呼火星表面的沙塵為土壤似乎也不是那麼恰當,至少科學家不喜歡如此稱呼,畢竟土壤應該具有「必需營養成分之提供」、「無機質、有機質循環利用」、「生物棲息地」等功能,而火星表面卻那麼貧瘠乾燥。根據《國家地理》報導,過去研究已表明「火星的土壤」不只無菌,還充滿了有毒化合物,如果沒有事先處理,這些岩石碎屑和粉塵對農業發展並沒什麼用處。 NASA 火星探測車「好奇號」曾發回這些火星土的數據,科學家經過分析後開發「火星模擬土壤」供給各單位研究,並先後於種植作物方面取得多樣成果,最樂觀的大概就是農業研究世界排名數一數二的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成功讓 10 種作物破土發芽,包括:番茄、黑麥、蘿蔔、豌豆、韭菜、菠菜等。 根據維基百科指出,瓦赫寧恩大學是唯一一所由荷蘭農業自然和食品質量部直接撥款的大學(其餘大學均由教育部撥款),其農業研究在荷蘭所有大學中實力最強,也是歐洲農業研究成果最好的研究型大學,與聯合國農糧組織有多項合作計畫;瓦大的農業科學在世界居領導地位,3 間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機構:美國 U.S. News、英國 QS Ranking、上海交大 ARWU Ranking 等,都將瓦大的農業科學排在世界第一。
▲ 火星模擬土壤栽培的各種作物。(Source:瓦赫寧恩大學)
就是這些沉默渺小的生物,不只在火星模擬土壤中悠然自得,還成功繁衍出兩隻小幼蟲,研究作者 Wieger Wamelink 表示,有了蚯蚓的話,火星土壤就有機會變得越來越有利植物生長;此外,蚯蚓會在土中挖洞,一來保持土壤的透氣性,讓植物根部可以吸到氧氣,二來也解決過去水不容易滲入火星土壤的大問題。 接下來,研究人員準備測試火星土壤中高濃度的高氯酸鹽對蔬菜有何影響,這種化合物可能對人體產生一定的毒性威脅。人類雖然看起來是地球霸主,離開地球後生命力卻不如其他生物頑強。第一批火星殖民者若想順利吃到新鮮蔬菜,可能還得多多指望這些腳下的小蚯蚓了。 |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改善農業生態的功臣,小蚯蚓成功從火星模擬土壤中誕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