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心口痛」「胃痛」「胃氣痛」「心痛」「吞酸」要小心胃潰瘍
經常“心口痛”“胃痛”“胃氣痛”“心痛”“吞酸”要小心胃潰瘍
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造成的超過黏膜肌層的組織損傷,是發生於賁門與幽門之間的炎性壞死性病變。
胃潰瘍是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其發生主要與黏膜損害和黏膜自身防禦修復等因素之間失衡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非甾體抗炎藥、胃酸分泌異常是其 常見病因,藥物、應激、激素等可導致潰瘍,心理因素及不良生活習慣均可誘發潰瘍,典型的胃潰瘍疼痛具有長期性、週期性和節律性等特點。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不良生活習慣,社會、工作、家庭、心理負擔加重,胃潰瘍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
胃潰瘍發病有明顯季節性,氣溫驟變和天氣寒冷的11、12月及1-3月份易發病,夏季氣候溫度穩 定,發病率最低。隨著年齡增長,胃潰瘍的相對發病率會顯著上升,發病年齡高峰 為50~60歲,男 女比例 為 3.6∶1,復發 率 為60%~80%,約10%的人在其一生中某個時期曾患過此病。世界各國人群發病率有顯著差異,不同時期、地理、氣候、民族、遺傳和生活習性等均對胃潰瘍的流行病學有一定影響,治療胃潰瘍已成為當今醫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胃潰瘍是現代醫學名詞,屬中醫學中的“胃脘痛”“胃氣痛”“心痛”“吞酸”等範疇,民間多稱為“心口痛”“胃氣痛”“胃痛”“飢飽癆”等,其常見病因為脾胃虛弱,或勞倦內傷、久病傳中、用藥不當傷及脾胃,該病也可因情志內傷和飲食所傷而致。
中醫將胃潰瘍分為以下五種型別:肝胃氣滯型、血瘀阻絡型、肝胃鬱熱型、脾胃虛寒型、胃陰不足型。脾胃虛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氣滯、血瘀是其基本的病理變化,中醫治療該病以健脾益胃、理氣化瘀為根本。
現代醫學關於胃潰瘍的發病機制,有無酸無潰瘍學說、消化學說、天平學說、炎症學說、攻擊因子和防禦因子失衡學說、幽門螺桿菌感染學說,在這些學說中,被廣泛接受的是攻擊因子和防禦因子失衡學說。研究者認為胃潰瘍的發病機理主要是以胃酸與胃蛋白酶為主的攻擊因子與胃腸黏膜防禦機能之間失去平衡的結果,當黏膜損害因素大於防禦因素時,易形成潰瘍,胃潰瘍發病是攻擊因子和防禦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醫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辨證標準:
①胃熱證:胃脘灼痛,嘈雜,消谷善飢,口乾渴,喜冷飲,口臭,吞酸,牙齦腫痛,便幹尿黃,舌紅苔黃,脈數。
②胃寒證:胃脘冷痛,痛勢較劇,寒重溫輕,嘔吐清水,苔白厚,脈沉緊。
③血瘀胃脘痛:胃脘疼痛如針刺,固定不移,拒按,食後痛甚,舌質紫暗,脈澀。
④食滯胃脘證:胃脘脹滿疼痛,噯腐吐酸,腸鳴矢氣,瀉下酸腐臭穢,苔厚濁,脈滑。
⑤瘀血停胃型: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後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標準:
①長期反覆發作的週期性、節律性上腹部疼痛,應用鹼性藥物後可緩解;
②上腹部有侷限性深在壓痛;
③內窺鏡檢查可見活動期胃潰瘍。
防治胃潰瘍應從抑制胃黏膜損傷因子,增強胃黏膜防禦因子,根除幽門螺桿菌,同時提高潰瘍癒合質量等方面入手,徹底治癒胃潰瘍。
中醫藥方面
中醫藥在改善全身狀況、穩定病情及減少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優越性,運用中醫藥治療胃潰瘍歷史悠久、療效確切。中醫藥對參與潰瘍癒合的多種因素均有影響,如通過增加胃黏膜保護因子、根除Hp、改善血液迴圈等方面,實現對區域性病理改變的修復。中藥治療胃潰瘍,可在不同環節、不同靶點起作用,不良反應少,發揮中醫特色結合中醫辨證分型進一步進行實驗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歸脾湯對急性應激型胃潰瘍、利血平型胃潰瘍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幽門結紮型胃潰瘍無效,對胃液分泌量、胃蛋白酶排出量等沒有影響,其抗潰瘍機理可能與其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關。
由白及、白朮、白芍、桃仁等組成的及術顆粒通過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胃蛋白酶排出量及抑制Hp等,對大鼠實驗性胃潰瘍有良好治療作用。
延胡索全鹼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使阿司匹林進入胃黏膜減少,干擾前列腺素合成或破壞黏膜屏障作用減弱,從而發揮抗潰瘍作用。抑菌實驗研究表明,清熱解毒類藥物,紫珠、黃連、黃柏、黃芩、大黃和蒲公英對Hp均有抑制作用。
西藥方面
西醫臨床上治療胃潰瘍的藥物主要有抗酸劑、抑酸劑、黏膜保護劑和抗菌藥物等。
抗酸劑
胃酸是潰瘍發生的決定因素,弱鹼性藥物,通過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產生治療作用,主要作為加強止痛的輔助治療,口服後能直接中和胃酸,減弱或解除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常見藥物有碳酸氫鈉、小蘇打、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上述藥物中和胃酸的作用較弱,且不宜單用,長期使用會妨礙磷吸收,這類藥多製成複方製劑,如胃舒平(含氫氧化鋁、三矽酸鎂)等。
抑酸劑
抑酸劑為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包括酸泵(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M受體拮抗劑、胃泌素受體拮抗劑等,其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與壁細胞胃酸分泌及胃酸分泌調節過程密切相關。
胃腸道疾病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及外界壓力的加大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壓力,使胃潰瘍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尋找治療胃潰瘍的藥物,從源頭上徹底治癒胃潰瘍,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領域。
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