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就像仙人掌 (最近非常火的一篇文章)
一對夫妻的分手鬧得大張旗鼓。
女方請來了許多親友,當著眾人的面,批評丈夫在婚姻之中的離譜之處:
“女兒生病做手術,他不但不聞不問,還把家裡的錢拿走一半,一個人去參加南極遊。還美其名曰'要趁年輕多去冒險'。”
“他不喜歡工作,經常遲到早退,幫他聯繫了幾家公司,都被開除或者勸退。這些年一直在靠我賺的錢養家。”
“他在家裡不做家務,從來不記得我和女兒的生日,結婚紀念日我送了他一個名牌錢包,他轉手就賣了,拿錢去打麻將。”
“我產後抑鬱症,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他說我裝病。我最痛苦的時候用頭撞牆,他還笑我在演戲,連演都演得不像。”
……
一樁樁一件件,聽起來的確令人心寒不已。女方敘述得很平靜,男方羞怒交加,在大家的聲討與感慨中,臉色愈加紫漲,又無法辯駁所有的事實。終於一氣之下,拂袖而去。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離婚已是無可挽回。兩人迅速簽署了協議,男方被迫放棄了房子與大部分財產,孩子跟了媽媽,女方也放出話來,不會讓男方再見孩子。夫妻雙方就此分道揚鑣。
過了幾年,大家再聚會,很巧,又遇到再婚的男方。
有意思的是,這個曾經被前妻批判得一錢不值的男人,如今對妻子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給正來例假的妻子倒熱水,細心地給小女兒剝開蟹殼,餵她蟹肉。哪裡還是以前那個以自我為中心
、油瓶倒了都不扶的大男子主義模樣。
有好事者問他的妻子:丈夫對她如何?妻子立刻眉開眼笑,對丈夫的優點如數家珍:“他熱愛工作,上進,顧家,貼心。最重要的是,還懂得浪漫,所有的節日都不忘記給我準備小禮物和鮮花,嫁給這樣的一個人,我很幸福,很滿足。”
大家面面相覷,簡直不能相信聽到的與我們認識的是同一人。
與男方聊起他的轉變,他有些尷尬,但依然坦承:上一次婚姻的失敗,的確給他帶來了巨大打擊。以至於再談戀愛時,那些刺耳的話總是浮上心頭,每每想起就如鯁在喉,極不愉快。
然而日子久了,他卻漸漸發現,前妻那一次毫不留情的“揭瘡疤”,反倒成了他的“愛情聖經”。
他清晰地明白,在經營一段感情時,對方最需要的是什麼,最排斥的又是什麼。按圖索驥,逐步克服,居然慢慢擄獲芳心,修成正果 。
後來,我們與他的前妻又見了面,聊起其前夫的第二次成功婚姻。她卻沒有驚訝,只是有些感傷地笑了笑,然後問我們是否看過一幅關於仙人掌的漫畫。
我們自然是看過的。那幅漫畫在網絡上流傳頗廣:
一個人緊緊擁抱了仙人掌,離開時帶走了滿身的刺,而第二個前來的人,順利地擁抱了沒有刺的仙人掌,從此圓滿結局。
她說:“我知道當初自己在那麼多人面前挑明他的缺點,完全沒有顧及他的面子,的確做得太絕太狠。可他就像那棵仙人掌,我固然可以拼盡全力帶走他一身的刺,可若不讓他覺得徹骨疼痛,他便無法醒悟,不能悔改。那麼即使他遇見下一個更好的人,新的刺依然會肆無忌憚地生長出來,再一次雙雙受傷。
“人痛了,知道下一次不要再擁抱仙人掌;仙人掌痛了,才知道收斂起它的刺,不要再讓擁抱它的人負傷。”她說。
我們都曾是仙人掌。
被愛的時候,從不掩飾傷人的鋒芒,因為有恃無恐,覺得無論怎樣肆意傷害,那個擁抱你的人,永遠不會離開。
直到有一天,那個人忽然抽身而走,而最可怕的是,彼此掙開的剎那,連著刺帶著皮肉,血淋淋的,痛得一哆嗦的時候,才明白什麼是兩敗俱傷。這記憶深入骨髓,終再難忘。
然後我們遇見下一個人,我們小心翼翼,我們如履薄冰,我們開始改變。
點菜的時候先詢問別人的意見,唱歌的時候不再抱著話筒不撒手;對方的生日、對方親人的生日、紀念日和節日都記錄在手機提醒中;送花不再隨便拿一束就走,連里面夾了菊花都不知道。
在每一次談話中溫和地傾聽,直視對方的眼睛,體會對方的心情,對方說“感冒了”,不是草草地說句“喝點水”,而是急急趕過去守候在身旁;不再開口就是“你爸你媽”,而是親切婉轉的“咱爸咱媽”……
還是會有傷處癢癢的時候,那是身體裡開始蠢蠢欲動,想要生出新刺的慾望和掙扎。那便咬咬牙,生生把冒出的那一點刺頭兒奮力挖掉,永絕後患。
因為看過結果,所以不肯再冒任何血肉模糊的風險。
這是上一個擁抱的人教會我們的事。
最好的給予,並不是以犧牲者的身份帶走一身的刺,而是讓對方痛到再沒有生刺的念頭。從此悉心經營,體諒寬容,平安喜樂,靜度一生。
遺憾的是,前文的女方,後來一直不曾再嫁。
問她為什麼,她說,怕遇見第二棵仙人掌。
不會擁抱的仙人掌,終於開始學會擁抱。會擁抱的人,卻不敢再伸出雙手。
曾經千瘡百孔的我,還是否願意再擁抱你?
如果這一次,我們之間沒有刺,沒有傷害,也沒有別離。
像什麼都不曾發生過一樣,彷彿命中註定,彷彿默契天成,親密和諧,相攜相扶,永遠永遠,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