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果祥法師談《我的師父》

2014/02/16  果祥法師談《我的師父

   
  原本,那幾天,在極地氣旋帶來的寒流籠罩下,台中一直是陰冷凍人的天氣。但是,就在果祥法師舉辦「《我的師父》台中臨時分院簽書會」 的上午,我遇見了久違的陽光。
  
  
  第一眼見到從未謀面的果祥法師,只覺得:「真是一團和氣!」 不知道究竟是法師真的有一雙隨時都在微笑的眼睛,還是他那圓滿、溫暖的面容給了我這樣的錯覺,總之,見到安坐於佛前的法師,我突然想起了嘴角微揚、一身柔軟純淨的白兔。

  果祥法師說「:大家都愛聽故事,所以《我的師父》從去年12月出版至今已經三刷了!」 的確,一般人雖景仰師父,卻未必能有心力深入閱讀師父的著作,但是透過這些生活裡的小故事,我們卻彷彿可以貼身感受師父慈悲、智慧、溫暖、幽默的身教。
  
  在簽書會前,法師以演講的形式帶領大家一起看這本插圖極為可愛、有創意的故事書,並一一補充說明故事背後的深意。例如:
師父拒絕過生日,看似無情,其實是因為不想麻煩別人,更不想驕慢自我;而且身為一個「知恩報恩為先」的佛弟子, 在生日當天更應深思因果,感恩母親願意受難生養我們才對!
  
  在<我當聖嚴>一篇中,法師說:師父正視時代環境的無常變化,所以他決定要為這個時代的人找出路,選擇將自己定義為辦教育的人,他要開風氣之先,做「需要做的事」。就像師父所親身示範的「植存」,雖然不易推廣,但為了解決整體環境與個人心靈的環保問題,法鼓山仍希望能把這個觀念推廣到全台灣、全世界。
  
  在<送藥>裡,法師告訴我們:師父再度出家後,曾被師公東初老和尚百般刁難、刻意以各種不合理的要求狠狠磨鍊過,但這一切都是因為師公器重師父,深恐早以「醒世將軍」聞名佛教界的師父會暗藏驕心;而難能可貴的是,師父竟然都挺了過來!後來,師公圓寂後,師父每次在農禪寺講經前,都會到師公的照片前頂禮,感恩師公當年的「折磨」。所以,今天我們能夠親近溫柔慈悲的善知識,真是有大福報!

  在<穿舊衣>中,法師提醒我們:眾生的習性都是記仇不記恩,而修行就是要「翻轉習性」,所以我們要學師父,記恩、感恩、報恩,把它內化為自己的本質!
  
  在<喉糖>的故事中,我們跟著法師,一起驚嘆於師父那深細微妙的觀照功夫:面對各國宗教領袖間的爭執,他一語不發,只將自己口袋中的喉糖拿出來分送給需要的人,讓每個人從感受自己口中的清涼,進而感受精神的放鬆,而再次提起宗教家的慈悲與智慧,繼續為世界和平會議努力。法師說:師父能如此細膩觀察身邊的人、能如此以慈悲的智慧溫暖他人,就是因為具有深厚的禪修功夫。
  
  在說到<不敢戴帽子>的故事時,法師告訴我們:在印度的靈鷲山,至今仍留有四根被毀壞的阿育王石柱,當年佛教遭受毀佛、滅佛的法難時留下的遺跡,當大家看到時,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但師父卻激動地以額頭觸碰石柱,並且用雙手撫摸石柱,痛哭不已。大家都被嚇到了!因為從來沒見過師父這個樣子!師父大概是因為感受到佛教遭難、眾生就更不能脫離苦難而悲慟不已吧?果祥法師說:「那時,我們才知道,其實我們是不懂師父的!世尊曾說:我們這個世界是凡聖同居土。的確,我們就是一群凡夫,即使整天跟在師父身邊,又如何真能懂得聖者愍念眾生的幽微情懷?」
  
  法師一再強調:師父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的明快、細心、活潑、幽默,以及能夠快速學習、能以病弱之軀處理那麼多跨領域的繁雜事務,其實都是源自深厚的禪修功夫,因為唯有遇事專注、有定力、才能如此反應靈活!
  
  法師更勉勵大家:「要跟師父好好學!佛教徒不要老是讓人覺得『很ㄍㄧㄥ』, 『繃得好緊』,就像從墓窟裡爬出來似的,槁木死灰,沒趣!要幽默!這樣人家才會喜歡學佛!」
  
  法師說:「喜歡分享的人,就是擁有菩薩性格(根器) 的人!」師父從小就是個熱愛與人分享的人,從童年分享一根香蕉,到後來到處與人分享佛法,師父就是這樣積極、熱情的一個人!即使身體遭受極度的病痛,他在醫院仍然還要與醫師、護士、病人分享離苦得樂的佛法妙錦囊!師父以他的身教告訴我們:在極度的病苦中,還能正常工作,這就是一種幸福!
  
  在演講的最後,法師說:「師父晚年,在一顆腎臟切除,另一顆幾乎是零功能的狀態下,還能活了五年,為籌建法鼓大學勤寫墨寶,並完成《美好的晚年》這本書;有時還在開刀前,向醫院請假,外出開示………」師父的心力真是驚人!身為他的弟子,我們怎麼能夠不努力?
  
  《我的師父》這本書裡的小故事,其實果祥法師在「法鼓山智慧隨身書」系列中的<今生與師父有約(五)> 也提及了不少,但《我的師父》加上了可愛的插畫,更適合細細欣賞。
  
  
  果祥法師在演講結束後,又邀請現場的法師及菩薩們一起分享自己與師父的故事。向來不多言的監院果理法師,此時,也歡喜上前,分享了他與師父互動的兩則故事。果理法師說:
「當初我到台中接監院的職務時,第一次要參與法行會的會議時,心裡很緊張,不敢!原本希望師父能出現,但師父表示他沒空;於是我轉而請他賜信,由我代讀,他立刻就寫給我。事後,我自己一想,就明白了。師父一定是知道我的依賴心太重,所以不肯來,但是,當我鼓起勇氣要做時,師父的助緣就來了!師父就像一個父親,那樣細心的訓練我們、照顧我們!」
  
  「從前我還未出家,還住在農禪寺當侍者的時候,有一次,師父在國父紀念館講經,我們都要去聽講,因為師父規定必須寫筆記,而我在臨出發前,才突然發現自己忘了帶筆記本,於是一邊跑上樓一邊大聲地跟另一位法師說:『趕快!趕快!快來不及了!』急著往樓上衝,完全忘了師父一再叮囑的『威儀』。沒想到,當我衝上樓梯後,竟然看見師父就在樓梯的另一端,我嚇了一大跳!只見師父微笑地看著我,還把身子側了一邊,說:『趕快!趕快!快來不及了!』當下,我深刻感受到師父的慈悲與溫暖。師父當時那充滿赤子之心的樣子,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果理法師講完後,害羞的常朗法師也被點名上前分享。他說:
「未出家前,我很幸運地參加了師父到新加坡弘法的行程,師父每天早餐都會與一桌隨行的菩薩們共餐。輪到我們那一桌的那天,師姐們特別照顧我,安排我坐到師父的旁邊。我一聽,就緊張的說:『我不要!』他們雖然一臉驚訝地看著我,但是卻沒有做任何變更,於是我只好私下請一位老菩薩與我交換座位。吃飯時,我自然地為老菩薩夾菜,並未與師父對談,但師父忽然叫出我的名字,說:『桌上那個小籠包是你的!』原來全桌只剩我沒有夾!師父竟然在與大家說話的同時,還會注意到每個人用餐的狀況,真的讓我嚇了一跳!尤其是當我聽見師父叫我的名字時,那種『稱名音波』的慈悲力量,由耳入心,深深震撼了我,那是此生未曾有的感覺,至今我才了解,那就是師父對人的『攝受力』!」
  
  
  果祥法師聽完兩位法師的分享後,笑著說:「我舉辦了這麼多場的分享會,今天這一場最精彩!因為今天聽到了兩位法師分享記憶中的師父!」

  隨後法師又請在場的菩薩們分享。於是,我們聽見了許多人都說出了他們記憶中與師父親近的一些小小故事。在旁人聽來,那也許是極其平常的一些細節,但對當事人而言,卻都是此生令他永難忘懷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抹微笑。就像《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們所記錄下來的,關於孔子生活中的某個細節;雖然,那片刻的「發生」,是如此短暫,但在弟子們的心中,卻因為對師父的感謝、景仰、懷念,而使這短暫的「片刻」,得以成為滋養他一生的「能量」。

 如今,在聖嚴師父圓寂剛剛屆滿五週年的今天,我們這些弟子們,不論是曾經與師父真正有過接觸,或者只是讀過師父的書,卻都因為懷抱著對師父的思念與感謝之情,而相聚在此。我們在這樣的「敘事活動」中,緬懷這位我們認定可以一生尊之為師的聖者,在他的行誼中,我們看見自己此生可以努力的方向。
 
  就像果祥法師所提醒的:「師父畢生身體力行,也諄諄教誨弟子的是:修學佛法要具備四種心,即大信心、大悲願心、大精進心和出離心。」因此,我告訴自己,身為師父的弟子,我所應該努力的方向,就是好好守護這四種心:

1.大信心:
不只要相信佛陀所教授的方法,更要相信駑鈍的自己:也能透過三寶而修行成功!(這種信心,對我而言,就像孟子雖然觀察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矣!」但他還是宣揚「人性本善」的理念,因為人如果不相信自己內在有一股支持你不斷向上提升的力量,我們又如何真正能脫離腳下的泥淖呢? )

2.大悲願心:
同時,要發慈悲的菩提心,除了自救,也要以佛法溫暖他人、幫助他人,(就像孔子所說的恕道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大精進心:在修行的路上,當自心怠惰、或逆緣來襲時,應該要能夠勉強自己,繼續努力,即使只是硬著頭皮、往前多走一步,都好!

4.出離心:
要真正把「因緣觀」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觀,因為相信世間一切「有形的」人`事`物`與「無形的」情感意念,都是如此「無常」,都是如此「隨順因緣而變化」! 所以,我不能耽溺其中,必須訓練自己能夠「走出來」,能夠具有適時「離開」的智慧與能力; 但是,也不應以討厭、逃避的「厭離心」面對這一切,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心中有愛,能給予他人溫暖的人,只有這種人才能改變這個世界,才能「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這個世界帶來希望。

  雖然,現在的我,距離這四個目標,還極其遙遠!但是,有了前進方向,至少不會徒勞無功。


感謝果祥法師的分享!感謝這一切學佛的因緣!感謝師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