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導)研究中國經濟的權威教授表示,二十大後,習近平的決策可能會越發個人化,或者突然作出決策,這些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未來都不是好兆頭。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聖迭戈分校的中國經濟教授巴里‧諾頓(Barry Naughton)是首屈一指的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他近期在《中國連線》(The Wire China)撰文,為中國陷入的經濟困境把脈以及預測二十大後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
他說,一個精明的領導人通常會操縱經濟政策,在選舉或關鍵會議之前創造良好的短期條件和樂觀情緒。但這次習近平搞砸了政治商業周期。隨著二十大臨近,中國經濟正處於最糟糕的狀態。一些問題是由外在的、隨機的衝擊造成的,但大部分問題可以直接或間接歸咎於中共領導人。
忙於救火 中國經濟隨時可能出問題
諾頓擔憂,中國經濟存在各種風險,隨時隨地都可能出問題。比如:新的大規模COVID封鎖可能使中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而住房危機可能會從破產的房地產公司蔓延到一個更普遍的金融危機。現金吃緊的地方政府可能會產生地方危機,因為他們試圖從地方經濟中榨取資源來替代不斷蒸發的住房收入。
還有,中國的異常天氣事件可能會加劇,這是自1951年有現代記錄以來最乾旱的一個雨季,衝擊長江發電和供水。
他表示,特別是自2021年夏天以來,習近平推出的新目標,這些目標不止模糊不清,有時甚至自相矛盾。
諾頓說:「人們忙於救火,無法設定一個明確的(經濟)願景。」
「更糟糕的是,為了追求這些目標,習近平毫不猶豫地採取了笨拙和不適當的手段。例如,為了推進共同繁榮,習近平命令大企業為他喜歡的事業(如扶貧)捐款,而不是推動亟需的稅收改革。
「簡而言之,習近平打擊了資本家,而不是推出有效的政策。難怪家庭,特別是富裕的家庭,都很擔心,資金正在流出中國。」
資金外流相當於3%的GDP 數字嚇人
諾頓表示,毫無疑問對中國經濟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脅是COVID-19清零政策,但這項政策遠不是導致中國經濟困境的唯一因素。
他列舉了一串問題,中國消費者信心在4月份暴跌之後,已經降至前所未有的低點。此外,還有青年失業率在7月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19.9%,大約一半城市(北京、上海或深圳除外)的房價已經停止上漲並開始下降,還有買房者拒絕為未交付的房產繼續支付銀行房貸。
諾頓表示,由於這些困境,資金正在離開中國,儘管中國有一個所謂的封閉資本帳戶,但根據中國的國際收支數據,每季度淨損失遠遠超過1,000億美元。
「這些資金外流相當於GDP總量的3%左右,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寫道。
習喜歡下令然後退居幕後 讓下屬回調政策
過去一年,在習近平下令後,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適度收回他在2021年推出的政策。
為安撫市場,總理李克強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政策說明,習近平的主要經濟顧問、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站出來說,互聯網和數據監管政策應該是清晰和透明的,「有綠燈也有紅燈」。
諾頓表示,但異乎尋常的是,這些政策調整被廣泛認為不充分,也不夠可信。
「習近平顯然已經批准了這些干預措施,但他本人並沒有在改變路線方面發揮突出作用,而是退居幕後,讓他的下屬發揮主導作用。」諾頓說。
習或繼續將多個經濟職位交給他信任的少數官員
諾頓認為,習近平跟下屬的這種關係模式可能會在二十大上繼續,雖然屆時將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官員換人。
劉鶴已經70歲,雖然他是習近平最重要的一個經濟顧問,也幾乎肯定會卸任。劉鶴具有豐富的國際經驗和理解力,最重要的是他能夠接觸到習近平本人。
諾頓說,事實上,劉鶴多年來一直被習近平過度使用,習近平把他當作所有經濟領域的專家:從監督金融系統的一把手,到與川普(特朗普)的中美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到國有企業改革的設計師,到科技改革的總設計師。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什麼能阻止劉鶴在未來為習近平提供非正式建議,但他很難像過去十年中那樣一直發揮積極和緩衝作用。」諾頓寫道。
接替老技術官僚的新手經驗較淺 國際聲譽較低
諾頓表示,劉鶴卸任只是更大範圍內官員代際變化的一部分。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共內部湧現出來的經濟技術官僚群體對政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除劉鶴外,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現任行長易綱、財政部部長劉昆和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的郭樹清也屬於這一類,他們都有可能在二十大卸任。
諾頓表示,像劉鶴這樣與習近平關係密切的顧問不會在一夜之間失去百分之百的影響力,但總體的現實是,接替他們的人沒有那麼多經驗、國際聲譽更低、以及在參與經濟政策制定時的影響力會更小。
中共不會放鬆權力槓桿 對中國經濟不是好兆頭
諾頓提醒說,中國會有很多人準備接手(官位),但獨立聲音的減少不可能是一件好事:整個北京的燈光正在熄滅,再加上中共政權越來越個人化和進行突然的決策,這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未來不是好兆頭。
他估計,中共很可能會在二十大後繼續推進他去年的行為,調整政策但不做任何大的承諾。或者中共可能會在大會上採取一些措施,為領導圈子提供一定程度的「平衡」,也許在經濟領導層普遍更替的情況下提供一些連續性,讓外界放心。
「但是,這些旨在安撫反對者和減少擔憂的措施,不應誤認為是習近平對權力槓桿的根本性放鬆,或者是政策或關鍵人員取向的重大變化。」他說。
習近平將如何應對中美關係
習近平的政策在未來會是什麼樣子?諾頓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明確的暗示,它肯定要進一步加強與美國之間的大技術和戰略鬥爭。」
事實上,隨著美國最近擴大對華出口管制,美國已經加強了技術競爭的程度,而習近平面臨著回應的壓力。
習近平主持了最近的一次會議,呼籲進一步推動「新舉國體制」,即在國家和私營企業之間分配協調責任,以掌握關鍵技術。
當然,不管中美緊張程度如何,中共宣傳都會始終強調說,應對美國的技術挑戰需要「加強黨的集中領導」,以及「這不是經濟問題,這是關於國家的強大和戰略獨立的問題。只有習近平,有遠見和經驗來領導你們完成這場鬥爭。」
責任編輯:林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