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9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為什麼北京的經濟刺激政策現在不起作用,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套用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競選名言回應說,「笨蛋,關鍵是消費」。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德克斯特‧蒂夫‧羅伯茨(Dexter Tiff Roberts)日前在「The China Project」網站撰文說,「只要中國的消費者擔心被鎖在家裡,同時看著他們的房子一直貶值,他們就會繼續坐那乘涼。」
為了拯救不景氣的中國經濟,北京正跟過去一樣打開支出的水龍頭。8月下旬,中共國務院宣布了一項1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跟過去的計劃一樣,以基礎設施支出為重點。三個月前,北京還宣布,將撥出數萬億元人民幣用於刺激增長。
羅伯茨表示,這的確是很多錢,但不幸的是,這並不是中國需要的。
「因為中國經濟並不是因為缺乏資金所致。它的問題是家庭消費疲軟,這才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說,「或者更確切地說,隨著消費者的信心急劇下降,根本沒有人消費。」
過去即使是中國經濟表現最好的時期,中國也一直在為提高家庭消費比例發愁,因為家庭消費占GDP的比例一直停留在40%以下,遠低於其它大國常見的55%或更高的比例。
中國消費者的信心降至歷史新低
從汽車和通訊產品到珠寶和化妝品,所有行業的銷售在今年早些時候都出現了急劇下降,甚至比2020年大流行病首次襲擊中國時造成的消費下降幅度更大。
最新公布的7月份零售額增長率是2.7%,前一個月為3.1%,低於2020年大流行病發生之前的二十多年的平均情況,過去的月平均零售額增長率在12%左右。消費者信心現在處於自1991年開始記錄這一指標以來的最低水平。
標普全球最近的一份報告說:「2022年,大流行病後持續的不確定性和家庭收入疲軟對中國消費者和製造商的信心打擊比過去兩年更大。與2020年和2021年的復甦相比,消費者的購買力在下降,這將使2022年剩餘時間內中國國內消費的復甦放緩。」
清零導致人人擔心 沒心情消費
那麼,為什麼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如此之低?
羅伯茨表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COVID-19清零政策。因為極少病例而下令封鎖城市、小區,並關閉企業和限制大多數經濟活動。最新受到影響的是四川成都的2,120萬居民和遼寧大連的600萬居民,以及河北省主要城市承德和首都石家莊的數百萬人。遼寧瀋陽在內的多個城市也有進行部分封鎖。
「可以肯定住在這些區域的人,跟其他擔心同樣情況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中國人一樣,都沒有心情把現金扔出去——即使他們有機會出去消費。」他說。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埃爾南‧崔(Ernan Cui)8月份發給客戶的報告中說:「只要清零政策仍然存在,消費者將繼續面臨COVID限制措施反覆帶來的許多不確定性。」
《華爾街日報》8月的社論文章說,中國經濟的現狀是中共高層政策造成的後果。在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下,不可預測的大面積封鎖繼續席捲全國各地,導致消費者信心和生產活動出現波動。
青年人失業率飆升 遠高於美歐地區
在很大程度上,這一流行病帶來的另一個扼殺信心的問題是就業。中國青年人的失業率飆升,同時還存在收入停滯的問題。隨著今年創紀錄的1,076萬名大學生畢業,16至24歲的人群失業率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約為20%,遠遠高於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地區。
房產價值縮水 讓家庭對錢包捂得更緊
兩年前,中共政府為減少高槓桿率的房地產業債務而劃定「三條紅線」(即對借貸的新限制)政策,到現在,房地產業務呈現了螺旋式下降,開發商在拚命支付到期債務,同時公寓銷售量又在驟降。
7月份,按價值計算的房地產交易量暴跌29%,而前一個月則下降了18%。
羅伯茨認為,這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中國家庭有70%的儲蓄都壓在房產中。房產價值縮水也使得家庭更加捂緊錢包。
北京對房地產投機行為的打擊使得普通家庭陷入困境,讓消費者看到他們積累的儲蓄和財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沉沒而蒸發。
實際上,這是「財富效應」的反面,繁榮的市場會引起消費者的消費,衰敗的市場則無法達到刺激消費。
根據成都西南財經大學的研究,在中國,住房價值每增加10%,該國的整體消費就會增加約3%。但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
大水漫灌太多 效果反而越來越差
將更多的錢注入經濟、大水漫灌的做法已被證明,效果越來越差。
《華日》說,北京似乎希望其過去使用的鐵公基(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投資政策能夠穩定經濟局勢。但是,這幾十年來由信貸推動的增長已經讓中國各地付出代價,連農村地區到處都是白象項目和巨額債務。白象項目指代花費巨大卻難以產生利潤或價值的資產。
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勞倫‧布蘭特(Loren
Brandt)表示,在2007年之前,生產力的提高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為70%,其中大部分來自當時強大的私營部門,而現在這一貢獻率已降至為零。這也刺激了可能破壞穩定的債務的快速上升,預計今年將達到GDP的275%。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學者王小魯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警告說,中國以前對「大規模投資以獲得暫時的政治成就的做法不能持續」。
他寫道:「因為最終需求是在消費側,如果沒有復甦……流動性的大量增加只會加劇壞帳的螺旋上升。」
長期跟蹤中國經濟問題的羅伯茨總結說:「不幸的是,北京可以繼續向經濟注入資金,但此舉可能造成的是傷害,而不是幫助。」
「只要中國的消費者擔心被鎖在家裡,同時看著他們的房子一直貶值,他們就會繼續坐那乘涼。」羅伯茲補充說。
責任編輯:李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